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林 | 从“面对面吃面”说起

文摘   2024-09-08 14:58   上海  

最近有朋友因为知道我喜欢对联,就告诉我有一上联“面对面吃面”,让我对下联。我一看就晓得那是网上出现过的,还传说是苏东坡妹妹出此上联,用来考佛印和尚的,而和尚对出的是“心连心贴心”。至于网友对出的下联则非常之多,可惜大多不通,连最基本的平仄对仗的道理也不懂。网友对“心连心贴心”之对大加赞赏,但我很不佩服,并由此看出这个苏小妹与佛印的故事显然是今人编造的。因为上比既是五连仄,下比自应五连平,而“贴”字仄声,宋代的才女高僧岂会不知?只有现在一些人才会认为“贴”和“吃”是平声。我对朋友说,可将“贴”改为“同”。但他说这样改仍不算好,因为上联最后一个“面”字繁体作“麵”,意思与前两个“面”不同,而下联三个“心”则意思完全相同。说得对啊!后来另一朋友对我说,“贴”可改为“通”,而最后一个“心”借为“芯”,现在有一种面条叫“通心粉”,又称“意大利面条”。我拍手称妙。

我在这里提到这个对联的故事,是因为由此想起了在汉字简化字中经常遇到的这种同字多义的问题。(其实,繁体字中也有这种情况。)

举个常常被作为话题的“钟”字来说吧。已故钟敬文先生是我的“座师”,已故钱钟书先生是我最钦佩的学问家,我以前文章中写到他们,都是写这个“钟”字,从来没有问题。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文稿中写到钱钟书时,编辑都非得替我将“钟”改成“锺”字!不知道这是什么道理,据说是钱先生不喜欢用那个“钟”字。但我觉得好生奇怪。钱先生我们当然应该非常尊重的,如果他不喜欢“钟”这个字,那在他的书上,在他的文章里写自己的名字时用“锺”,也许没问题。但是如果因为他一个人不喜欢,就要让全国人民都改,就要让有关部门再造出这么一个新的简体字来,我总觉得是不严肃、不妥当的。我见过钱先生,也通过信。我写给他的信,如果不是用繁体字写,那肯定就写这个“钟”,他老人家可从来没有对我表示过不高兴啊。

钱先生笔译李克曼语手稿


现在,我又看到了很有意思的一张纸条:钱先生逝世后,他生前的一个助手栾贵明写了一本涉及钱先生的书《小说逸语》(新世界出版社2018年出版),在第130页上印有一幅照片,是钱先生亲笔写给他的一个条子(我对钱先生的字很熟,可以担保确是真迹),上面三次出现了“钱钟书”,而钱先生自己就是一连三次用了这个“钟”字啊!最近,在7月5日《中华读书报》上发表的范旭仑写的《李克曼四十年前对钱钟书的评价》一文中,也附印了这张照片。(非常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报上题目和文中也都是用了“锺”字!)因此,说钱先生不喜欢这个“钟”字,写这个“钟”就是对钱先生的不尊,这样一种莫名其妙的说法可以不攻自破了吧!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吧!“钟”字固然有“鍾”“鐘”两个意思,但那完全在人们可以理解的合理的简化范围内。为什么我写“钱钟书”,几乎所有的出版社和报社的编辑都硬要帮我改字呢?我问过他们有没有上级的文件规定,他们却又都答不上来。

当然我也明白,在人名当中使用简化字是应该相对慎重的。要考虑到特殊情况。譬如说那个“鎔”字,在汉字简化过程中,已经统一规范为“熔”字了。道理我一想就明白,金字旁强调它是金属,火字旁强调它是高温熔化,意思是一样的,那么规范和减少一个汉字当然应该。但是,我们有些人的名字却必须另用“镕”这么个新的简化字。因为这涉及对传统文化、习俗尊重的问题,也涉及对人的尊重的问题。我认为有两种情况应该慎重考虑。一是我们传统的阴阳五行的理念。旧时小孩出生,有的长辈会给孩子去算个命,如果“命中缺金”,那么在给小孩取名时就会用一个“金”字或者用带金字旁的字。这种做法以前非常普遍,你可以说这有点迷信什么的,但也应该尊重人家是不是啊?如果你把人家的“金”改成“火”,在五行中火正是克金的,那你是个什么意思啊?二是我们以前有些大家族,祖上早就把子孙的辈分用字排好了,同一辈的人取名都用相同的字旁。人家族谱上就已经规定了,那么你如果硬把他名字中的金字旁改成火字旁,不就是乱了辈分吗?这对人家也是不尊重的。所以说,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多一个简化字或新造一个简化字是可以的。这与那个钱钟书的“钟”字,情况不同。用“钟”字并不涉及对钱先生的不尊重。相反,搞不必要的“特殊化”才是对汉字简化工作的不尊重。试想,如果一个面店老板不喜欢用“面”这个多义字,强烈要求增加一个新简化字“麺”,我们同意不同意呢?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23年第10期《学林》栏目。)

本文题图来自千图网。


扫二维码购买

《咬文嚼字》2023年第10期pdf版

我刊邮发代号4-641,欢迎至各地邮局订阅。也可拨打我社邮购部电话021-53204211订购。您还可以通过微信扫码订阅。(注意:电子刊只能在手机端阅读,购买后无法退款)

跳转邮政微商城

订阅纸刊

2024年电子刊

pdf版

2024年电子刊

epub版

欢迎关注

咬文嚼字公众号

欢迎下载

咬文嚼字App

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上海交通大学)围绕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立足自身优势创新实践,为国家和区域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专业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