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李赫
教授
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
李赫,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原中粮高级工程师,省级引进人才(江苏、新疆),北京市教书育人先锋,研究方向:植物蛋白质加工、特医食品开发。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植物基分会理事,中国轻工业绿色低碳食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获中国产学研、中国粮油学会、中国发明学会、中国商业联合会7 项一等奖。承担国家十三五、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农业部重大攻关任务及产学研课题30余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授权专利30余项。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Food Hydrocolloids、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Food & Function等期刊审稿人,Measurement: Food副主编,Journal of Future Foods编委,Food Chemistry 客座编辑。
植物蛋白肉产品与技术发展趋势
李赫
(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北京,100048)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以及“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我国蛋白质供应严重不足,农作物中仅25%蛋白作为食物,60%蛋白作为饲料饲养动物,剩余15%蛋白的农作物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损失。动物在生长中仅摄入饲料的25%蛋白成为食物走向餐桌,其余75%则由于动物在成长过程中的生物转化无法获取。当前依靠国际进口贸易和国内畜禽业发展解决中国蛋白质供给问题的传统路径都不可持续。为了使目前的耕地养活更多的人口,提高农作物直接作为食品走向餐桌的比例,发展植物肉产品是目前最佳的解决方案。经过市场的初步验证,符合中国餐饮市场需求的中国特色植物肉,中国特色植物肉不同于进口植物肉饼和传统素食,而是香气柔和、肉质纤维感强、且与结构化植物油形成了自然花纹纹理的创新技术。产品适用于切丁、切片,同时在炒制、炖煮等中国特色烹饪方式。此外,需要焦距关键设备的开发,通过加工设备的自动化、连续化使产品的成本低于真实肉制品(牛肉、猪肉),提高替代肉制品的可行性。本次主要介绍植物蛋白肉产品与技术发展趋势。
02
陈浩宇
研究员
北京博瑞世安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陈浩宇,博士/研究员,北京博瑞世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国家实验室认可评审员和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员、中国毒理学会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毒理学会毒性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动物与毒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体视学学会生物医学分会委员。联系方式:北京博瑞世安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邮箱
chy@brightshines.com
饮之以露,润之以生——益生菌的科技之光与食品评价体系的创新之力
陈浩宇
摘 要
益生菌的科技发展对食品行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健康和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传统的食品评价体系已不能满足需求。故本研究采用体外“仿生态系统”,复合益生菌群多重深层发酵等技术,研发出三款益生菌产品,即“生命之露”、“君樽饮”和“降尿酸组方食品”。“生命之露”能够激发免疫细胞活性,有效改善机体免疫失衡状态,与肿瘤靶向药物联合使用时展现出显著的协同增效特性。“君樽饮”可修复因酒精引发的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其所含活性成分还能够增加乙醇、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及含量。通过减缓酒精吸收以及加强酒精代谢这两种途径,“君樽饮”充分发挥出解酒护肝的作用。“降尿酸组方食品”具有调节肠道菌群、抑制尿酸生成酶活性的功效,同时能够促进肾脏对尿酸的排泄,进而显著降低尿酸水平。在食品评价体系方面,益生菌食品的评价指标不仅要包括益生菌的含量和活性,还应涵盖全面的功效评价。本研究中的评价体系包括产品的性质、安全性、免疫功能调节、肠道菌群调节、肿瘤抑制效果等诸多方面。科学、准确、全面的益生菌食品评价体系以确保益生菌食品的质量与功效。
03
丁超
副教授
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副院长
丁超,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徐州工程学院科技处副处长(挂职),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入选全国粮食行业青年拔尖人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科协青年托举人才、南京财经大学学科领军人才。兼任全国粮油机械标准委员会委会、全国粮食职业教指委粮食工程分委会委员、江苏省农业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粮食产业科技创新(滨州)联盟理事、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长三角四省市垂管局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粮食干燥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Food Physics编委、Food Bioengineering青年编委。Food Hydrocolloids、Food Chemistry、Food and Bioprocess Technology、Cereal Chemistry等10余个国际期刊审稿人。
主要从事粮食储运工程技术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横向课题6 项,发表论文60余篇,授权美国、荷兰和中国发明专利6 件,软件著作权13 项,出版学术专著1 部。以第一完成人获得2019年度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 项,2022年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 项,中国粮油学会青年科技奖1 项,科技成果入选2023年江苏省现代农业领域优秀科技进展。与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合作,为尼泊尔、乌干达等“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开展节粮减损技术指导和服务。
粮食原料智慧靶向低温保鲜仓储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摘 要
