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用回忆录之
第54节,被人惦记与壮大图强
我就说晚上闹洞房没看到石勇呢,原来这货又偷偷下山了,还真是记吃不记打。算了,看在他来回传递情报,让我们多了一个信息来源的份上,就睁一眼闭一眼吧。
此次他从柴进那里带回来一封信。
宋押司惠鉴,
小庄一别,三年如白驹过隙。祈望宋押司和众兄弟一切安好。
上次请求军粮三千石,非柴某不肯资助,更非吝惜财物,实属时机未到,且备粮尚需时日。想柴某对梁山感情深厚,从不吝惜身外之物,因梁山承载柴某一生之期望,拼尽全部身家也在所不惜。实际从遣王伦开立梁山始,至今花费已达三十万贯之巨即是明证。
时机到时,柴某必亲自上山,并带上全部身家加盟麾下。
现今宋朝昏君遣童贯整备二十万军马伐辽,实属虚耗国力之举。宋军烂泥扶不上墙,此去北伐必败。祈望宋押司千万莫为朝廷“忠君爱国”一词所欺,以致八千兄弟玉石俱焚,有去无回。
切切,
大周嫡系柴进
我和宋江一致认为,我们是被柴进惦记上了。上次借三千石都不肯给,现在却想谋得整个梁山,你凭什么!过去你是给了资助,但你资助的是王伦,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又没拿你一滴恩惠!
朝廷还没惦记我们呢,你倒先惦记上了。估计就是我们打下祝家庄暴露了实力。柴进看到了我们的强大,深恐再不出手施加控制就晚了,所以就妄想学曹操,靠一封信吓倒我们。放心,宋吴联盟被谁吓倒,也不会被你个废柴吓倒!
柴进的想法虽然龌龊,但有一句却是真的,即宋军烂泥扶不上墙,看官军和我们的互动就知道了。这样的军队长途跋涉去讨伐辽国,估计路上就得逃掉一半。我们也绝不可能去为朝廷卖命,我们这点人马,好不好前面和辽军作战,背后就被朝廷捅了刀子。朝廷那帮大头巾的花花肠子,不可不防啊!
几乎与此同时,我们收到了方腊派人送的五万两银子。他提醒我们,童贯带领的二十万大军已经准备调头南下,需提防官军假道伐虢;要求我们即刻起兵响应,如能加入麾下,则提供全部钱粮,并封宋江为郓州节度使。
我和宋江一致认为,原来惦记我们的不止柴进一个,方腊也动心了,而且立刻送来了真金白银,是有诚意的。再想想,我们梁山势力能够存在,北辽、西夏和南方方腊的掣肘,是极其重要的因素,他们完蛋了,对我们也没有好处!所以,还真是需要斟酌一下。
宋江问:我们加入方腊的队伍,有什么后果?
我答:加入方腊的队伍,现在做大将的还是大将,但是你我就没有前途了,毕竟他要的是大将,不是统帅啊!而且听说现在危难之际的大辽也在征召人才,以大哥你的才能和实力,足以封侯;如能依附立功,封王封公都有可能!
(就是这一句话,给我留下了一个历史骂名,说我差点做了汉奸。也不知道是他妈谁放出来的野风!我只是打个比方而已嘛!而且我说这话也是在试探宋江,看下他的反应和底线而已。毕竟他才是老大,事情是他决定的,我一个军师只是献言献策而已。)
但是,现今的形势,不论依附不依附谁,我们都该考虑下自己的出路了。
方腊天高皇帝远,又是个假皇帝,被他封了什么官也做不得数,还不如被朝廷封赏呢。否则一旦他兵败被杀,所有依附过他的人都不会有好下场。说不定此次童贯的二十万大军就把他灭了。所以他的钱可以收下,但是他的命令不能听。
柴进更是不足为虑,我略施小计,就能让他倾家荡产,身家不保,随时成为我梁山的一名服务员。
现在最可怕的是官军,打辽国没戏了,但是以南征方腊为名,路经梁山并突施围困却能让我们挨饿,说不定不用进攻,我们内部自己就先瓦解了。
所以当务之急是加紧收买人才,扩充实力,让别人惦记不起、不敢觊觎。
人才可遇不可求,但眼前知道的是朱仝、雷横必须拉上山;废柴来不来无所谓,但是他家的钱财必须要贡献出来,人也要学乖,不能老是觊觎梁山了。
同时,我和宋江决定,以后招揽人才仅限武将,有文化的文官大头巾一概不要,免得我们这类算计人的人反倒被别人算计了。我们什么都做的出来,就是不能替人做嫁衣裳。
粮草方面,还要多多准备。为此我和宋江决定第二次启动征粮机制,以防朝廷围困。我知道肯定有人会问,不是才打下祝家庄吗,粮草应该多的没地方放。这话以后就别说了,说这话的人肯定不是我们的知心人,完全不了解我们、尤其是宋大哥的消费能力!有了这么高的消费能力,我们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双借永远是必要手段。
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借粮的次序规范已经制定的差不多了,只有借钱借粮双借SOP因涉及内容太多,且会议又半途而废导致没能完成。我既盼着能早点完成,毕竟这是个小功绩;又盼着规范还没完成,我们的事业已经成功了,这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大成功。
我和宋江决定,以后但凡去某地借粮,在安民告示贴完后,即按照如下次序、规范开展双借:
次序部分:
甲,优先借大户富户,遇顽抗时可杀之。
乙,其次借路过富商,但给予回家路费,做到仁至义尽;平民和小客商路过时不得全借,只抽五成忠义捐;烧香路过的不借,但可不定期到寺庙借香火钱。
丙,不得不为之时,方可去官家搞双借。
规范部分:
一,以上三项请注意是借而非明抢,必要时可给借条。
二,优先鼓励主动献粮献财行为。优先奖励举报者。
三,正常双借时,县令以下、豪富之家可借全部;州郡官员、大富之家可借七成;省路级官员、一般富裕人家可借五成;穷人家一概不搞双借,但可把借得之百分之一分予穷人,以捍卫、坐实梁山替天行道之美名。
四,大户、富户、官宦家的小妾一般不带走,不得不带时要注意保密,并及时向宋大哥汇报。
五,遇一毛不拔之尖钻刁民,可以抓人质要赎金。一般对人质以攻心为上,虐待为次,必要时可让其亲属观看义士如何善待人质。捉人质之次序歌为:
捉不住正主捉正房,捉不住正房捉爹娘,
捉不住爹娘捉子女,捉不住子女捉偏房。
亲朋好友都捉尽,顺手牵他两只羊,
行动切莫两手空,实在不行捉街坊。
各种计策都用尽,何愁没有万担粮!
