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按识别二维码,
即可进入沟通交流群
CEJ|武汉协和医院郑传胜教授团队最新研究成果在顶刊发表!
近日,武汉协和医院放射科郑传胜教授团队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中科院1区,TOP期刊,IF=13.3)上,发表题为“Responsively aggregatable nanochelator-mediated antiangiogenesis to enhance interventional therapies for liver cancer”的最新研究成果已经正式见刊(任衍乔、郭煜升、孙博、朱丽枨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郑传胜教授为主要通讯作者,董祥军、梁斌为共同通讯作者。
本研究结果显示,缺氧显著增加了HCC细胞中Cu2+的水平,增加了HIF-1α和VEGF的表达。PNDS的加入显著抑制了HIF-1α和VEGF的表达,这些结果可能是由于PNDS螯合Cu2+的作用而引起的。细胞内 Cu2+加入 PNDS 后水平显著降低,表明 PNDS 可以有效地螯合细胞外 Cu2+。体外实验模拟了栓塞后观察到的缺氧微环境,以评估 PNDS 在缺氧条件下螯合 Cu2+ 的能力。结果显示,HIF-1α 和 VEGF 的表达水平在低氧条件下增加,而在添加 PNDS 后降低。此外,螯合 Cu 2+后,PNDS 进一步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并抑制其增殖。
通过在原位 VX2 细胞来源的肝肿瘤瘤兔中进行一系列体内实验,验证了新型铜螯合栓塞剂的性能。在本研究中,PNDS在抑制残余肿瘤生长和延长VX2瘤兔生存时间方面优于其他治疗方式。碘醇/DOX 和 PND 栓塞后,Cu2+肿瘤内水平升高,HIF-1α 和 VEGF 表达也升高;然而,在 PNDS 栓塞后,肿瘤组织中 HIF-1a 和 VEGF 的表达降低。此外,这项研究表明 PNDS在肿瘤组织中通过螯合Cu2+,降低 Cu2+ 在肿瘤细胞中水平,从而降低 PD-L1 的表达,显著增加了 CD8 + T 细胞的数量,表明PNDS建立了与抗肿瘤免疫反应一致的免疫微环境。(信源:武汉协和医院放射科微信公众号)
Eur Heart J |广东省人民医院何鹏程教授等团队发文揭示基于性别特异性遗传数据首次评价妊娠糖尿病与未来心血管疾病的关联性
近期,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何鹏程、刘远辉教授团队联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心内科张志辉教授团队、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段重阳教授团队、广东省人民医院医学大数据中心梁会营教授团队,在心血管领域顶级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 (IF=37.6)上发表了题为“Gestational diabetes and future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ssociations by sex-specific genetic data”的原创性论著。该研究首次证明了妊娠糖尿病的遗传基础有助于女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风险的遗传易感性,并为通过改变心脏代谢危险因素预防有妊娠糖尿病病史女性未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风险提供了理论依据。
该研究基于大队列数据和性别特异性遗传数据,通过连锁不平衡回归分析确认了妊娠糖尿病与既往妊娠女性心血管事件、冠状动脉疾病、心肌梗死、外周血管疾病之间的遗传正相关性。在孟德尔随机化分析中,研究者发现妊娠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风险之间存在潜在的因果关系。此外,研究者还发现,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在妊娠糖尿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风险的因果关联中起到了关键的中介作用,这一发现为预防和治疗有妊娠糖尿病病史女性的心血管疾病提供了新的视角。重要的是,研究者通过贝叶斯共定位分析和工具变量分层分析,揭示了妊娠糖尿病的遗传基础有助于女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风险的遗传易感性,而非妊娠糖尿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共享遗传责任。(信源:论道心血管微信公众号)
Circ Res | 中国科学院宋默识等首次报道了靶向嵌合抗原受体巨噬细胞疗法在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应用潜力!
