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3项全球首创医疗技术将惠及这些患者!

健康   其他   2024-11-10 19:46   江苏  
欢迎扫码入群交流

长按识别二维码,

即可进入沟通交流群


01

同济3项全球首创医疗技术将惠及这些患者!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在医工交叉领域发布了3项创新成果,包括用于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的心肌旋切器械及技术,用于快速检测暴发性心肌炎的试剂盒研发产品。


此外,同济医院与华中科技大学团队医工交叉合作成果——用于癌症、心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诊治的激光光片3D显微镜也在现场展示。


那么这三项技术到底可以惠及哪些患者呢?


(1)魏翔教授团队全球首创用于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的技术


左二为魏翔教授


这项技术凝聚了中国人的智慧与创新,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医疗成果。肥厚型心肌病,这一困扰全球约2000万人、中国约500万患者的遗传性心脏病,其传统疗法涵盖了药物治疗、外科手术及化学消融。然而,过去六十余年间,广泛应用的美国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因创伤巨大、风险高企且恢复缓慢而备受局限。在此背景下,魏翔团队巧妙地从削菠萝刀中汲取灵感,历经四年潜心研发,终于成功研制出心肌旋切刀,并创立了经心尖心脏不停跳室间隔心肌旋切术,为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开辟了全新路径,带来了革命性的选择。


(2)汪道文教授团队研发的暴发性心肌炎快速检测试剂盒


这款试剂盒采用了基于单个B细胞的重组兔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能够在15分钟内根据血液中的生物标志物迅速完成检测。其特异性和灵敏度均超过90%,是全球首个专为暴发性心肌炎设计的血液快速检测方案,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将有助于提升暴发性心肌炎的诊断效率和治疗效果。



(3)王国平教授团队参与研发的激光光片3D显微镜


项目团队由同济医院病理科主任王国平教授带领的临床病理学研究团队和国家杰青、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费鹏教授团队组成。



团队研制的激光光片3D显微镜,其内部有一把由团队开发的世界上最锋利的纳米激光光刀,使用这把光刀扫描病人的患处组织,可实时获取立体的病理显微地图,让每个病变细胞、微小病灶都无所遁形。该技术能防微杜渐,大大降低漏诊、晚诊的风险,助力癌症、心脑血管等重大疾病的早防早治和精准用药,造福人民生命健康。(信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微信公众号)

02

EHJ(IF=38)| 不要熬夜!不要上夜班!上海交通大学陆颖理/王宁荐/夏芳珍等发现上夜班与冠心病风险增加有关



近期,上海交通大学陆颖理,王宁荐,夏芳珍及杜兰大学祁禄共同通讯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 (IF=38)在线发表题为“Long-term night shift work is associated with the risk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的研究论文,该队列研究包括 283657 名无 AF 的有偿就业或自雇参与者,以及 276009 名在 UK Biobank 基线时没有 CHD、中风和 HF 的参与者。获取当前和终生夜班工作信息。计算 AF 的加权遗传风险评分。


在 10.4 年的中位随访期间,记录了 5777 例 AF 病例。从“日班”、“轮班但从不/很少上夜班”和“一些夜班”到“通常/永久夜班”,发生 AF 的风险有显著增加的趋势(趋势 P 为 0.013)。通常或永久夜班与最高风险相关 [风险比 (HR) 1.16, 95% 置信区间 (CI) 1.02–1.32]。考虑到一个人的终生工作时间表,与从不夜班的轮班工人相比,持续时间超过 10 年且平均 3-8 晚/月接触夜班工作频率的参与者具有更高的 AF 风险(HR 1.18,95% CI 0.99– 1.40 和 HR 1.22,分别为 95% CI 1.02–1.45)。当前和终生夜班与 AF 之间的这些关联并未因 AF 的遗传易感性而改变。通常/永久的当前夜班,≥10 年和终生夜班 3-8 夜/月与更高的冠心病(CHD)风险显著相关,但是与中风/HF无关。


总之,无论遗传性 AF 风险如何,当前和终生夜班暴露都与 AF 风险增加有关。夜班暴露也增加了 CHD 的风险,但不会增加中风或 HF 的风险。减少夜班工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是否可能代表在工作期间及以后改善心脏健康的另一种途径,值得进一步研究。(信源:iNature微信公众号)


03

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官道刚\周成团队在CD8+ T细胞向Th17免疫转化促新冠危重症患者免疫血栓形成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官道刚课题组、南方医院放疗科周成课题组,联合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黄伟珊教授课题组,在Science Bulletin杂志(1区,影响因子18.8)上发表了题为:T cell senescence may contribute to immunothrombosis via Th17 immune transition in COVID-19的研究论文。揭示了 T 细胞衰老、Th17 免疫激活和严重 COVID-19 免疫血栓形成风险之间的复杂联系。