各种计策都用尽,何愁没有万担粮!
六,一般情况下不杀人放火,唯必要时(不做不能征到粮时)可以烧杀一家打击其嚣张气焰,以儆效尤。
七,不到万不得已,绝不洗劫佃户。
总之,不可使百姓害怕梁山义士,而要使之倍感亲切。必要时可由山上派出孔目当场审判,做到有理有据,以收获民心。对极少数为富不仁且罪大恶极、污蔑梁山者可杀之。
以上情况均不可漏掉宣明宋大哥替天行道之仁义美德。
自从此规范公布后,湖边四周就经常游荡着一些二流子,等着给头领们献计献策去双借,然后趁机分点财物潇洒两天。举报和被举报的包括邻居、亲友关系,甚至包括叔侄、舅甥关系,还有一个不孝子因为他爹不让他挥霍,把他爹也举报了。遇到这种,你说我们能忍心不去搞双借吗?我们舍得打击民众的积极性吗?
喜得宋江对众兄弟说:看到了吧,最底层百姓是最可亲可敬的人,和他们打成一片,对我们的事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王英趁机献媚说:我们借粮后分给那些二流子一点,他们就都感激涕零了,说要不是宋大哥替天行道,他们就饿死了,是梁山义士给了他们一口饱饭吃。
我插话:作为长久之计,我还有一个新想法,就是把大户家的地分给那些没地的人种,然后我们再抽成,也就是现在官府的做法。大户要是敢妄想收回,我们就替天刑了他!
王英:指望那些没地的人种地不行,他们既没有肥料也不懂打理。我看种地这种专业活还是交给专业的大户去做,没地的专心搞举报就行了。而且我发现他们干这个活还挺积极的,简直可以说是举钱不避亲。
王英这人太他妈不给我面子了!
王英继续:我发现一个规律,我们进村就找最破烂最穷的一家去问,很少有不愿意提供信息的。只要许诺扒了大户的房子木头砖头归他们所有,他们马上就敢拆房。要是说大户死后衣裳、裤子、帽子、袜子、鞋他们可以分,人家还没砍头呢,他们就能把人家扒光了,连人家屁眼都用木棍儿捅一桶,说万一里面藏着个金戒指呢!分粮的时候只要允许他们跟着抢,他们比我们的喽啰还积极,人数也不少。那场面,欢喜的跟过年一样。说实话我都有点怕了,他们人太多了,可能拿的比我们还多。遇到这种,我只能命令喽啰们掏出兵器来严防死守。但是这样也有不好的地方,钱粮保住了,却失了民心,有违替天行道的本意。
宋江夸赞说:王英兄弟真是好样的,已经学会举一反三了,而且思考的问题非常深刻。借粮都头领的位置我看就是你了!以后你可常驻山下,随时行动,没事就不用上山问候了。至于你提出的新问题、新考验,吴军师你想一下该怎么办。
我说:应该对人们许之以利的同时,也要晓之以理,使他们明白宋大哥替天行道的苦心孤诣之处,不可只顾自己私利,而不顾梁山整体利益的大局。尤其我们未来的世外桃源,可是为了他们的最终幸福着想的,百姓切不可鼠目寸光。现在的百姓就是还不懂得替天行道的伟大高明之处,等他们知道了,他们就乐于贡献了。
宋江:大户也不是都有罪。我看应该树立一个典型。我们宋家村的刘太公,就乐善好施,只要他愿意捐献,我们绝不为难他!你们可放风出去,说他是我梁山的真心朋友,我宋江愿与他永远肝胆相照。
-------------------------------
觉得有趣有料,请帮忙转发给同道
纪念提桶跑路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