聚焦我国粮食产后保质减损技术体系不健全,配套仓储关键技术和装备智能化水平不高,产后全周期仓储智能化管控精细化不足等关键技术瓶颈问题,团队创新研发低温储粮专用机组、粮仓立体分区精准低温通风工艺、多维粮情智能联控软件系统,在全国率先打造了“数据+AI”驱动的智慧零碳低温储粮新模式,建成了一批全国一流的无人粮仓。
技术成熟且批量生产,处于成熟应用阶段,可大规模产业推广。目前已在江苏省粮食集团、南京粮食集团、江苏农垦南通分公司等企业应用超25万 t仓容;与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江苏省农垦集团、江苏沿海集团、上海光明农业发展集团、安徽省粮食产业集团等10余个集团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五年内预计推广仓容200万 t,为企业减损增效可达5.2亿 元,成为我国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粮食产业转型的代表案例。
成果获授权荷兰发明专利1 项,中国实用新型专利1 项,软件著作权2 项,入选2023年度江苏省行业领域(现代农业)十大科技进展-优秀科技进展(全省粮食产后领域唯一一项),获得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一、二等奖。
04
苑鹏
博士/正高级工程师,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食品部主任
苑鹏,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现任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食品工程研发部主任,功能主食创制与慢病营养干预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协和医院共建)学术带头人。兼任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中国食品法典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工商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技导报副理事长等职。
主要工作包括开展食品智能感官分析、营养功能食品等新产品研发与慢病人群营养干预研究,负责水苏糖等核心原料产业化业务和新型食品原料生物合成研究等。获得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特等奖、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中轻集团科技进步奖等10余项;获得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等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成果鉴定13项;主持申报并获得北京市重点新技术、新产品2项;获中国保利集团青年岗位能手1项,中国保利优秀青年人才1项,获全国食品工业科技创新杰出人才1项。主持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北京市科技服务业专项等10余项,参与省部级项目20余项。迄今发表40余篇SCI与核心期刊文章、申请和授权国内外专利40余项,参编研究生教材1部、获批软件著作权1项、参与起草行业标准2项。
营养功能食品研发与AI慢病管理新模式
苑鹏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近年来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及结构转变密切相关的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病与日俱增。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的88.5%以上,慢病增加了国家的医疗负担,降低了百姓的生活质量,慢性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社会福祉。
不管是英美日等发达国家还是中国,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通过饮食干预和生活方式的调整进行糖尿病、肥胖等慢病干预成为新的有效解决方案。中国食品院与北京协和医院有合作共建的“功能主食创制与慢病营养干预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重点实验室(糖尿病特医食品) ”、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共建的“GI国际联合研究与测试实验室”,在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糖尿病人群低GI产品创制与临床评价、与北京儿童医院在儿童食品联合开发、特医食品研发等方面展开工作。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健康服务、长效机制的科学研究”服务理念,以及适合当下市场和消费特点的“产品+服务”新模式,并结合自身可靠数据,使用大语言模型,合作开发了AI健康管理工具,用于产品的落地推广。
05
张岩
医学博士后,研究员
河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张岩,男,1979年5月出生,医学博士后,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河北省青年科技奖、中国药学发展奖食品药品质量检测技术奖突出成就奖、中国药学发展奖食品药品质量检测技术奖杰出青年学者奖获得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科技创新委员会委员、安全与风险防控技术分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菌物学会食用菌采后与加工产业分会副会长,国际标准化组织生物技术委员会生物分析方法工作组(ISO/TC 276/WG3)专家,第二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理化检验方法与规程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生化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生物芯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Journal of Food Quality》《Food Science of Animal Products》《Journal of Future Foods》副主编。主要从事植物成分筛查鉴别、功效识别和作用机制研究,食品污染物分析技术、风险评估技术、检测仪器开发及检测标准制修订研究。
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3项,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162篇,SCI收录论文112篇,EI收录论文34篇;授权发明专利23项,制修订国家标准52项,行业标准13项,地方标准65项,获国家市场监管科研成果一等奖(第一完成人)和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特等奖(第一完成人)等省部级科技奖励35项。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行业研究报告
摘 要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我国新兴产业,报告立足国际视野,深入研究了该类产品的定义、分类、政策管理、技术标准和行业现状,剖析了我国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从战略角度展望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行业发展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