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贯彻善意文明司法理念
如何努力提质增效
如何实质化解纠纷
主题青年法官论坛
成果展示
度假区人民法庭员额法官
吴兵
聚焦审判团队建设
扎实提升审判质效
审判质效是衡量司法公正与效率的重要标准,它关乎法律的权威性和公众对司法的信任度,老百姓到法院打官司,最直接的愿望就是自己的案子审得快、判得公。我院在宏观层面通过落实多元解纷、强化审判管理等措施,切实有效地提高了案件质效。员额法官作为案件的直接负责人,亦应在微观层面主动奋进,提质增效。
团队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出现在军事、体育、经济的各个领域,各行业现在均将团队建设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石。司法审判作为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在案件越来越多、案情越来越复杂的审判态势下,传统的“1审1书”团队模式已日渐无法满足日常工作需求,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探索审判团队建设的意见后,各地法院开启不同模式的审判团队改革,并形成了“1(审)+1(助理)+1(书记员)”、“1(审)+1(助理)+2(书记员)”、“1(审)+N(书记员)”等审判团队模式。
目前我所处的审判团队为“1(审)+2(书记员)”模式。在该模式下审判团队建设目标就是保持现有审判人力资源数量总量不变的前提下,以优化组合、合理分工、明确职责等方式提升审判质效,即经济学上的“帕累托最优”,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着手:
一、注重两个“第一”
第一次接触
审判团队第一次接触当事人的往往是书记员,故书记员要高度重视并利用好与双方当事人的第一次接触机会,取得当事人信任,实现有效沟通,并做好庭前调解工作。即便调解不成,亦可通过有效的沟通初步了解案情后告知法官争议点,积极推动审判流程进度,助力实现审判程序的公正和高效。
第一次庭审
第一次庭审是案件审理中至关重要的核心环节,直接决定案件审理的进度及最终的文书质量。法官在有了书记员的初步报告后可以更加高效地审阅案件材料,准确归纳当事人诉讼请求和诉辩意见,提前预判庭审争议焦点,以便在庭审中更加清晰、准确地表达法律观点和引导当事人举证质证、辩论,助力庭审的高效、公正和权威。另外,法官在庭审中还应注意控制好庭审氛围,缓解当事人间的对立情绪,把庭审变为沟通、协商和交流的平台,为当事人之间的依法、平等协商对话创造条件,这样做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用好三个“工具”
电子信息化工具
信息化司法辅助工具的充分运用是大势所趋,庭审智能语音识别技术、电子送达平台以及电子卷宗的同步生成等系统运用,可以大大解放审判团队中书记员的事务性工作。因此,团队书记员在人力资源、时间成本有限的情况下,应当向科学技术要生产力,向人工智能要效益。
法律专业平台
对审判团队案件质量和效率能产生直接影响的平台主要有:“法信”平台,可以满足法官在办案过程中对法律、案例、专业知识的精准化需求;中国裁判文书网和人民法院案例库,法官在处理具有争议性的案件时,能够检索查询类案的裁判理由和结论;法答网,可以实现上下级法院业务顺畅高效交流。
共享文档工具
共享文档工具能够帮助审判团队成员协作编辑和共享文件,提高团队协同工作的效率。为保证法院网络系统的安全,审判团队的文档共享一般通过windows的局域网共享及office软件即可实现多人共同编辑一个文档,实时反馈文档的修改内容。比如审判员可以通过共享文档随时了解书记员对已排庭案件的送达情况,书记员可以根据共享文档随时对排期表中变更的案件重新发送传票、安排庭审,从而实现审判流程的高效运转。
三、培养“四项”意识
互相尊重意识
审判团队成员在工作中分工不同,但要平等相待,和睦相处。书记员对案件的材料整理、送达、通知公告、庭审、文书校对、移送执行、归档等工作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法官应对书记员的工作充分信任,只需对某些重要案件或者关键节点做适当提示即可。对于日常性工作的处理要达成共识,互相知晓同类事项的处理方式和规则,以确保工作效率。
共同学习意识
新类型案件不断出现,办案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给审判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专业法律知识方面,法官应当有意识地鼓励、带领团队书记员共同进行学习,特别是新的法律规定出台后,法官应当及时告知书记员。
材料分类整理意识
书记员在个案中对案卷材料按照身份材料,起诉材料,保全材料等分类整理,方便法官日后查阅卷宗能够快速找到所需材料;法官应坚持分类汇总备份各种裁判指引、审理指南等,便于日后类案的高效处理;也应收集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典型案例,便于重点突破有难度的特殊案件,完善处理对策。
动态调整意识
当前审判团队面临着案件多、任务重、群众期望高等问题,这就需要法官合理分配团队任务和资源,确保团队成员的工作负荷科学合理,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作,缓解工作压力和负面情绪,尽早发现冲突和问题,确保任务能够顺利完成。
因不同审判团队面对的案件数量、类型、难易程度存在差异,这就意味着审判团队建设并非只有一种版本,各审判团队均可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建设路径,依法有序实现司法人力资源得到科学整合、合理配置,最大限度满足司法审判实际需要的个性化设计来切实提高审判的质量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