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洋经济加速发展的浪潮中,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青岛双瑞海洋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瑞环境”)以卓越的技术创新力、稳健的经营策略、显著的项目成果、积极的社会责任担当及前瞻的未来规划,积极推进高质量发展。2024年,对于双瑞环境而言,是充满挑战与机遇的一年,更是发展历程中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
技术创新是双瑞环境发展的“灵魂”。
向上滑动阅览
在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领域,双瑞环境以其深厚的研发实力和前瞻性的技术视野,成功研发出BalClor 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该产品不仅是全国首型通过国际海事组织(IMO)最终认可的压载水管理系统,更荣获了包括美国海岸警卫队(USCG)在内的12大国际权威船检机构的认证。这一系列荣誉的获得,不仅是对双瑞环境技术实力的肯定,更是对其在船舶压载水管理领域领先地位的认可。
BalClor 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的成功,并未让双瑞环境停下前进的脚步。该公司继续深耕技术研发,推出了BalClor Smart无过滤器高效电解压载水管理系统。这一系统的产品性能进一步提升,满足了市场对高效、环保压载水处理技术的迫切需求,为船舶运营带来了更加便捷、高效的解决方案。
在船舶尾气处理领域,双瑞环境同样展现出了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该公司研发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技术和复合湿法脱硫技术,不仅技术领先,而且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两项技术获得了中国船级社(CCS)颁发的全球首张中低速船用柴油机SCR系统原理认可证书,并实现了批量装船运行。这不仅为减少船舶尾气排放、保护海洋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也彰显了双瑞环境在船舶环保领域的领先地位。
船用液化天然气(LNG)供气系统(FGSS)作为双瑞环境紧跟国际清洁能源发展趋势的又一力作,其研发过程同样充满了挑战和技术创新。面对新型LNG储存舱容积大、结构复杂的情况,双瑞环境研发团队迎难而上,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成功完成了FGSS的开发工作。这一系统的推出,不仅满足了远洋及内河LNG动力船舶的需求,还通过对GasLink模拟仿真平台的运用,大大缩短了实船调试时间,提升了项目交付效率。
此外,双瑞环境在腐蚀控制、电解制氯、海水淡化、生活污水处理和饮用水等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技术创新成果,不仅丰富了产品线,也为自身赢得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经营策略上,双瑞环境始终坚持全球化视野,积极拓展国际市场。该公司通过设立多个国外办事处和分支机构,不断拓宽营销渠道,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特别是在欧洲、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际市场,双瑞环境的产品深受欢迎,订单量稳居世界前列。
在项目执行方面,双瑞环境以其专业的技术实力和高效的项目管理能力,成功交付了多个大型项目,不仅展示了其在船用清洁能源供应系统领域的雄厚实力,也为该公司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和业界认可。
作为一家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双瑞环境始终将环保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
展望未来,双瑞环境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技术和产品创新力度。该公司将持续投入研发资源,推动船舶环保技术的升级和突破。同时,双瑞环境将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船舶环保领域的新技术、新应用。这些努力将为双瑞环境的技术创新提供更加强大的动力和支撑。
在市场拓展方面,双瑞环境将继续加强全球市场布局。该公司将深入分析国际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制定有针对性的市场战略;同时加强与国际知名船厂、航运公司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船舶环保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这些举措将为双瑞环境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客户资源,推进其国际化进程和可持续发展。
在多元化发展方面,双瑞环境将继续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和产品线。该公司将紧跟国际清洁能源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变化,积极研发和推广新的船舶环保设备和技术;加强与相关产业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这些努力将为双瑞环境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增长点。
回首2024年,双瑞环境以其卓越表现和不懈努力,在船舶环保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展望未来,双瑞环境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和坚定的步伐,继续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中国船舶报》深度阅读
破浪逐梦风正劲 奋楫扬帆启新程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中国船舶报》官方微信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中国船舶报》官方微信原创内容,未经本报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对文章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修改、使用、转载、发表。已经本报授权使用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如有,不得违反该作品限制声明,且需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注明“来源:《中国船舶报》或《中国船舶报》官方微信,以及作者名称”。如违反上述声明,本报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微信号发布注明来源的转载稿件或翻译稿件,转载或翻译目的在于传递及交流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报赞同文章观点,亦不对文章真实性、数据科学性等负责。如有单位或个人对本报转载或翻译稿件的上述内容存在质疑,请直接联系原著作权机构或个人。
3. 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微信号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