安静的次第
财富
财经
2024-08-09 11:30
四川
安静下来是个很好的状态,但这件事要做有个次第。需要先静才能后安,安是静的自然衍生结果。你说不对啊,我安都没安,怎么能静喃。这件事涉及人的内在对外界的变化如何去反应的问题。静有个前置叫定,即外界不管怎么变,你总是能截断众流的,这些事都影响不了你,不会被外境所牵引着走。此时,你就是整个宇宙的那个不动点。熟悉物理中坐标变换,比如洛伦兹变换的同学马上就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你无非就是变一下坐标系,自己就是那个不动的原点,让其他外境去动,自己不动就好。这个定的功夫没做到前,是很难谈静的。一些人把自己放到离群索居的地方,即便是到了终南山这些地方,依然有外境,只是人际关系可能少了一些牵绊影响。你之前一直定不了,都是因为你从来没有生起那种你可以成为全宇宙不动原点的信心,你向来觉得你是无常之海惊涛骇浪中的一叶扁舟,只能跟着飘。能定,你就能做到心不动。这时,外境有事凑到跟前,来了感而应之,应完这一下就了。对于这个过程,庄子讲“用心若镜”的譬喻很贴切,如同镜子一样,外境有事如同大雁飞过一般,过来的时候镜面上映照出雁影。而等大雁飞过镜子的边缘,出了信号区,镜面上复归无物,不留丝毫痕迹。当你开始能这样做之后,你发现外境的所谓有事只是个离散事件,不是连续剧情,正是因为你一直不能定,心念念相续在想那个早已经飞过的大雁,外面离散的事才在内部变得连续起来的。很可能整个一天,只飞过一只大雁,两秒钟而已。但是你就是会在心里面连续想24小时。两秒 vs 24小时,你现在知道为啥定了之后,能静了吧,因为闲来无事挂心头,真的有大把时间让你可以静。静下来,脑中无事,镜面无痕。放空之后,以你为原点的各种感知立刻敏锐起来。这个时候你说你想点啥事,做点啥事,或者不想点啥事,不做点啥事,是不是就是个很从容舒服的状态,从容舒服有无两可就叫安。这时就彻底的安静下来了,在实操层面是定,静,安,如此次第来的。《大学》里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回想让自己不动的坐标系变换,这就叫“知止”。所以真的是要读经典,好东西一直都在手边,写在纸上穿越了时空,很像三体人脱水后的智慧存在。而当你定静安下来之后,就有了机会去唤醒这些脱水后以文字方式暂存的贮藏智慧,可以开始用鲜活的人生体验去具身印证。安,即有无之间的内境,是你鲜活人生全然主动的最大能量聚焦态。对你这个受限于肉身的有限个体来讲,主动应用有生于无这个天下大道,能且只能在安的这个当口。在安中,你可以去展开外挂宇宙上接远古的玄妙过程,于当下遍周法界曰玄,以有限达致无限曰妙。透过鲜活人生体验,感受到之前从未感受过的精一玄妙,可以是天启于uplink之后的宇宙高维信息,也可以是复现并接力古圣先德的广大甚深智慧。于是,在定静安之中,与这些本不存在于你理性大脑逻辑推理中的高维信息与甚深智慧同在同行。再往后,知行合一,应用之妙那还不是顺其自然嘛。于是《大学》里面继续讲: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说的就是这个与精妙同在,和知行合一应用的后面两个阶段。前面的定静安阶段,没啥区别。后面虑和得的两个阶段,佛道儒三家选择各有不同,佛家的选择是虑了都是幻境,跳脱就好,得了无生法忍,看穿游戏本质,不再跟你玩这套游戏了;道家的选择是虑了天地通泰,得了复归自然,寿与天齐,逍遥于三界五行;儒家的选择是虑了人是天的同构代理,得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志向,和从天而来一以贯之的操作。在虑和得的方向旨归选定后,三家必然会返回去在那个从容舒服有无两可的安之境中,做偏好牵引。佛家要修止观,道家要炼内丹,儒家要安于乾道,都在为后面的虑和得做个导引。没有好坏,都是选择。你自己会去选虑什么,得什么?跳开儒释道这些现成选择也可以的,要与时俱进嘛。只不过因为我们受制于有限肉身,定静安这三步还是要先走起,不然都没得可选。
投稿或者交流欢迎添加阿苏微信(jymsu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