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爸是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也是两个孩子父亲,老大NT,老二谱系,孩子确诊一年半,关注椰菜君快一年,有所感言,赐稿一篇,与诸君分享养育谱系蛙子的心路历程,希望对新家长有所帮宜。
慌张
我家老二是31周羊水破了剖腹产的早产儿,在保温箱住了两个月,期间呼吸不好,心脏卵圆孔未闭,肺动脉高压,吞咽功能障碍。。。焦心问题一大堆,三进三出重症监护室。
一切稳定下来的时候,孩子已经一岁多了,身体倒也争气,各项指标基本正常,唯独语言认知慢。作为养育了一胎的父母,我其实也知道问题所在。
然而,孩子的多次评估都指向自闭症,我的内心是非常慌张的。当时不了解自闭症,大数据的推送足以让我崩溃:要不要辞职干预?要不要去广州找粥神?要不要找老中医扎针灸?要不要注射鼠神经?要不要吃黄金益生菌?网上各种科学疗法、各种某爸某妈实操经验,个个都有成功案例,我就更慌了,该怎么办?如果都不去试一遍,是不是害了我的孩子?
急躁
孩子都这样了,肯定得治疗啊。由于工作和家庭原因,先暂时在本地治疗吧。
三甲医院开了听统训练,开了经颅磁治疗,开了言语认知训练。经过几个月治疗,孩子进步缓慢;再加上孩子各种问题行为,挑食、睡眠障碍、情绪暴躁、刻板、不理人、不懂玩玩具。。。这一切都让我觉得他不正常。
这时的我,非常急躁,叫着嚷着要去寻黄牛、见粥神,听说就他有方法;还叫着嚷着去粮店,网上都说是科学干预(我也确实提议粮店来我市开机构,后来真开了);也嚷着去西方关音,娃子只要会发音就好教了。
事实真的如此吗?
真相
慌张、急躁解决不了我的问题,因为还得上班才有钱有粮,孩子才有好的生活条件。
我开始和身边的人了解自闭症和干预,这时才发现身边的几个同事家里就有自闭症儿童!由此我了解到:找不找粥神,对解决孩子问题起不到根本作用;去不去粮店和西方关音,在本地机构混了一两年的孩子也能说话。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我最终选定了本地口碑好的老机构。
到目前为止,在机构已经做了一年半的干预,半年用来做眼神对视配对,半年用来练习发音和认知,半年用来学习命名和提升理解。孩子所取得的进步,真的是机构的作用吗?我不全盘否定,但也不是很肯定。
机构干预,我的理解其实就是教育。我本身也是教育线上的,机构所做的一切都和我的工作那么相似。
我的孩子在机构花了半年时间,一个苹果都不认识,但在他脱离机构的那一个月,他突然就会了。
曾经孩子只要每发一个音,我都按照机构的要求,不停地重复,生怕他丢了这个音,可是他突然就会仿说句子了,发音毫无障碍。
孩子虽有进步,可问题也很多。
他兴奋大笑,我问机构怎么处理?答复是转移注意力。
他睡眠不好,我问机构怎么处理?答复是加强锻炼,睡前养成好习惯。
他注意力不集中,我问机构怎么处理?答复是他对你不感兴趣,你没吸引力,你得做出吸引他的姿态。
他不社交不会玩玩具,我问机构怎么处理?答复是你得学习和他玩游戏。
他不认识不同卡片上的苹果,我问机构怎么处理?答复是你没泛化好,你回去得泛化。
他一个颜色教半个月都不会,我问机构怎么处理?答复是孩子吸收不好,只能继续教。
我后来仔细想一想,转移注意力不就是普通教育中让学生忙起来吗?睡眠不好要锻炼,不就是消耗体力吗?我平时打一场篮球回家睡得可香了。注意力不集中,不就像课堂上东张西望的学生吗?孩子不社交不就是班里几个不理人的内向娃吗?孩子没泛化不就是普通孩子不会举一反三吗?孩子吸收不好不就是普通孩子左耳进右耳出的听课方式吗?这一切不就是教育妈?教育的结果不就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吗?教育的结果好坏不主要是得看孩子的吗?
虽然如此,目前我还是根据自己的财务情况选择留在合适机构,因为就像普通孩子读书一样,无论结果如何,该交的学费还是得交的。
接受
确诊一年半后,孩子学会了自己上厕所,学会了骑单车,学会了命名,学会了简单问答,和他自己比,进步了,和同龄NT比,差距依然巨大。
看着这一切,我不否认教育的作用,但我经历过的那么多突然自己就会,那么多的教几个月都不会,我更认为娃子的发育确实可以让我事半功倍。
娃依然落后,但我今年选择了半天去机构、半天去幼儿园。我接受娃子落后的事实,我认为机构不可能解决孩子发育问题,但我认为教育这个事可以交给机构和幼儿园。
我想,我应该在我能接受的能力范围内,以平常心养育他,我喝粥,他喝粥,我吃肉,他吃肉。可能有人会说,你还没到愁他能否融合读小学的时候,你还没到愁青春期闹翻天的时候;我只是想,都还没到那个时候,何必愁?
平常心,愁与不愁,孩子依然在那里。做好自己该做的,总会有美好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