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经验分享|个案概念化之“七星大法”

文摘   健康   2024-03-31 16:02   浙江  

观影疗心团体招募|《恶女》:从质疑到理解到成为恶(第11期)正在招募


1 认识个案概念化

个案概念化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一个人”,知道他是谁。

我知道别的流派也许也有个案概念化,但精神分析取向的个案概念化是独树一帜的。当别的流派已经“动手干预”的时候,精神分析取向的咨询师还在吭哧吭哧干“个案概念化”,因为我们知道,欲速则不达,不知道他、不懂他,又如何可以一起走上改变之路?

个案概念化是一个过程。起初或一般,我们用4-6次的咨询时间来完成。但随着咨询的进展,个案概念化是会不断被补充或修正。因为这基于人的复杂性与发展性。

精神分析发展至今,已经繁衍出了众多流派,大家的理论取向和技术,是不尽相同的。有些甚至背道而驰。比如,自体学派的祖宗科胡特是可以“欣赏鼓励来访的”,在他的个案实录中,他甚至会把自己的手让来访长时间握着。而在克莱因学派里是不可想象的。克莱因学派讲究的是“中立、隐匿性,咨询师是被来访“投情”用的,所以咨询师最好不要呈现出太多的个人特质。我个人,虽然比较喜欢自体,在这一点上,我是偏向于克莱因学派的观点的。欣赏鼓励如果过度被使用,咨询师有可能会刻意营造出一种“温室效应”,会让来访“留下来”,但脱离了“如实”之境,这不是来访真正的利益之所在。

不管如何,精神分析各流派个案概念化大体框架上是相同的。


2  个案概念化从何入手?

个案概念化的整个过程就是在收集材料、理解和分析材料。用心、用情的倾听,是咨询师最主要的动作,当然还会不时的问一些问题。

收集材料,要沿着一条轴线,即思考四个问题。

问题一、他的痛苦是什么。

这里是关乎来访现在的困境,也许在人际关系、自我认识、情感、职业庭关系、原生家庭、亲子关系等方面。痛苦可以是部分或方方面面,我们要透过现象去看本质,现象可以是纷繁复杂,但有一些共性的东西。

问题二、他的痛苦缘何而来。

这里是关乎来访原生家庭与成长中的创伤等,他的过去如何造就了现在。过去从来切不断,一个老灵魂总是在呐喊的。

问题三、他是如何应对他的痛苦的。

这里是关乎来访的自我力量,他是如何应对和防御的,如何努力从狭缝中求生存谋发展的。这个地方常常让我很感动,让我对人升起一种敬意。

问题四、他真正的想要什么。

这里是关乎咨询目标和动力。这会是一个延续性的问题。往往来访起初是很难回答的,随着咨询的进展答案不断的生成、不断的变化。关于动力,我发现“逃避”真的是人类天性,只要痛苦缓解了,症状改变了,有些人就想中途停下来,不愿意走了。我是“尊重”这个天性的,所以我觉得,咨询何时结束,取决于来访“我对现在的我、现在的生活是否满意”。当然,咨询以后也可以再开始的。修通是无止境的,也没必要无止境的修通,我们都可以“带病生活”。

眼亮的诸位可以看出来,这是一条“知苦之后,离苦得乐”的路线。佛学思想,在这里相遇了。

插入一件有趣的事情。前几天给年轻咨询师们督导,有位咨询师朋友咨询技术和语言能力都非常娴熟,整个咨询过程就像武学大师云清扬一样化繁为简、云淡风清,来访的感觉也是很好。但后续会如何?

打个粗俗的比喻。就像来访泡在一堆“屎”里。咨询师远远地看着,品鉴,然后说,那是“屎”,“屎”是不好的,放下吧,出来吧。

其实,我预想的结果是,当下是放下了出来了,可能之后又拿起来了,泡进去了。

作为一个精神分析取向的咨询师,逃不了的命运是,和来访一起泡在“屎”里,要以同款姿势。泡的感觉如何?“屎”的气味如何?如果来访在吃“屎”,我们也要一起尝尝“屎”的味道。为何来访知道“屎”难吃,“屎”不好,为何还是念念不忘?这就是个案概念化吧。

虽然说“完全的共情是一种传说”,但这样的方式应该是能让我们最大程度的、尽其所能的理解来访。理解才会有改变,理解本身就是一种改变。


3 个案概念化之“七星大法”

