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吴法官
办案札记
第 三 期
让我们有请少家庭副庭长李艳行为大家讲述他的办案故事→
办/案/札/记
多劳心,方能办好案
《管子》有言,法者天下之程式,万事之仪表。换言之,法是治国之标尺,是行为之准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否依法裁判,是判断司法案件是否维护公平正义的基本标准。然,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需要在每一个司法案件的公正裁判中彰显其生命,法官作为裁判者,自然成为维护公平正义的中坚力量。
进入法院以来,我先后在开发区法庭、立案庭、刑庭、民一庭、民二庭、执行局、少家庭工作,挑灯夜战、砥砺十余载,审执刑事、民事、商事、执行案件4600余件,对于怎样才能办好案,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多劳善良之心
司法实践如果只是机械地适用法律逻辑和经验规则,忽视法律最为核心的精神内涵,就容易作出形式上合法,但实际上并不公正的裁判。
秉持如我在诉理念,避免程序空转
张军院长表示,老百姓到法院是为了解决问题,绝不是为了走程序。对于承办法官来讲,审理案件出具一份判决书、一份调解书、一份准予撤诉的裁定书,该案件均系处理完毕;执行案件无论是执行完毕,还是终结执行、终本执行,该案也即处理完毕。但对于老百姓来讲,一份彻查案件事实、充分释法说理的判决书,一份饱含法律温情、化解多年积怨的调解书,一份全部款项执行到位的执行完毕通知书,一份明确被执行人履行计划、切合被执行人支付能力的和解终结裁定书才是他们实际需要的。但因案多人少矛盾,法官已超负荷运转,需多劳善良之心,方能愿意为切实解决当事人矛盾纠纷而加班加点。
寻根究底还原事实,守护公平正义
善良的心是最好的法律。法律起源于风俗习惯和道德规范,一定程度上讲天理良心是法律的基础。司法实践如果只是机械地适用法律逻辑和经验规则,忽视法律最为核心的精神内涵,就容易作出形式上合法,但实际上并不公正的裁判。本人承办的一起继承纠纷案件,一女子因患精神疾病,其丈夫与其离婚,离婚后该女子与一男子共同生活,但未办理结婚登记。该女子2018年患癌,2023年去世,期间均系该男子照顾。去世前女子立遗嘱指定该男子继承其名下房屋,但女子的两名子女提交残疾证认为,该女子有三级精神残疾,无法正确表达意思,所立遗嘱无效,涉案房屋应由其两人继承。经向神经科专家咨询精神疾病恢复可能,向多名与女子交往密切人员调查女子精神状态,最终认定女子精神状态已恢复正常,所立遗嘱有效,应依遗嘱继承。
多劳勤奋之心
把实质性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作为司法审判的目标、导向,以“如我在诉”理念,延伸调查范围,不仅查清裁判所需的基本事实,还要查清引发诉讼的原因、案件背后的诉求等,力求一次审判即案结事了、息诉服判。
探究案件前因后果,力争案结事了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把实质性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作为司法审判的目标、导向,以“如我在诉”理念,延伸调查范围,不仅查清裁判所需的基本事实,还要查清引发诉讼的原因、案件背后的诉求等,力求一次审判即案结事了、息诉服判。婚姻家事纠纷中,各方诉求错综复杂,曾审理过一起分家析产纠纷案件,男女双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家房屋均遇拆迁,双方离婚后女方起诉男方、男方父母、双方女儿,要求分割拆迁安置房,男方要求分割女方家拆迁安置房,男方父母要求女方归还祖传手镯,双方女儿要求女方支付抚养费,女方要求男方协助其行使探视权,男方现任妻子要求女方协助办理因其与男方结婚后男方家追加安置的安置房屋的产证。女方称,系因男方拒绝其探视女儿,不协助女方家庭办理拆迁安置房产证,其不得已才提起本案诉讼。依据法律规定,各方利益诉求均需单独起诉。经多次走访调查,在查清案件前因后果、各方真实诉求后,组织各方达成调解协议,一份调解书解决了6起案件,且各方均表示满意。
总结类案裁判规则,提升审判质效
善于学习案例,通过裁判文书网搜索相关案由不同地区的判例,研究相关判例查明事实的调查方法、适用法律的推理方法,快速提升专业知识、累积审执经验。勤于整理法规,整理汇编不同案由案件所涉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会议纪要、审理指南等,系统研究学习,有效提升审执效率。乐于总结调研,对于审执工作中遇到事实认定或法律适用争议,分析归纳不同判例对相同问题作出不同裁判的观点差异,充分搜集研读理论界、实务界相关争鸣文章,结合审执实际,深入思考研究,提出自己的观点,形成调研报告、文章,力争为司法实践定分止争、统一观点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