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舒宪 | 十年磨一剑:“玉成中国论”是怎样提出的

文摘   2024-08-14 09:29   上海  






十年磨一剑:“玉成中国论”是怎样提出的

叶舒宪


2012年春,笔者作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带队非遗专家团,去陕西榆林参加晋陕蒙三省区伞头秧歌大赛的评审,又一次回到陕北黄土高坡。评审完成后通过榆林文联,去探访神木县石峁遗址。在我们文学人类学独家倡导的历史研究方法论——四重证据法体系中,民间非遗属于活态传承的文化,是第三重证据。而考古遗址和文物则是带有时间尺度的第四重证据。在这两种证据加持下,传世文献即一重证据的内容,可得到证明或证伪,甚至全面激活。石峁遗址出大件玉器,在古玉研究圈子风传已久。像大玉璋和玉刀,都可以视为玉兵器。这一年底发布的考古报告说,石峁古城的始建年代距今4300年,这个时间尺度,使得该遗址大量古玉的存在变成一个大谜题。晋陕蒙三地都没有透闪石玉矿资源,比夏朝还早的时代大量生产使用玉礼器,其玉料何来?在此问题意识引导下,上海交大2013年春举办“玉石之路与玉兵文化探源学术研讨会”,邀请考古界专家到石峁遗址现场发表高见。会议论文集便取名《玉成中国:玉石之路与玉兵文化探源》,其中唱主角的考古专家便是《考古中国·玉成中国一万年》的两位陕西作者:孙周勇、刘云辉。


会后便启动了玉石之路的系列考察活动,直至2023年8月,共展开16次田野考察,基本覆盖国内所有重要的玉矿资源地,以及史前玉文化重要遗址。2019年的第十五次考察聚焦长三角史前玉文化,考察报告题为《玉文化先统一长三角》。2021年策划和协助深圳市委宣传部项目“中国(深圳)收藏文化月”活动,出版的三卷本图录加文集,题为《玉成中华》。
本书《考古中国·玉成中国一万年》的10几位作者中,有4位是玉帛之路考察组的成员,他们是张天恩、冯玉雷、胡建升和笔者。至于坚持不懈十年下来6万公里踏查祖国大地的甘苦经验和有趣故事,计划拍摄成大型纪录片和故事片,让更多热爱中国玉文化的人分享。



【学者简介】








叶舒宪,文学博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文学人类学研究分会荣誉理事长。中国神话学会会长。曾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美国耶鲁大学等五校客座教授。专著有《中国神话哲学》《诗经的文化阐释》《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玄玉时代:五千年中国的新求证》等71部。译著《旧约中的民间传说》等7部。入选“中华外译项目”出版的外文版著作有《玉石神话信仰与华夏精神》等10部。中国知网收录论文约600篇。












——END——


文、图丨叶舒宪

编辑丨张思琪

校对 | 胡建升

审定 | 张玉梅

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上海交通大学)围绕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立足自身优势创新实践,为国家和区域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专业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