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按识别二维码,
即可进入沟通交流群
Eur Heart J|复旦大学葛均波/戴宇翔/陈仁杰教授团队发现环境低温对MINOCA和MI-CAD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2024年10月28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戴宇翔主任团队联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仁杰教授团队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杂志上发表题为“Low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incident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or without 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ies: a Chinese nationwide study”的论文。该研究利用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胸痛中心数据库,探讨了低温暴露对MINOCA和冠状动脉阻塞性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MI-CAD)的不同影响。
研究发现,MINOCA和MI-CAD的发病风险均与环境温度暴露呈显著负相关,MINOCA组的暴露-反应关系曲线几乎呈线性相关,而MI-CAD组在低温区间内曲线逐渐平坦。极低温条件下,低温暴露导致的MINOCA和MI-CAD发病风险增加均在暴露次日出现,4-5天后达峰,持续7-9天后作用消失。极低温度暴露引起MINOCA发病的优势比(OR)为1.58,显著高于MI-CAD (OR=1.32)。敏感性分析显示,以上相关性不受到空气湿度、大气污染物等其他气象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一结果提示,不仅首次发现低温暴露增加MINOCA发病风险,同时指出MINOCA发病与低温暴露的相关性较MI-CAD更为显著。
亚组分析发现,极低温暴露引起的MINOCA和MI-CAD发病风险增加,在老年(>65岁)和女性人群中更为显著。极低温暴露与MI-CAD发病的相关性在南方地区更为明显,而低温暴露与MINOCA发病的相关性则没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信源:论道心血管微信公众号)
阜外医院杨伟宪、袁建松等研究:检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冠脉微循环功能有新方法!
阜外医院杨伟宪、袁建松等研究发现,采用压力/温度导丝法可准确评估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冠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D)在肥厚型心 肌病患者中较常见,且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在一定范围内( < 50 U)与左心室壁厚度呈线性正相关。
研究者称,压力/温度导丝法虽为有创方法,但与临床常用的无创方法相比,具备可准确定量分析冠状动脉微循环状态、可重复性高、不受血流灌注以及血管狭窄程度的影响等优点。测量 IMR 评估微循环功能的精度优于冠脉血流储备和心肌血流量等参数。
在本研究中,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类型进行分类发现,梗阻性、隐匿梗阻性、非梗阻性的肥厚型心肌病占比与是否合并CMD无关,提示CMD可发生在任何梗阻类型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信源:中国循环杂志院微信公众号)
J Nanobiotechnol | 重庆医科大学郭大静等研究开发新的纳米颗粒,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2024年10月28日,重庆医科大学郭大静,刘佳共同通讯在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 在线发表题为“Macrophage membrane-functionalized manganese dioxide nanomedicine for synergistic treatment of atherosclerosis by mitigating inflammatory storms and promoting cholesterol efflux”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巨噬细胞膜功能化的中空介孔二氧化锰纳米药物(Col@HMnO2-MM)。
这种纳米药物具有逃避免疫细胞吞噬的能力,能够延长体内循环,靶向AS的炎症部位以有效释放药物,并通过消除ROS缓解AS部位的炎症风暴。此外,Col@HMnO2-MM具有通过分解炎性AS部位产生的过量过氧化氢自主产生氧气的能力,从而通过下调缺氧诱导因子(HIF-1α)来减少斑块的缺氧微环境,进而增强胆固醇外流以抑制泡沫细胞形成。在APOE-/-小鼠模型中,Col@HMnO2-MM显著降低了炎症因子水平、脂质储存和斑块形成,没有明显的长期毒性。总之,这种协同治疗显著提高了纳米药物的有效性,并可能为精确的AS治疗提供一种新的策略。(信源:iNature微信公众号)
Nature子刊 | 华中科技大学田代实/王伟/秦川揭示了一种外泌体调节参与神经炎症加剧缺血性脑损伤新机制
2024年10月28日,华中科技大学田代实、王伟、秦川共同通讯在Nature Aging(IF=17)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foam cell-derived exosomal miRNA Novel-3 drives neuroinflammation and ferroptosis during ischemic strok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泡沫细胞衍生的外泌体miRNA Novel3驱动缺血性中风期间的神经炎症和铁死亡。
在这里,研究人员发现LAA-AIS患者血浆中外泌体miRNA Novel3选择性上调。值得注意的是,Novel3主要在巨噬细胞来源的泡沫细胞中表达,其表达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感性相关。在脑缺血小鼠模型中发现Novel3加重了缺血性损伤,并靶向梗死周围区域表达离子钙结合适配器分子1的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机制上,Novel3通过与纹状蛋白(STRN)相互作用,下调雷帕霉素信号通路中磷酸肌肽3-激酶-AKT-机制靶点,增加铁死亡和神经炎症。阻断Novel-3活性或过表达STRN可在缺血条件下提供神经保护。研究结果表明,主要源于巨噬细胞衍生的泡沫细胞的外泌体Novel3靶向大脑中的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诱导神经炎症,可能作为卒中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潜在治疗靶点。(信源:生物岛微信公众号)
【Nature子刊】天津医科大学王晓虹团队:解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管功能障碍的新治疗靶点
2024年10月29日,天津医科大学王晓虹团队在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Protein O-GlcNAcylation coupled to Hippo signaling drives vascular dysfunction in diabetic retinopathy”的研究论文。从机制上讲,团队发现Yes相关蛋白(YAP)和带有PDZ结合基序(TAZ)的转录共激活因子是Hippo通路的关键效应子,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被O-GlcNAcyl化。这项研究强调了O-GlcNAc-Hippo轴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作用,并表明其作为治疗靶点的潜力。
研究确定了O-GlcNAc修饰在DR中的关键作用,并揭示了Hippo信号通路和蛋白质O-GlcNAcylation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了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靶向O-GlcNAcylation-Hippo信号轴的潜在治疗价值。(信源:转化医学网微信公众号)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任刚教授当选北京精准放射医学学会肿瘤放射诊疗分会首届主任委员
近日,北京精准放射医学学会肿瘤放射诊疗分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市举行,根据北京精准放射医学学会章程及选举办法,经全体委员无记名投票选举,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放射治疗科主任任刚教授当选首届主任委员。(信源: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互联网医院微信公众号)
以上内容收集于公开网络平台,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