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芒:新时代教师应提升数字化指挥力

学术   2024-11-10 13:43   北京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面对人工智能给教育领域带来的巨大影响,中小学教师作为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主力军,有时会感到从未有过的不适,特别是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更是充满焦虑。一些教师担心不在教学中使用数字技术就不是好教师,一些教师担心自己很快会被人工智能取代,还有的担心人工智能将成为教师的上级,导致人受制于机器。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如何才能在人工智能面前保持人的价值和尊严,展现出人工智能主人的姿态呢?我认为,教师当前的首要任务是积极提升自身的数字化指挥力(digital conducting competency,简称D-指挥力),即指挥和调度人工智能帮助自己做事的能力。D-指挥力包括以下五点。
第一,领会正确教育理念的能力。虽然自然界是无限的,但人类的认识却是有限的。没有任何观念能够超出我们的思维能力,而且理念往往是抽象的和不生动的,甚至是模糊的,容易与其他相似的理念混淆。在教学理念方面,如果失之毫厘,没有树立起正确的理念,教育效果必将谬以千里。在推进教育数字化的过程中,我们应秉持的教育理念是强调主体性、创造性、个性化和人性化,并致力于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第二,学术研究能力。教师应当具备深厚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并应拥有作为学科专家的学术素养。人工智能助手所发挥教育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水平。作为指挥者,教师的思想深度、洞察问题的准确度,决定着人工智能发挥作用的水平。可以说,教师的水平越高,人工智能所能展现的本事就越大。教师进行科学指挥以及请求人工智能辅助的前提,是首先明确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而发现问题的能力需要以教师的学术水平或实践经验为基础。因此,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必须更加努力地学习知识。在使用数字工具时,教师应具有明确的目标意识,清楚自己到底想做什么,使用数字技术的结果是否正义善良,是否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如果教师无法发现问题,看不清方向,必然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对数字工具的把控力。教师必须能够熟练操作数字工具,积极涵养对人工智能的理性认识,深入而全面地了解人工智能的优势和能提供的帮助。每位教师都要真诚、踏实地学习人工智能技术,“强迫”自己使用人工智能工具(但无需学习编程等工程技术)。长期坚持下去,教师就会与人工智能成为朋友,逐渐形成主体与助手的良性关系。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效地使用数字工具,只有通过教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努力才能够实现,他人无法包办代替。
第四,与人工智能对话交流的能力。向人工智能提问的能力是最基本的人机对话能力。人类与人工智能最常见的相互联系、相互启发的行为是发问。发问而非答案是引发思考的原动力。若想让人工智能更有效地帮助人类思考,教师应该精心设计问题,提出足以激发人工智能“思考”的高质量问题。
第五,坚守正道的自制力。教师不应被技术决定论左右,不能被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数字化转型的观点迷惑,不能做数字工具之奴。目前的数字工具离令人完全信任的水平还很远,它们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具有神力,也不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人工智能的局限性与缺陷,以防范人工智能可能给教育带来消极影响。
教师的D-指挥力如何,关乎人机共效的教学质量的高低,对数字化教学效果有着主导作用。虽然教师的某些工作完全可以由人工智能完成,但是为了赢得和稳操人机共效的指挥权,教师应作为一名有着更高视角的数字化指挥员,做教育数字化的明白人,才能带领人工智能迎问题、求效益。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研究中心主任)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4年第11期来啦!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4年第11期目录




END


文章来源 |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4年第11期

微信编辑 | 李中华

微信监制 | 赵满树


往期回顾

中小学如何开展高质量校本教研

陈芳烈:跨界思维与科学教育

欢迎订阅2025年《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CN10-1490/G4)系教育部主管、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的专业性期刊,主要服务于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的中小学教师、教研员、校长,以及师范院校师生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本公号是刊物“纸数联动”的支撑平台之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