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
2024年,造船人有什么成绩与感动?
2025年,造船人有哪些计划与愿望?
新春走基层,我们一起倾听——
我们现在正在研究一款开坡口不留间隙的氩弧焊焊接设备,应用成功可以大大提高不锈钢管子的生产效率。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管加作业区工班长 曾显涵
“我们的不锈钢管车间正在进行改造,相关的工位、流程、设备都会进行调整优化,为今年气体船的建造打好基础。”曾显涵向记者介绍。
为什么要改造车间?2025年,黄埔文冲计划开工48000立方米气体运输船3艘,而作为气体船产品的重要舾装配套,不锈钢管的物量占到全船的20%以上。这就要求曾显涵所在的管加作业区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与质量。
“我们完全可以做到!”曾显涵的这份信心,来自于他2023~2024年参与建设的重点项目——我国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
“管道密性试验压力达到150兆帕的高压泥浆管,我是第一次见,更别说造了。”
“总长8000多米、最大直径270多毫米的液压管,要用到焊接、扩口、卡套、沟槽、EO2冷成型等几乎包括了液压管制作中的所有接头形式,我都呆了!”
“在钻台箱体里面,整个箱体层高不到2米,并且被大大小小划分成了很多个小隔间,到处可见筋板,那焊接空间,最小的地方只有70厘米宽、140厘米长,只能爬着进去、蹲着施工、歪着头焊接。”——要知道,曾显涵本人是个身高1.8米的高个子。
谈起“梦想”号的经历,曾显涵有说不完的话。
从2023年4月参与到“梦想”号的建造以来,曾显涵和同事们一起埋首于焊接经验的总结、焊接手法的调整,确定电弧的控制方式和注意事项,成功解决了高压泥浆管焊接气孔的问题,以99.5%的一次合格率圆满完成了全船高压泥浆管共539道焊缝的焊接任务;他们利用船用工程空气来代替瓶装氮气,大胆采用系统工作油代替串洗油,首次采用多泵联合串油技术,仅用60多天就完成了5个大系统、50多个工作包、8000多米管的清洁和安装工作,有效缩短了串洗周期,满足NA6级以上的清洁度要求。
而他也实现了自己的“进化”,“点亮”了不少新的“技能点”:看全船管系三维设计图、调整开孔设计位置、与焊接实验室共同研究工艺工法、安排生产计划,全都不在话下。
所以,从“梦想”号历练出来后,曾显涵和同事们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只是拿好焊枪了。通过对管子加工流程的升级改造,黄埔文冲正在推动自动焊接技术、激光跟踪技术等新技术在管子加工生产中的应用。该公司正着力将气体运输船打造成新的主建船型,这将带来管子生产物量的极大提升,为推动管子制作的流程再造,实现管子制作的全过程流水线自动化生产提供基础。
《中国船舶报》官方微信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中国船舶报》官方微信原创内容,未经本报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对文章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修改、使用、转载、发表。已经本报授权使用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如有,不得违反该作品限制声明,且需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注明“来源:《中国船舶报》或《中国船舶报》官方微信,以及作者名称”。如违反上述声明,本报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微信号发布注明来源的转载稿件或翻译稿件,转载或翻译目的在于传递及交流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报赞同文章观点,亦不对文章真实性、数据科学性等负责。如有单位或个人对本报转载或翻译稿件的上述内容存在质疑,请直接联系原著作权机构或个人。
3. 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微信号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