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崩塌,韩美欲“双向奔赴”

企业   2025-01-23 17:35   广东  

2024年,韩国造船业全球市场份额进一步下滑,新船订单量全球市场份额按修正总吨(CGT)计已降至不足20%,诸多高附加值船型市场竞争优势减弱。面对强力的全球竞争,韩国造船业开展海外投资扩张,强化对美合作,加快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以求提高产业竞争力,扭转竞争态势,保持超级竞争差距。韩国政府继续出台产业支持政策,力求2040年建设成为全球一流造船技术强国。


 01


优势崩塌:两大主力船型市场失守,新船订单份额创8年来新低

2024年,韩国新船订单量全球市场份额仅为16.5%,创下了2016年以来的新低,连续第三年下滑,主要归因于在超大型油船(VLCC)和大型集装箱船这两大关键领域,竞争对手的强势冲击致使韩国在这两大船型市场上曾经的优势已迅速瓦解。与液化天然气(LNG)船一样,大型油船和大型集装箱船也是影响韩国大型船企业绩最重要的船型。自2022年起,VLCC市场格局发生根本性逆转,韩国将主导地位“拱手让出”,2022年和2023年更是连续两年未获得任何订单;在超大型集装箱船市场,2022年成为转折点,被竞争对手成功反超,尽管2023年韩国曾短暂实现逆袭,但2024年再次被远远甩在身后。

图1 2014-2024中日韩新船订单全球份额统计

表1 2020-2024中韩VLCC、大型集装箱船市场份额对比


 02


“双向奔赴”:遏制中国造船业增长势头,韩美欲开启全方位合作

随着特朗普的当选以及韩国在民船市场上的份额逐渐被中国蚕食,韩美两国都将对方视为“救命稻草”,迫切希望加强造船领域的合作,并迅速达成战略共识。美国方面动作频频,特朗普在与韩国前总统尹锡悦的通话中,着重强调了美韩造船业合作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美国海军部长卡洛斯·德尔·托罗在2024年连续造访HD现代和韩华海洋,积极推动韩国两大军工造船企业成功获取为美国海军维修舰艇的资格认证。

韩国方面积极响应,在为美国海军提供舰艇修理和大修(MRO)服务的同时,在商船建造、人才培养领域与美国造船界推进深入合作。韩华海洋通过收购Philly船厂和美国LNG开发商Next Decade股份等一系列战略举措,大幅拓展海外业务版图和市场影响力;HD韩国造船海洋与首尔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签订联合培养造船业人才的业务协议,后续合作范围或将进一步扩大;HD现代集团会长权五甲明确表态,要紧紧抓住与美国合作的契机,有效应对中国造船业的强劲冲击与竞争压力;韩国政府还积极谋划布局,在其发布的《2025年经济政策方向》中表示,将在今年第一季度内确立韩美合作一揽子计划,全方位强化两国在造船业领域的相互合作与资源整合。


 03


双向扩能:加快资源整合,韩国船厂展开全球战略布局

在造船行业持续兴旺的背景下,韩国三大船企正在依据自身发展需求,推进产能提升与优化战略,全力保障生产的稳定性。同时,韩国政府也通过扶持其他国家造船业发展,为韩国船企换取订单资源与劳动力支持。


在国内扩产能方面,HD现代重工决定收购韩国当地船舶分段制造企业LEE YOUNG Industrial Machinery,缓解分段供应不足的压力;HD现代三湖“第二海豚码头”竣工,每年最多可新增6艘船舶的建造产能,其中LNG船的年产能可增加2艘;韩华海洋投资16亿元人民币新建船舶专业化工厂,竣工投产后将专注于生产环保及高附加值的船舶分段及配套设备。

除本土有限资源的深度挖掘与整合外,三大船企还将目光投向了海外。现代越南造船计划持续扩大设施设备投资,在将年造船产能从12艘提升至15艘的基础上,目标是到2025年具备建造交付20艘船舶的能力,到2030年确保每年建造交付23艘船舶的生产能力;HD韩国造船海洋签订了在苏比克船厂租赁部分土地及设备的合同,计划将苏比克船厂打造成一个能够制造海上风电底部结构、船舶分段,并提供船舶维修服务的海洋综合园区,为扩大海外生产奠定基础;韩华海洋除收购Philly船厂和Next Decade股份外,还收购了新加坡海工装备制造商Dyna-Mac,扩大了海工业务领域生产基地;三星重工及时调整战略,停止子公司撤出中国的步伐,向荣成三星重工投资约1亿元人民币,用于建设超大型液氨运输船储罐制造设备,还开辟了“分包”的新路径,将整船建造工作分包给舟山太平洋海工,此举不仅化解了紧张的产能,还利用了中国的产业资源与成本优势。

