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感兴趣,酷而且有用

文摘   2024-10-16 19:22   日本  


推上有一则帖子。有位网友向心理咨询师询问:心理稳定的人是怎样的人?心理咨询师没有回答“是乐观的人”。而是意外地说“是对他人不感兴趣的人”。至于原因,咨询师解释说“心理误解和压力的形成,90%是因为期待他人。具体说就是期待理解他人或被理解。”


在最后,这位网友说:“这个说法让我真正地感到人生轻松了许多。”很多网友也在下面评论说,啊,受教了。

原来心理稳定的人,说的并不是乐观的人,而是对他人不感兴趣的人。说的真透彻啊。我决定把这句话镶一个框子,bling bling搁在心里。

顺着这话往下想,确实豁然开朗。在被他人理解这方面,不该有那么多踌躇满志的憧憬。在能理解他人这件事上,也不一定要全力以赴做到最好。也许压根儿就不该有这个纽结:他人之所以是他人 ,就是因为这份珍贵的距离感。不需要创造挂碍模糊它的清晰度。他人并没有义务要深刻地介入或是严重地影响我们的生活啊。

期待是一种微妙的暴力。在很多重关系都是。不被回应的期待,是哀怨的。没有被充分回应的期待,是失意的。总是被满足一直不落空的期待,又往往是乏味的。过度开放期待本身,就是洞开自己的情绪和精神,等着被它的不可预测所辖制。这种不可预测带来的动荡感,就是稳定的敌人。

我们期待每一种期待都被积极而妥善地回应,讨厌期待落空产生的寂寞和苦涩。忍不住就会勉强自己扮演一个总是能提供情绪价值和参考意见的人,这种法喜充满笃实可靠的错觉有时候也蛮迷人。于是我们成了一个听得太多回应得太快抽离得太慢代入感太深无力感太重口干舌燥白头搔更短的他人。


祖师奶奶的谬传语录特别多,我最喜欢这一句


不如做个对他人不感兴趣的人,道德的,不道德的兴趣都可以没有。也不用在意是不是达到了别人的期待。特别是不用跟“知识性趣味性并存温柔大度善解人意”这个人设死磕。期待这个东西,可能就是设计来给人体验挫败感的。这门课当掉以后就算了,不用一直重修。面对它,接受它,放下它,就卸去了精神上的很多担子。

从关爱自己的角度讲,人可以不乐观。但需要心理稳定。兴味索然但核心稳定地活着吧,别的就管他娘。

小鱼Ada的池塘
ada刘贞的小池塘兼自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