收集好材料,然后是理解和分析材料,形成对来访七个元素的理解,即个案概念化。

我先请诸位注意,这其实是我自己的一个思路。这背后是我自己的体验、理论取向和工作经验的思考。我简单取名为七星大法。

元素一、爱与恨力量的配比

这个很佛洛依德、克莱因。爱,即生本能,也即力比多或原欲。恨,即死本能,即攻击性,常躲藏在无意识幻想、嫉羡、施受虐、对工作设置的破坏等等里面。生死本能是并存的,只是配比不同,走向极端都是糟糕的,比如被迫害妄想“总有刁民想害朕”,除了毒性很大,还有一种全能感在作祟。

元素二、焦虑的品质

焦虑是人类的底色。焦虑和恐惧,其实是一码事,或者是同样的内核不同程度的表达。从动力学角度来讲,我们常常说的焦虑线是崩解焦虑(解体焦虑、湮灭焦虑)、被迫害焦虑、 失去客体的焦虑(分离焦虑)、 失去客体爱的焦虑,这样是越来越轻的,代表越来越健康的人格水平。在克莱因这里,主要是被迫害焦虑和抑郁性焦虑两种,对应着她所说的偏执分裂位和抑郁位两个心位。但这两种焦虑的分法差别不大。

元素三、防御机制

防御是自我的重要功能之一,目的是防止所焦虑的想法和感受被意识到。所以按照人格水平不同,可分为低水平和高水平防御,或者精神病性防御机制、边缘性防御机制、神经症性防御机制。布莱克曼写了本书《101种防御》,好像无物不可作防御。从我现在的咨询经验来看,分裂、投射性认同、理想化与贬低、全能控制、解离、情感隔离、压抑、理智化这些防御机制出现的蛮高。

元素四、自体水平

自体和自我还是不同的,自体像是一个组织体,而自我是组织体内的活动机构。自体水平这里,主要考虑两个部分,一是自恋程度,从原始的全能自恋开始,逐渐自恋下降客体出现到有完整客体。二是自尊水平。是自卑敏感的、自信的、还是自负的,自卑和自负其实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低水平自尊。

元素五、客体关系

客体关系这里也是考察两个部分,一是客体呈现的状态,是无客体、部分客体、还是全客体;二是客体关系的具体表现。客体关系是复杂的,一对母女之间,可能有多组自体-客体关系配对。要形成对来访客体关系状态的理解,必须去捕捉三类关系的特点,即(1)和重要养育者的关系,(2)现实中的关系(情感、职场)、(3)咨访关系。一般来说,这三类关系中可能底层有相同的关系模式。

元素六、现实检验能力

现实检验能力也是重要自我功能之一。人格较原始状态的人,可能活在幻想中比较多,好像他自成一世界;人格成熟的人,当然现实感更好,讲话办事都是接地气的。

元素七、觉察和反思能力

觉察和反思能力也是重要的自我功能。也是一样,一般来讲,人格水平越不成熟,觉察和反思能力越差。在咨询的时候,咨询师要注意少问他“你的感觉如何?”“你是怎么认为的?”这类问题,而要多发挥自己的“自体客体”功能,去说出他可能有的“无意识幻想”。


4 总结

这样,七元素到位,就如七龙珠到齐,可以召唤魔幻大法了,即对来访进行一个深度的理解,形成个案概念化。

然后,根据这七元素的性质,可以按照南希和科恩伯格的三个人格水平、16种人格特点来进行一个评估,或者按照克莱因的心位的概念,再加上后期发展的,可以是四个心位:偏执分裂位、抑郁位、躁狂位、精神退缩位。当然,理解个案是主要的,定位不定位其实影响不大。

我想说,这七个元素不是孤立的,其实也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最近我在看《精神退缩》这本书,里面讲到的“自恋型的客体关系”,其实在说什么样的自恋水平,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客体关系。

以上只是个人不成熟思考,不周全之处见谅。


观影疗心团体招募|《恶女》:从质疑到理解到成为恶(第11期)正在招募


作者:周丽玉

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实习督导师,注册心理师(X-19-219)。经历中挪精神分析、卢林自体/客体关系、和光克莱因等长程培训。浙江大学教育学硕士,省属高校副教授,浙江中医药大学新手咨询师|滴水公益海豚心理团队督导。累积临床咨询时数约5000+,临床被团督时数约500+,个督约120+。个人体验约500+,提供个督150+,团督100+,持续接受个人体验和资深督导师督导。
提供心理咨询与督导服务,联系方式:微信zhouliyu007


蜜思周的心理时光
专注心理咨询与心灵成长,我们都应该有更好的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