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篇文章都有其深意
为了更好地解析文章
特推出“观点精要”系列推文
思维导图
文章信息
刘柏、卢家锐,ESG榜单对企业融资成本冲击的异化效应,《财经研究》2024年第4期
一
企业登上ESG榜单意味着什么?
企业登上ESG榜单意味着管理者在外部软监管压力下会增加ESG投资,形成ESG事前投资预期。与事后阶段的低风险相比,ESG事前投资阶段具有与研发投资类似的周期长、风险高的特征,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ESG非财务投资的治理效果大多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且被市场评级机构认可同样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企业在ESG领域持续投资才能被外部识别和关注。第二,由于中国ESG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标准的ESG评价规则,ESG评级机构之间存在严重分歧,企业ESG投资活动充满不确定性。这不仅需要付出一定的探索成本,而且不一定能转化为被第三方评级机构认可的ESG绩效。
二
ESG榜单为什么会对企业融资成本产生异化效应?
由于股东与债权人的利益导向不同,对风险的偏好也不同,因此两者之间的利益往往并不一致。具体地,股东获得的收益是企业当前和未来可预测盈利经风险贴现后的现值,因而往往希望投资的是风险导向的、长期净现值为正的项目,以获得超额收益;而债权人获得的收益仅为企业支付的固定利息,为确保本金和利息的稳定而通常比较厌恶风险,倾向于短期投资,从长期投资中获益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对于从企业ESG投资到被第三方认可这一长期且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股东和债权人的反应可能不同,要求的风险补偿存在差异。
三
企业如何应对ESG榜单对融资成本产生的异化效应?
第一,企业从ESG投资到最终被第三方认可具有周期长、不确定性高的特点,这与债权人的利益相冲突,而与股东的风险偏好适配。对此,企业应积极进行融资结构转型,提高股权融资比例,减少对债务融资的依赖。这有利于缓解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融资困境,实现金融资源优化配置。
第二,企业应积极提高会计稳健性等风控能力,并优化外部信息环境。这有助于增强债权人对企业财产的安全感,及时释放ESG事前投资过程中的经营风险,也有利于获得股东更高的估值,从而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财经研究》创刊于1956年,是上海财经大学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经济类理论刊物。《财经研究》为高校经济学龙头期刊,是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财经高校联络中心的主任单位,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百强报刊”和中宣部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成为“教育部经济学专业期刊示范基地”并进入教育部名栏。
《财经研究》是国内三大核心期刊检索“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入选期刊。《财经研究》设有公共经济与管理、金融研究、财务与会计研究、经济史·经济思想史研究、区域经济研究、产业经济研究、国际经济研究等栏目。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