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是一座很多元化的北美大都市,从人口规模上能排到第五,列纽约、洛杉矶、芝加哥、墨西哥城之后。据说现在多伦多的常住人口有超过一半出生在国外。
作为一座多元化的北美都市,多伦多也有不少中国人、中国的文化以及中国历史的痕迹。像在皇家安大略博物馆里,中国文物雕像就占据了一楼几乎一半的展厅,其中甚至完整复原了京郊明末清初镇国将军祖大寿的整个陵墓,从外观建筑到里面的随葬品。
作为中国访客,我对多伦多与中国有关的几位历史名人留下的痕迹颇有兴趣。
孙中山
孙中山领导的早期革命,所募集的经费中,有一半来自加拿大华人华侨的捐款。应孙中山的要求,温哥华洪门专门成立筹饷局,为黄花岗起义募集革命资金。
在多伦多华埠,有两座孙中山的塑像。其中一座是1985年孙中山逝世60周年时在东区华埠附近的河谷公园(Riverdale Park))矗立了一座真人比例的孙中山青铜塑像。这间公园也被华人称为“中山公园”。
第二座塑像是2016年孙中山诞辰150周年时,在中区华埠文华中心门前树立的青铜像。我探访的就是这第二座铜像。
时值中午,阳光明媚。一大群鸽子栖息、散落在孙中山铜像周围。
孙中山当年在加拿大募集革命资金,主要的活动是在温哥华。1911年,在温哥华洪门的相助下,孙中山到加拿大募款,从温哥华一路向东,途径维多利亚、卡尔加里、多伦多、蒙特利尔,每一个城市的华埠都停留演讲募款。多伦多是其中经过的一个城市。
据说,在北美一共有五个孙中山的塑像,温哥华1个半身塑像,蒙特利尔1个半身塑像,多伦多却有2个,而且都是全身塑像。另一个塑像经有心人探考,竟然没有找到。
多伦多与加拿大其他城市不同,有两处华埠,分别在东区、中区。
在我看来,孙中山可能是各地来加华人最大的“公约数”,两岸三地华人共同缅怀、崇敬孙中山。除了他,恐怕再也找不出另一个历史人物。多伦多两处华埠,所以陆续建了两座孙中山塑像。
其实,近年华人移民聚居更多的地方是多伦多北面的几个卫星城,列治文山、万锦市、旺市等,像万锦市,华人/华裔在人口中的占比超过40%,2011年甚至专门将一条街道命名为孙逸仙路(Sun Yat-Sen Ave.)。我想,多伦多的第三座孙中山塑像恐怕不久的将来在万锦市塑立起来。
张国焘
与孙中山俨然成为各地来加华人共同崇敬和缅怀的“最大公约数”不同,记得张国焘,知道张国焘在多伦多的华人不多。
张国焘是中国共产党最早期的党员,参加了前几次代表大会,包括一大、二大,算是创始人之一。关于他的履历,在百度百科上有介绍,我这里就不赘述。
张国焘晚年居住在多伦多,史料上大多声称他是因为在养老院“冻死”,不过只是讹传,无考。他1968年移居加拿大多伦多。张国焘的三个儿子都在北美,分别是加拿大医生、工程师和大学教授。1976年张国焘中风,住进世嘉堡的一间养老院,1979年病逝。他住养老院期间,时任加拿大总理的“大土豆”特鲁多(现加拿大总理“小土豆”的爹)还专程去看望过他。
坊间一度传言他是因为在养老院毯子滑落而无人照顾,被活活冻死。不过这样的说法更像是无稽之谈。从张国焘晚年的全家福照片来看,应该是享受幸福生活。他大儿子张海威在多伦多一所大学教授数学;三儿子张渝川是多伦多的一名工程师,都是中产阶层。加拿大历来又以高福利著称,张国焘晚年固然寂寥,但是也应该算是安享。
张国焘的墓在多伦多西面世嘉堡的松山墓园(Pine Hills Cemetery)。这是多伦多最大的一处墓园,参加二战牺牲的加拿大士兵数千人就安葬在这里;华埠的华人菁英死后也多安葬在这里。
张国焘的墓很不起眼,墓碑在第五区是向里的,墓碑的背面刻着另一对西人夫妇的碑文。据说是刻意低调,不想惹尘埃。
墓碑上用英文刻有“IN LOVING MEMORY OF KUO TAO",下面是中文“張公國燾”,下面是英文的生卒年;再下面是张国焘太太杨子烈的名讳,“張楊子烈”和生卒年。看起来,这是合葬墓,夫妇合葬。张国焘1979年病逝,杨子烈1994年逝世。
墓碑的背面是另一对西人夫妇BLACK的合葬碑文。
留心了一下,附近也有其他的墓碑正反面分别不同的墓葬碑文。这估计是当地的习俗,如果简朴,那么也不忌讳与另一家分享墓碑。以此观,张国焘后人应该是低调、简朴。
不过,墓碑下也非张国焘最初的墓地。1979年张国焘病逝后,最初的墓葬是在几米外的一处地墓,也就是墓碑直接镶嵌在地面,而且用的不是张国焘的名讳,而是他的字号“恺荫”的英文“KAR-YIN CHEUNG",地碑是一位牧师立的。不知后来杨子烈逝世后,他的后人有没有移葬合墓。如果按中国传统,应当如是。
(资料图)
白求恩
白求恩(Henry Norman Bethune)是一名加拿大胸外科医生,毕业于多伦多大学三一医学院,是一名医疗创新者、人道主义者,加拿大共产党员、中国共产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革命烈士。
关于他的故事,相信国内读者都不陌生,我这里也就不赘述了。不知道的,也可以自行百度搜索。
白求恩的祖父,老白求恩是多伦多大学三一医学院的创始人之一,是当时闻名加拿大的名医。所以,在多伦多大学三一医学院旁边就塑立了一座白求恩的雕像。
塑像的底座侧面和背面用中英文镌刻了他的介绍和名言。
白求恩的高祖是加拿大基督教长老会(Presbyterian)的创始人之一,他的父亲是安大略省基督教长老会的牧师。也就是说,白求恩是牧师的儿子。
这名牧师的儿子、名医的孙子是全民免费医疗的早期倡导者,不仅加入加拿大共产党,而且积极地援助西班牙内战,援助中国共产党的抗战。他在中国援助与日本侵略军浴血奋战的中国共产党军队。1939年11月1日,一次战地冒险手术中,徒手取伤员的碎骨而不慎刺伤手指,11月12日因败血症牺牲。
他的牺牲得到晋察冀边区的高度评价,毛泽东亲致挽词:“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精神。学习他的牺牲精神、责任心与工作热忱。”并在一个月后撰写《纪念白求恩》一文。这篇文章曾是中小学语文课本的课文之一。
顺便说一下,白求恩生前长这样。用现在国人常用的标签,就是“白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