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说,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我大着胆子说,这话是“部分对”。从关系这个维度来说,人是“和自己的关系”和“社会关系”(包括亲子关系、家庭关系、亲密关系)的总和。
那么,一切的关系,在“自体”(我)的落脚点,都藏着一个身份。而一个个关系中的身份,组成了我。
身份感,是自我认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我认同,不是字面意义上的“我认同我自己”,像是一个对自己的拥护、认可。我认为的“自我认同”,更像是“我认为我是谁?我认为我是什么人?”是对自我的确认。
自我认同,本质上是一个对自己的观念、认知,所以也会引发出相应的情绪情感、行为、躯体等心理反应。
自我认同,可以发生在意识层面上,但更多的发生在潜意识层面上。也就是说,脑子清晰的人,知道自己是哪颗葱,在各种关系中是怎样的角色配置,该干嘛想干嘛,所以把人生安排的明明白白。而脑子不清晰的人,也就是自我认同混乱的人,那可能就是糨糊人生了。
很多很多的心理困难,很多很多的关系冲突,很多很多的烦扰,就发生在自我认同混乱,也就是身份感不清晰的问题上。
我先来说个简单的案例,讲讲一场婚姻是如何破裂的。
一个女性朋友说,她和前夫哥关系破裂的很大一个原因在房子问题上。她想给孩子买学区房,然后想要前夫哥把婚前的房子给卖了,前夫哥拒绝了,说婚前的房子是很辛苦买的,有感情的,不能卖的。当时这个女性朋友气急败坏:“你傻子吗?你应该对人有感情,对老婆孩子有感情,而不是对一个房子有感情”。。。当然前夫哥不为所动。之后离了婚。再过几年,好像是前夫哥的姐姐经济出现了困难(推测也没其他理由了),前夫哥一家把这房子给卖了。。。这个女性朋友才恍然大悟,原来前夫哥一直是个儿子、一直是个弟弟啊,之后才是老公,才是爸爸。
这故事我听了都气急败坏。当然,要怨就怨这个女性朋友当年没有“明亮的眼睛”,看不清这个男人的真相。当然,怨是没有意义的,这个女性朋友不能看清楚他人,归根结底是她当年也没有能力看明白自己。
所以以上这个故事的症节就是在自我认同混乱,也就是身份感不清晰的问题上。没有清晰的身份感,怎么可能建立起清晰、稳定的关系呢。或者说常常导致关系的错位。
武志红写了本禁书《巨婴国》,贾樟柯总是在拍禁片。我感觉带点“禁”的,对我就很有吸引力,“禁”一般来讲会不小心戳到脊梁骨,打到蛇的七寸,所以不能忍。
作为一名教师,“婴”在大学生群体里也是比比皆是,而年满十八的大学生,貌似应该走向成年人的位置。
我们的心理,从婴幼儿发展到成年人即成熟的人,应该是从依赖走向独立,从完全没有责任意识走向为自己负责,知道自己种什么因,今后拿什么果。
有些老师一边在抱怨,然后一边还在放水,何必和学生过不去?有些学生惹不起的,算了算了,等他以后进社会去吃耳光,社会会教他做人的。
我和学生说,我课堂规则先讲好了,课程中也会提醒两次该完成的任务,课程结束后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哈。。不及格了不能怨我。。我做好我自己的事情,你做好你自己的事情。学生说,老师你太凶了。
看起来,很多时候,我只有在一个包办老师(保姆阿姨)的位置上,才能算是一个好老师。
可是溺爱从来都不是真爱啊,那只会让你一直呆在婴儿的位置上,依赖的,无助的,无能的,还无所不能的。
孩子为什么长不大,为什么不肯长大,很多时候是母亲绑住孩子,不能给孩子长大的空间,这好像又是一个话题。
最后,我要把话说回来。
明晰了自己的身份后,身份背后该建立怎样的关系、承担怎样的责任,享受怎样的权益,好像就随之确定了,之后就踏踏实实去落实就好了。
据我观察,一般来讲,在这个人世间混的越好的人,对自己的身份感是越清晰的。他们马上就能分清楚什么是我的事,什么是你的事,有清晰的人际边界感,然后也可以去创造。
作者:周丽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