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人数8年首降”登上热搜
11月21日,教育部公布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
据统计,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388万,较2024年(438万)再降50万!
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规模8年内持续攀升,所以从概率上来说,考研的人比例明显下降了,似乎“学历贬值”成了某种共识。
考研上岸,难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考研的性价比成为了他们考量的重要因素。
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增长,学历内卷现象愈发严重,
许多学生开始质疑,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去追求更高学历是否真的值得。
加之研究生教育质量控制的严格,延长硕士、博士就读年限成为常态,这无疑增加了考研的时间成本和经济负担。
因此,许多学生选择直接就业,以规避这些风险和成本。
然后现在的情况又是青年失业率攀升......许多学生又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现实。
教育政策的调整也是影响考研人数的重要因素。
随着推免名额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优秀学生选择直接升入硕士研究生阶段,影响了普通考生的报名数量。
今天还刷到一个吐槽大学生招聘的帖子,说校招已经有家政企业加入了
说咱上这么多年学如果就干家政,那不是多走了太多弯路,我上大学干啥?
为啥会出现这样情况呢?我说一下自己身边的例子...
追求学历不少其实是为了更好的就业方向,因为有些行业是有门槛的。
典型的比如金融行业,普通人没有研究生学历去券商和基金公司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定要去读个研究生。
另外一些,可能是觉得有研究生学历,出来工作起薪会更高一些,这一类也是很写实的,因为有些企业确实同样岗位研究生要比本科生工资高,即便工作做的是一样的。
还有一类可能只是喜欢在学校里没有太大生活压力的时光,逃避进入社会面对现实。
可能或多或少还有因为其他原因的,确实有追求科学研究,为了自我提升的,但绝大多数应该符合我的前三种分析。
不管怎么说,研究生本身其实已经是将专业能力学习更细化了,可实际上社会上工作的需求很多时候却是错配的。
这也是很多人吐槽说,大学学的好像出来工作大多数都用不到。
二十年前大家羡慕的“白领”,现在成了“牛马”;
而之前不少人看不起的蓝领,反而成了香饽饽。
一些年轻人甚至选择“回炉重造”,通过“本升专”的方式回到职校重新学习一门技术来完成职场转型。
按照不少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来看,服务类行业占经济的比重往往是越来越高的,很多国家蓝领的收入也是非常可观的。
就像这段时间爆火的湖南晓华,也是因为剪头发更懂顾客而出圈,收入也非常可观。
家长教育投资也回归理性
对于家长而言,教育投资的回报率是他们关心的重点。
过去,家长们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的教育投入,从学区房到各种补习班,希望孩子能够在教育竞争中脱颖而出。
然而,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就业市场的严峻,家长们开始重新评估教育投资的合理性。他
他们意识到,高额的教育投资并不一定能换来理想的回报,尤其是在当前社会经济压力下,理性的教育投资变得更加重要。
鸡娃也是有风险的,
最近流行的一个词:烂尾娃,很形象的说明了当下鸡娃有多大风险。
鸡到一半,发现孩子不是读书的料子,家长就此放弃—早期烂尾。
早期鸡得很好,但后劲不足,高中或大学阶段躺平—中期烂尾。
鸡到最后孩子毕业,立马失业,或者从小读国际学校,出国留学,国外混不下去,国内工资够不上5000—末期烂尾。
“考公热”持续升温
据统计,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首次突破300万,平均约77人竞争一个岗位。
许多学生意识到,与其考上研究生,还不如尽快工作,因为考上研究生对其找到工作、增加就业市场竞争力的效果下降了。
考研人数的下降,不仅是学生个人选择的体现,也是社会经济形势、教育政策和就业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当前的社会经济背景下,考研的性价比越来越受到质疑,而直接就业、考公等其他选择逐渐受到青睐。
对于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来说,理性评估教育投资的回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以及拓宽就业渠道,都是我们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人生不会因一场考试而止步不前,也不只有这一条路通向成功,努力坚持的你,早已赢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