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上海,经历了白天高达37°C的酷热后,傍晚的微风带来了些许凉意。晚饭后,我与家人一同在沿河小路上散步,谈论起了社交媒体上热议孩子教育的一个话题。
希望作为孩子的爸爸妈妈能够坚持阅读下去。
这位海淀妈妈从孩子出生开始就制定了丰富的孩子教育计划,从女儿出生18年来一刻不敢放松,甚至为此花费了百万教育投资。
结果今年孩子高考与梦想的985大学失之交臂,引发讨论。
一、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这位妈妈对孩子的教育之路就像一部密集的剧情片,充满了起伏和转折。孩子出生于2006年,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多元化的学习。1到3岁,让她上英语早教班,还开始学习钢琴和舞蹈,希望她能够从小就有多方面的才能。4到6岁时,安排她在幼儿园阶段继续深化英语和钢琴,钢琴水平达到二级,舞蹈和画画也都不落下,使孩子多才多艺在同龄人中显得尤为突出。
进入小学,孩子的才艺和学业更是如日中天,英语通过了KET、PET和FCE等级考试,钢琴技能也提升至九级,孩子在叶圣陶杯和AS竞赛中多次获奖,无论是写作还是其他学术表现,都显得非常优秀。此外,孩子还多次获得画画比赛的一等奖,以及被评为市三好学生和红领巾三星。
然而,初中阶段却没有那么顺利。女孩进入了中关村一所知名的学校,但竞争异常激烈,没有得到直升的机会。这三年,几乎每个周末都在补习数学、语文、英语和物理,为的是能顺利过中考。压力之下,她勉强通过中考,考进了自己心仪的高中RDF。
高中生活一开始并不如意,孩子突然发现自己被许多学霸包围,首次考试的成绩排名六百多名让她难以接受,自我怀疑和厌学情绪开始浮现。高一和高二两年,学习状态一度非常糟糕,成绩处于班级倒数。面对女儿的状况,这位妈妈也感到无助,担心过大的压力会让她崩溃。但到了高三,她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重拾信心,通过疯狂补课重新回到了学习的轨道,尽管补课花费了几万元,但她的努力得到了回报。6月份高考结束后,高考发榜582分。
虽然不是最顶尖,但对她的女儿来说已经是个不小的胜利。
二、孩子的人生没有被分数盖章
这18岁的孩子也许正是你家孩子正在经历的。这不仅是一个孩子的成长故事,更是无数中国家庭的真实写照。
但是,我们真的应该只通过一个高考分数来评价一个孩子的价值吗?
那么到底是过程重要还是结果重要:
这是值得我们作为父母最应该思考的。
现在我们教育孩子的同时,往往无形中剥夺了他们个性的展现,主观上将他们的成功和失败常被简化为考试的分数。
很多人看到的是这个孩子的十八年人生最后只被一个高考分数盖章定论,仿佛一切的经历一切的悲喜都寂灭了一样...
没有人关心这是个怎么样的孩子,性格热情还是内敛,会不会在路边为一片落叶驻足。她只是一长串奖项和学习成绩的浓缩,失去了鲜活甚至失去了人形,最后还被拿出来当成某些案例供人探讨。
但是这孩子的人生没有被分数盖章,大家会这么想还是思维惯性,总想着竞争。
她才18岁,她的成绩留在国内也能读个还不错的大学,实在追求名校也可以出国读书,毕竟她补课费就几十万相信父母还是负担得了这条路的。她比大部分贫困地区的中国孩子好太多了,可以说是有无限的可能和选择。
如果你认为这个孩子全部的人生、所有她学过的东西、体会过的感受、她的崩溃和自己又爬出来的经历,好像都在高考这个瞬间压缩成了一张纸,被分数盖章定论。
我认为不妥。
我们的一生,无论成人或孩子阶段,走的每一步都算数!
你以为她过去种种的经历和获得的成功都会因为这个582分数消失吗?不会的,那些成功那些技能那些经验,都会在她上大学的时候成为另一部分养料,成为她下一步人生的基石,不会只是因为一个高考就完全垮台。
三、作为父母,我们怎么办?
我知道看文章的父母阅读还是会让孩子上早教班到兴趣班,从补习班到特长班,拼尽全力,把孩子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但是,真心希望了解孩子在想什么?是否了解他们在这条充满竞争和压力的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作为父母应该是帮助孩子发展成为完整的个体,而不仅仅是考试的得分机器。
重新思考,如何平衡学习读书和孩子的心理健康,确保他们在追求学业成就的同时,也能享受成长的每一个阶段。
但是做起来真很难很难,是对爸爸妈妈的挑战。
想想吧!爸爸妈妈们,也许你心中的答案才是答案。
毕竟,人生容错需要成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