2024年10月28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宋默识、浙江大学张进共同通讯在Circulation Research(IF=16.5)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CAR-Macrophage Therapy Alleviates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报道了靶向嵌合抗原受体巨噬细胞(CAR-Ms)疗法在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应用潜力。
早在I/R后3天,活化的心脏成纤维细胞中FAP就显著上调。在证明了它们吞噬过表达FAP的成纤维细胞的能力后,在I/R后3天静脉给药FAP CAR-Ms,发现FAP CAR-Ms显著改善了I/R后小鼠的心功能,减少了心肌纤维化。I/R后2周,心脏或其他器官未检测到与FAP CAR-Ms相关的毒性。最后,研究发现FAP CAR-Ms对I/R具有长期的心脏保护作用。该研究证明了FAP CAR-Ms在缓解心肌I/R方面的治疗潜力,并可能为包括纤维化表型在内的一系列心脏病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信源:iNature微信公众号)
冷冻疗法治疗冠脉易损斑块:Polarstar研究揭示安全有效新途径
心脏病作为全球首要死因,其中心肌梗死的频发让人触目惊心——平均每40秒就有一次心脏病发作。针对这一严峻挑战,一项名为Polarstar的开创性研究为我们带来了新希望。该研究首次在人类中探索了冷冻疗法(Cryotherapy)在高危易损斑块中的应用,旨在减少心脏病患者的风险。通过导管和控制台,研究团队成功地为患者提供了无植入物的冷冻治疗,结果令人振奋:90天内无任何手术相关并发症,斑块体积显著减少,功能性血流储备分数也得到改善。这一发现不仅展示了冷冻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更为心脏病治疗领域开辟了新的道路。
重点信息
冷冻疗法的安全性:
在90天的观察期内,接受冷冻疗法的患者未出现任何与程序相关的并发症,包括冠状动脉夹层、血管闭塞、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需要紧急支架植入或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这表明冷冻疗法在稳定高危易损斑块方面具有高度的安全性。
斑块体积的显著减少:
从基线到9个月的影像学随访显示,接受冷冻治疗的患者斑块体积减少了11%±46mm³,坏死核心体积也减少了6%±80mm³。这一发现表明冷冻疗法能够有效地缩小易损斑块的体积,从而可能降低其破裂的风险。
功能性血流储备分数的改善:
跨病变功能性血流储备分数(FFRCT)从基线时的0.04[0.03-0.05]降至9个月时的0.03[0.02-0.07],显示出冷冻疗法能够改善病变部位的血流状况。这一改善可能有助于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些发现共同证明了冷冻疗法在稳定高危易损斑块、减少心脏不良事件风险方面的潜力和价值,为心脏病治疗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信源:CHART心脏影像与功能微信公众号)
《柳叶刀》子刊:40岁前千万别得糖尿病!三十年超长随访发现,40岁前患2型糖尿病的人,死亡风险是同龄人的3.7倍丨临床大发现
近日,由英国牛津大学Amanda I Adler领衔的研究团队,在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上发表一篇重要研究论文。
他们分析了4550名2型糖尿病患者随访30年的数据发现,不到40岁就确诊2型糖尿病的人,死亡风险竟飙升到同龄普通人的3.7倍;而40岁及以上年龄确诊2型糖尿病的人,死亡风险是同龄普通人的1.54倍。
不难看出,与普通人相比,40岁之前就确诊2型糖尿病的话,相对死亡风险增加程度远超40岁之后确诊的人,尤其是年龄在25到35岁之间的年轻人。
研究表明,40岁前确诊2型糖尿病的患者发生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风险较高,死亡率增幅更高,血糖控制较差。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关策略,更早地筛查出这部分患者,并为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疗策略。(信源:奇点网微信公众号)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马琪林教授当选福建省免疫学会神经免疫专业委员主任委员
2024年11月3日,由福建省免疫学会和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共同主办的“2024福建省免疫学会神经免疫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会议”在厦门召开。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马琪林教授当选福建省免疫学会神经免疫专业委员主任委员,马琪林教授宣读福建省免疫学会《关于同意福建省免疫学会神经免疫专业委员会成立的批复》及福建省免疫学会神经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名单:葛华、林艾羽、林青、潘晓东、肖乃安、张云武教授担任副主任委员,蔡江萍、陈衍贵、方杰等担任常务委员,安星凯、陈春暖、陈杰等担任委员。(信源:厦大附一神经科微信公众号)
以上内容收集于公开网络平台,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