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口罩刚放开那会儿,老百姓的报复性消费使得经济有过短暂的上升期。
这不到两年的时间。包括我们普通人,都明显感觉到钱越来越难赚了。
银行的存款利率多次下调、国家出台多项措施促进消费。
可是老百姓们似乎更加的不愿消费了。
生活成本的上涨是普通民众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物价的持续上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物价持续上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生活成本不断增加,工资没有任何变化,人们的购买力逐渐下降。
食品价格上涨推动了CPI指数的上升,尤其是食品烟酒对CPI的拉动贡献率最大,达到了122%。
服务价格的上涨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生活成本,尤其是居住、教育文化娱乐的价格上涨对生活成本增长影响显著。
普通老百姓真的没啥钱
老百姓的收入水平现状并不乐观。贫富差距大,居民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仅有9省份,而有22个省份拖后腿。
西藏、甘肃、新疆三省份的居民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不足1.3万元,按月计算仅略微超过2000元。
这表明,大多数省份的居民收入还有待提升。
此外,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相比,结余有限,尤其是农村居民,每月能积攒下来的钱只有区区的346元。
这种收入水平使得普通民众在面对生活成本上涨时感到捉襟见肘。
不敢花钱
老百姓对于花钱变得越来越谨慎,部分源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看到有网友吐槽:“工资6000,房贷3000,车贷2000,就剩1000块钱要吃饭交电费,国家让我买买买,我是该用信用卡,还是该去借呗啊?”
这种无力感和焦虑感,让老百姓在消费面前更加犹豫不决。
对未来没有信心
对未来缺乏信心,是抑制消费的重要因素。
消费是对于未来的信心,如果对于未来有信心,觉得自己未来收入会增加,那么哪怕现在收入低,或者存款少,也敢加杠杆借钱去消费。
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人对未来感到不确定,甚至悲观。
这种情绪导致人们更倾向于储蓄,以备不时之需,而不是大胆消费。
与其一味地刺激内需,不如把重点放在提升老百姓的收入与生活质量上,减少老百姓的负担,才是关键所在。
生活成本的上涨、收入的不足、消费的谨慎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共同构成了当前经济的困境。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根本上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稳定物价,增强就业保障,以及提升对未来的信心,这样才能激发消费活力,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所以,与其一味地刺激内需,不如把重点放在提升老百姓的收入与生活质量上,减少老百姓的负担,才是关键所在。
居民收入提高了,消费就会好起来。
经济发展的背后,不能忽视普通老百姓的实际感受。
政府还需要在保障体系上下功夫。
在中国,很多人面临着房子、教育、医疗的三座大山,一套房掏干几代人的钱包,一辈子的积蓄最后都花在医院里,这些都是一些家庭的现实情况。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再多的刺激政策也只能是无用功。
感谢阅读,点亮【赞和在看】,让幸运和财富都靠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