与此同时,政府部门也动作频频,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在印度尼西亚开设了“海外造船劳动力培训中心”,通过韩语、技术培训等措施在当地培养优秀造船技能人才,并引入国内造船一线的外籍劳工培养与引进体系;韩国国际合作机构以哥伦比亚为对象,为其制定造船业中长期发展计划,并邀请哥伦比亚造船领域的管理和技术人员赴韩研修,同时为其造船厂及相关配套企业提供咨询等专业服务,在此过程中,大鲜造船通过转让相关技术,在没有直接费用投资的情况下,成功实现数百亿韩元的销售额,还获得了承接中南美国家新船订单的机会;韩国海洋水产开发院与冰岛展开合作,签署联合开发小型电力推进船的谅解备忘录,计划在冰岛推进渔船电动化改造业务,全力挖掘巨大市场空间与商业价值。

 04


转型突围:另辟蹊径,提前布局船舶售后服务业务

2024年10月,三星重工在韩国申请“SHI PREMIUM SHIP care+”和“CAREX PERT”两个商标,标志着其正式进入有偿船舶售后服务领域。此外,HD现代集团旗下海洋产业领域综合解决方案子公司HD现代海洋解决方案公司正式挂牌上市,凭借其优质服务产品,业绩实现稳步攀升;韩华动力系统公司也于2023年9月从韩华海洋收购了船舶保障服务业务,正在拓展船舶售后服务市场。

韩国船企这些战略转型举措的背后,是全球造船市场竞争格局深度演变的驱动,中国造船企业凭借突出的性价比优势,在新船订单市场上日益占据主导地位,这促使韩国船企另辟蹊径,积极探寻新的业务增长路径。鉴于造船业固有且难以避免的周期性波动特征,提前布局船舶售后服务业务,成为韩国船企维持稳定收益、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基于此,韩国三大船企计划通过深度拓展船舶有偿售后服务业务,全力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持续提高企业整体收益水平,增强在全球市场竞争中的抗风险能力与可持续发展韧性,实现产业价值链的纵向延伸与拓展,重塑企业竞争优势,提升行业地位。



 05


“换道”超车:“压注”氢氨燃料,加快碳中和技术研发

在造船规模总量上已无法与中国抗衡的情况下,韩国造船业计划抓住全球碳中和发展机遇,抢占绿色技术研发前沿阵地,加快推进碳中和相关技术的创新进程,在新兴的氢氨燃料领域抢占先机,引领行业绿色发展潮流,在全球绿色航运领域实现“换道超车”,在与中国造船业的新一轮竞争中保持技术优势。

具体来看,HD韩国造船海洋与壳牌签订液氢运输船技术联合开发协议,计划以2030年实现商用化为目标,共同开发大型液氢运输船,全力抢占即将兴起的液氢海上运输市场;HD现代建设的“船舶碳中和研发实证设备”竣工投产,能够对搭载在船舶上的各类环保设备进行事先验证,提升新开发船型及环保技术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三星重工投资建设的大型氨能技术实证设备于2024年6月竣工投产,依托这一先进的实证平台,三星重工可发挥其氨能相关技术性能评价以及可靠性和安全性验证的测试平台作用,稳步推进氨能技术在船舶领域的应用进程,逐步掌握氨能价值链的核心技术,加快氨燃料动力船的商业化步伐,并推进相关设备的国产化进程,降低技术应用成本,提升产业自主可控能力;三星重工与韩国能源技术研究院签订绿氨燃料生产和安全利用技术开发业务协议,将联合攻克用于船舶燃料的绿氨生产成本节约技术难关,以及能够安全利用具有毒性的氨的关键技术,确保这些技术顺利通过验证并正式投入商用,为船舶绿色能源应用提供安全、高效、经济的解决方案。


