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中国人又开始生孩子了

科技   2024-10-28 07:25   四川  

在全球生育率普遍下降的背景下,中国也未能逃脱这一趋势,且形式更加复杂。


然而,2024年,这个龙年似乎为中国的生育率带来了一丝转机。


在中国的出生人口连续7年降后


根据各地官宣数据,一些地方已经实现反弹:

广东全省,今年1-6月份活产数同比增长1.4%,人口大省同样也是生育大省。

山东青岛,上半年出生人口数2.2万,同比增长5.9%;

陕西宝鸡,根据对医院和助产机构的样本调查,接生人数同比增长了10.7%;

湖北天门,截止到8月,出生人口同比去年增加了11.3%;

内蒙阿拉善,上半年出生人口同比增长7.3%;

黑龙江大庆,当地卫健委透露上半年出生人口数量明显上升;

包括上海、无锡、昆明、蚌埠、江西、陕西、广东江门在内的多个省市的妇幼医院和妇产科,都变得肉眼可见地忙碌了起来。

从南到北,自东向西,都在出现一波生育小高峰。

而最主要的原因,不用说,大家也都知道:


今年是龙年。


生下来的孩子是名副其实的“龙宝宝“,寓意比较吉祥喜庆。


有的小两口夫妻为了生个龙宝宝,去年特地”憋着“不生,有的夫妻害怕明年是蛇年,所以抓把紧,把生小孩的计划大幅提前。


这种基于生肖的生育高峰大概率是暂时的,甚至可能是误导性的。


龙年的特殊性可能促使一些家庭调整生育计划,但这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疫情的影响也可能是导致今年生育率反弹的一个因素,但这种反弹很可能是昙花一现,无法持续。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中国的生育率下降并非单纯的文化或生肖选择所能解释。


经济压力、社会环境和政策导向才是影响年轻家庭生育意愿的关键因素。


高房价、教育成本、医疗保障等问题,构成了年轻家庭生育决策的重重障碍。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长期的政策支持和社会环境的改善。

生育危机不是中国特有的问题,而是全世界都面临的一场人类社会危机。


早在我们之前,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美国等一众发达国家,都已经早早进入了低生育的“少子化“社会。


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提升生育率需要长期的政策支持和社会环境的改善。


欧洲国家通过提供育儿补贴、增加育儿假期、改善儿童护理服务等措施,逐渐提高了生育率。


但这些政策的实施和效果的显现,需要至少20年的时间。

中国的人口基数大,经济增长速度虽然快,但人均收入增长缓慢,生活成本高企。


因此,减轻年轻家庭的经济负担,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是提升生育率的关键。


这需要政府、社会和企业共同努力,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改善公共服务等措施,为年轻家庭创造一个更加友好的生育环境。

然而,我们的政策和措施是否足够有力?我们的社会是否真正为年轻家庭提供了支持?


目前感受还不是很深刻。


“减负”是根本


在这个龙年,生育率反弹了一下,是给深刻反思一个时间机会。

仔细去分析这些发达国家推出了一系列生育政策,其实他们主要的发力方向,更多的是“ 减负“,减轻年轻夫妻的负担,从而提升生育意愿。


这对于当下的中国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经验,因为中国人口基数太大,整体国民“增收“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才能做到。


速度太慢,且体感不明显。


要让中国年轻人“减负“立竿见影,是非常复杂的。需要能够在短时间内就迅速提升年轻人对于经济压力、社会环境的体感。


而且这一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了


因为我们中国面临的生育问题,比发达国家更加头疼:

日本从1982年到2023年,花了整整41年才让出生人口减半,意大利用了47年波兰用了37年,韩国用了20年......


低生育的德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这些国家,近几十年来出生人口虽然有起有落,但还没到减半的地步。


而中国的出生人口减半,只用了7年


已经是一个非常夸张且迅猛的速度


不过,好在政策也开始发力了,据说通过财政来补贴生育的新一轮“生育率提升行动“在路上?


但是有没有为此买单的朋友就不知道了。


人们过的好一点,自然会有时间去创造。



参一本
专注民生|财富|文化的文字,每天三分钟,知晓天下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