本研究基于不同严重程度的新冠肺炎与康复患者、常规肺炎及健康对照包括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转录组、单细胞转录组与T细胞克隆测序,肺泡盥洗液单细胞测序及肺组织蛋白质组学等多组学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危重症患者效应CD8+ T细胞显著减低,而Th17细胞占比明显增加;且两者呈反相关趋势。此外,危重症患者外周血T细胞活性减低、衰老特征明显,并伴随Th17细胞及中心粒细胞显著激活。


拟时轨迹与TCR同源性分析进一步发现一类在危重症患者中特有的CD8+ T细胞(HLA-DQA2+, ISG20+ and CST3+)。该细胞群的抗原受体与效应细胞高度同源,同时高表达多个衰老相关基因,故被命名为特殊表型衰老CD8+ T细胞。这类细胞主要在轻中症向危重症转化阶段富集,其数量与衰老CD8+ T细胞及危重程度呈正相关。拟时轨迹与RNA 速率分析显示这类特殊表型CD8+ T细胞在新冠危重症病程中具有表征由T细胞抗病毒效应向Th17细胞促免疫炎症反应转化的重要功能,进而导致免疫血栓形成。因此,临床上检测与干预这类特殊表型衰老CD8+ T细胞或有助于预测新冠免疫血栓形成及降低危重症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并发症风险。(信源: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微信公众号)


附图 CD8+ T细胞向Th17免疫转化促新冠危重症患者免疫血栓形成示意图
04

《细胞·代谢》:高血糖,真的太毒了!港大团队首次发现,高血糖会扰乱CD4阳性T细胞代谢,损害抗病毒免疫丨科学大发现



近日,由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宁珖圣、香港大学玛丽医院李智豪和陈俊明领衔的研究团队,在著名期刊《细胞·代谢》上发表一项重磅研究成果,为高血糖再添一“毒”。


他们发现,高血糖会导致CD4阳性T细胞氧化应激升高和脂质异常积累,促进脂质过氧化,损害了CD4阳性T细胞往辅助性T细胞1(Th1)分化,而Th1恰恰是抗病毒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发现不仅让我们对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易患严重呼吸道病毒感染有了新的认知,也为2型糖尿病相关病毒感染并发症的防治指出了新方向。(信源:奇点网微信公众号)


05

超10万人研究发现,经常喝牛奶,或增加心脏病风险,尤其是…



2024年11月8日,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BMC Medicine '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Non-fermented and fermented milk intake in relation to risk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 and to circulating cardiometabolic proteins in swedish women and men:Two prospective longitudinal cohort studies with 100775 participants '的研究论文。


研究显示,女性大量摄入非发酵乳(全脂、中脂和低脂牛奶),或增加心脏病风险,男性则不然。


在女性中,与每天喝0.5杯(100毫升)相比,每天喝2杯牛奶,患缺血性心脏病风险增加5%,每天喝3杯风险增加12%,每天喝4杯风险增加21%。急性心肌梗塞的风险也相似。


然而,对于发酵乳,摄入量与男、女缺血性心脏病或急性心肌梗塞风险无关。(信源:医诺维微信公众号)


06

山一大一附院吴鹏当选山东省医师协会创面修复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11月1日至2日,由山东省医师协会主办,山一大一附院协办的山东省医师协会创面修复医师分会第一次换届选举大会暨第二届学术年会在济南顺利召开。山一大一附院整形美容与创面修复外科吴鹏当选为主任委员,崔宜栋、管晓玲当选为副主任委员。(信源: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微信公众号)



以上内容收集于公开网络平台,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回顾(上下滑动阅览)

全球排名第4!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入选TCT2024科学卓越中心
郑州大学华中阜外医院姜伟教授团队发文一种心脏靶向双金属纳米酶药物:抑制心肌细胞泛死亡途径,缓解阿霉素心脏毒
【TCT 2024】|阜外医院宋雷团队FAVOR Ⅲ China研究:多支冠脉病变,QFR指导PCI优于冠脉造影!
J Clin Invest|浙大二院王建安院士/胡新央教授团队揭示FMO2改善缺血后心肌损伤新机制
Circ Res|天津医科大学王晓虹/北京大学周菁团队合作揭示血流剪切力通过调控Kindlin-2液-液相分离影响血管稳定性
CEJ|武汉协和医院郑传胜教授团队最新研究成果在顶刊发表!
JACC子刊|中国台湾研究:射血分数>70%,也不正常!
Adv Sci|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孙冬冬团队通过单细胞测序技术揭示糖尿病心脏微血管损伤的关键病理过程和防治靶点


END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请注明365医学网

365医学网
365医学网(www.365heart.com)医学专业人士学术、临床、科研、分享与交流的平台。医学领域前沿资讯、技术创新、研究进展、行业动态、学术活动365天尽收眼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