 06


重塑优势:加快推进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转型

在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浪潮中,韩国船企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速推进智能化、数字化与自动化转型,通过研发尖端技术、实现降本增效等举措,重塑竞争优势。


HD现代集团方面,HD韩国造船海洋率先应用自主研发的AI技术于船舶设计,并推动造船厂全价值链数字化转型,实现设计、生产、管理各环节高效协同与智能优化,还与NAVER合作,借助互联网平台挖掘数据价值,应用生成式AI服务提升业务效率与专业性,推动运营管理智能化升级;从子公司来看,HD现代重工联合BRILS开发船舶制造自动化技术,聚焦新一代LNG液货舱生产系统等项目;其与业界研发的3D打印融合技术获认证,商业化后将大幅缩短船舶MRO材料供货时间,降本增效巩固国际竞争力;HD现代三湖引进焊接机器人加速船舶焊接自动化,提升质量与效率、降低人力成本;HD现代尾浦推进涂装预处理标准化工作,规范参数提高生产效率、控制成本。

三星重工方面,从10月份起,在所有船舶的建造作业中全面应用“3D数字生产图纸”,成为造船界首家“100%无图纸造船厂”,每年节省60万张纸质生产图纸,有望节省45%的LNG运输船设计工时,从而大幅提升设计效率与质量,降低设计成本与资源消耗;三星重工自主开发“小孔等离子管道自动焊接设备”,并在韩国造船业界首次应用于生产现场,焊接速度提升了3倍以上,可有效缩短船舶建造周期,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韩华海洋方面,利用无人机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出智能船舶自动吃水测量系统,该系统在提高船舶吃水测量效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船舶试航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07


政策“护航”:《2040蓝图》出台,《自主航行法》施行,重点扶持造船业重镇

韩国政府高度重视造船业发展,在2021-2023年连续出台三大战略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深化推进世界第一造船强国建设进程,全力加快形成竞争技术优势,持续保持对中国造船业的超级技术差距,制定出台了《K-造船超级差距蓝图2040》,并在自主航行、标准化以及地区行业企业发展等方面给予了相关政策支持。


《K-造船超级差距蓝图2040》提出了“到2040年将韩国建设成为全球一流造船技术强国”的目标,在未来十年内,韩国政府与企业将共同投资约105亿元人民币,用于十大未来旗舰项目和产品的研发,确保韩国到2040年拥有100项领跑全球造船业的超级差距核心技术。

韩国政府还在2024年年底表决通过了全球第一部自主航行船舶相关法律《自主航行船舶开发及商业化促进法》施行令,于2025年正式生效,该法律的实施将有力促进自主航行船舶相关综合政策落地生根,激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速技术创新进程,通过抢占自主航行船舶这一未来市场高地,提升韩国造船业在全球智能航运领域的话语权与竞争力。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下属国家技术标准研究院发布《高附加值未来船舶标准化发展蓝图》,计划到2028年底,推进制定30种船海产业国际标准提案及47种国家标准,以标准制定为抓手,抢占国际标准化话语权,提升韩国造船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与影响力。

此外,韩国造船业重镇也纷纷出台新战略新计划扶持造船业发展。釜山市制定出台新战略,计划从2024年到2030年投入超过10亿美元的经费扶持地区造船业的发展,目标是打造“全球超一流造船产业领先城市”。为此,在釜山市的繁华娱乐中心Centum City地区内的市中心融合特区,将建设造船、船用设备企业和设计、工程企业入驻的环保智能船舶研发集群,集聚产业资源,强化协同创新。

蔚山市出台《蔚山造船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综合计划》,涵盖确保蔚山地区造船业及相关产业大中小型企业共同成长的扶持措施、新增长动力的重点推进课题以及企业困难事项改善方案等内容,全方位助力蔚山造船业优化产业生态,提升产业竞争力。

HD韩国造船海洋设备研究院计划到2028年底,在木浦市大阳产业园区建设氨燃料供应装置及综合实证系统,为造船业的新产业转型和新技术普及推广提供支撑,加速推进船舶绿色能源应用进程。

     作者:王楚、李其翰、罗张龙 来源:中国船舶集团经济研究中心


中国船舶报
《中国船舶报》官方订阅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