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持生育措施,像给饭都吃不起的人又发了一个碗

科技   2024-10-31 20:28   四川  

生娃的要感谢不生娃的,因为减少了内卷;

不生的要感谢生娃的,因为有人交养老金

随着结婚率、老年化等话题逐渐升温,这个婚育问题国家是看不下去了。

今天说一下这个鼓励政策

10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生育支持若干措施” 

承认这不是一个生育友好型社会了

我去看了一下这些措施,我帮大家总结提炼了一下:

第一,生育服务支持

生育保险,参保人群扩充(农民工和灵活就业人员也可以买)

落地产假和陪产假,育儿假(希望把双休日一并落实一下)

生育成本可医保报销,比如儿童用药、分娩镇痛药物 辅助生殖技术、器具。

第二,加强幼育服务

提高儿童医疗服务水平,纳入医保。

社区托育所全面覆盖,并且给与补贴。

第三,教育,住房,就业支持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支持课后服务和多子女同校读书(课后服务看似是减负,但是有孩子的家长都知道,负担更重了

加强住房支持,多子女家庭购房优惠。(孩子和房子,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鼓励弹性上班,和居家办公(周平均工作时长都干到48.8小时了,老板对我说:你xx不干有的是人干。

第四,营造友好的生育社会的氛围

宣传部大力宣导积极的家庭观,婚姻观,生育观,整治天价彩礼(90后,00后的三观过于扭曲了,享受单身,佛系恋爱,还沉迷攒钱)

加强人口国情国策教育,融入教育体系。(转变少生优生的落后观念,多子多福才是唯一真解)

首先,这个新闻释放的信号还是很积极的,

他直面问题了,知道有问题了。

内容措辞用了“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就说明ta承认现在生育不友好嘛,这就是值得开香槟的重大进步。

年轻人都看懂了,清醒了

近年来在网络上,似乎不婚不育才是主流,而结婚变成了一个很小众的选择。

由于龙属相这一美好寓意,作为龙年的2024年,有专家预测,今年新出生人口可能会超过1000万。

但是,今年上半年新出生人口仅为433万,并未出现所谓的“龙宝宝”大爆发,只有一个稍微止跌的现象,这在之前文章有提到,有意思中国人又开始生孩子了

“我家没有皇位要继承,断了就断了。”

这句话反映了新一代年轻人,尤其是00后对传统观念的颠覆。

他们成长于互联网时代,见证了贫富差距,意识到即使努力一生,也难以企及某些人生来就拥有的财富。

现在不像以前好混了,以前有红利,有风口

他们自嘲“人生的第一道分水岭,是羊水”,这种清醒的认识让他们选择不婚不育,出于对自己和孩子的负责。

生存压力越来越大

“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光是活下去就已经拼尽全力了。”

这句话道出了年轻人的生活现状。

以网络上的一个热门视频为例,视频中一位上海独生女,从小就受到家庭的万般宠爱,她对刚出生的宝宝说,“妈妈已经体验过了,人生是幸福、快乐、美满的,所以才把你带到这个世界来”。

而大多数选择不婚不育的年轻人,往往是从小目睹了父母之间一地鸡毛的爱情,以及在这种家庭氛围下成长起来的自卑又敏感的自己。

这些年轻人不生孩子,原因恰恰和网络上的上海独生女一样,正是因为他们体验过了人生是“玻璃渣里捡糖吃”,也无法确保自己能给孩子更好的生活。

从学业到职场,他们生活在竞争和压力中,内卷和高强度工作成为常态。

心理学家克里斯蒂娜·马斯拉赫提出的倦怠心理评估显示,长期高强度工作会导致对一切失去兴趣。

在这种环境下,年轻人缺乏时间和精力去谈恋爱,更别提生孩子。

大学毕业之后,上班却面临着996,甚至于007。
如果有一天休息,年轻人大多数都会选择在家好好睡觉。
在这样的环境下,几乎都没有时间和精力谈恋爱,更何况是生孩子呢?

同时,传统婚姻模式对女性的职业发展不利,而男性则面临天价彩礼和购房压力,导致许多年轻人选择不婚不育。

聪明人,自己一人过

90后、00后越来越多地选择独身生活,催生了单身经济。

他们将情感寄托在宠物身上,因为宠物能提供情感支持且无需复杂的人际关系。

数据显示,90后几乎占据了宠物市场的一半。相比养孩子,养宠物成本更低,情感回报更直接

与人交往会过度消耗他们的心力,甚至比工作还累。

因此,这部分人在成年之后,往往会选择独身养宠物的方式获取情感支持。

相比起养孩子,养宠物明显更加轻松,也更能提供情绪价值。

据生育专家统计,将一个孩子养到成人约花费50多万元。

而养宠物,只需要给她买猫粮狗粮,生个病也在可负担范围之内。
因此,养个宠物,对这种环境下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比生育好太多的选择。

这种选择,实际上是年轻人对未来的一种避险行为,生育带来的风险超出了他们所能承担的范围。

到底如何才能有效提高生育率?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指出,人的性格受环境影响,因此必须使环境成为合乎人性的环境。

当前年轻人对生育率低的态度冷淡,背后是他们对生活现状的无力感。

改善大环境,或许能为生育率带来转机。

然而,政策的制定往往滞后于社会变迁,年轻人的清醒与无奈,是对当前社会环境的直接反馈。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生育率低迷归咎于个体的选择,而应深入探讨背后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

有调研结果揭示了一个清晰的排序(我也认同):

工作和职业发展的稳定性、伴侣的坚定支持、家庭收入的丰厚、完善的社会福利与保障体系、生育激励政策以及家人和亲友的建议,

是影响育龄人口生育意愿的关键因素,且按重要性依次排列。值得注意的是,生育激励政策仅位列倒数第二。

而这次发布“生育支持若干措施”,精准的选择了倒数第二。

生育率的低迷,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的下降,它反映了年轻人对生活的清醒认识和无奈选择。

在生存压力、传统观念与现代生活的碰撞中,年轻人选择了对自己最有利的生活方式。

要真正提高生育率,需要从改善年轻人的生活状况出发,创造一个更加合乎人性的社会环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期待生育率的自然回升,而不是简单地通过政策刺激。

只有当我们的社会环境变得更加友好,年轻人的生活压力得到缓解,他们对未来的信心增强,生育率才有可能迎来转机。

讲完了,键盘也显得苍白无力,如同一些政策。

再复读一遍吧:

生娃的要感谢不生娃的,因为减少了内卷;

不生的要感谢生娃的,因为有人交养老金

大家互相感谢,共创美好未来。

感谢阅读,点亮【赞和在看】,让幸运和财富都靠近你。

参一本
专注民生|财富|文化的文字,每天三分钟,知晓天下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