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我国教师资格考试是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是否具备从事教师职业所必需的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的考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职业素养不断提出新要求,素养导向与测评内容的规定性与稳定性之间,客观上存在着矛盾。测评内容既不能与这些新要求脱节,并与时俱进地予以体现,也不能朝令夕改、随意变动,甚至出现超标超纲,导致教师培养机构及广大考生无所适从。因此,探讨如何合理更新和完善教师资格考试的测评内容,是把好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入口关的必然要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
测评内容更新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推进教师资格考试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改革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2020年,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23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教必先强师。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如何更新完善测评内容以不断适应时代进步对高素质专业化教师的要求,是推进教师资格考试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只有选择那些能够代表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特点、体现教师职业时代特色的考查内容,才能保障教师资格考试的有效性和高质量。而通过现行陈旧落后的内容来评价教师素养很可能对教师培养产生误导。一方面,测评内容是教师资格考试的关键组成部分,是考试目标与要求的具象体现。受考试时间等客观条件限制,试题试卷能够容纳的测评内容有限,编写试题过程中必须对内容进行选择取舍。选取的内容应服务于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素养的评价鉴别,有助于充分发挥考试功能,使真正乐教、适教、善教的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后备军,为满足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提供更多人才支撑。另一方面,测评内容也是培养机构教育教学和考生学习备考的重要抓手。教师素养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高素质教师是高质量培养的结果,测评内容的新颖性、时代性、典型性能够对教师培养过程产生积极导向作用。
(二)参照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
全国统考的测评内容参照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进行更新完善,是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发展新格局新形势的客观要求,也是现实选择。
从实践来看,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形成了面向在校师范生的高校考核、面向非师范生的全国统考的并行不悖的新格局。教师教育是培养教师的关键环节,是教师队伍建设源头活水,师范专业毕业生多年以来一直是中小学教师来源主体,非师范生能否顺利进入教师队伍,殊非易事。我国中小学教师实行公开招考制度,师范生与非师范生同台公平竞技,非师范生只有具备不低于师范生的教书育人素养水平,才能具有就业竞争力。因此,全国统考测评内容参照《职业能力标准》进行调整完善,向其看齐、对标,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以《职业能力标准》关于师范生教师职业基本能力的类型划分为例,非师范生同样必须具备师德践行能力、教学实践能力、综合育人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才能够胜任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参照《职业能力标准》的基本框架和各项内容指标要求,修改更新全国统考的测评内容,操作性强,能够实现事半功倍效果,更加容易获得社会认同。其中,教学实践能力主要包括掌握专业知识、学会教学设计、实施课程教学等要求,综合育人能力主要包括开展班级指导、实施课程育人、组织活动育人等要求,为更新全国统考的测评内容提供了非常具体的借鉴和参照。
(三)保持测评内容与方法有机统一
全国统考采取笔试+面试的评价方法,测评内容的更新完善与取舍,不仅要充分体现教师职业素养特点与时代发展新要求,也要立足于考试实施的可行性与操作性,便于测量、观察及评估,保持内容与方法有机统一,充分发挥考试科学评价作用。
从现行全国统考的测评内容来看,主要包括职业道德与素养、教育知识与应用、教学知识与能力三个维度。其中,每个维度设定了若干二级和三级评价指标。例如,职业道德与素养主要包含职业理念、职业规范、基本素养;教育知识与应用主要包含教育基础、学生指导、班级管理;教学知识与能力主要包含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这些测评内容,在考试标准中没有明确划分哪些属于笔试、哪些属于面试,但在考试大纲里以笔试大纲、面试大纲进行了区分。显然,这种区分是相对的,有些基础性内容既需要通过笔试也需要通过面试进行测评。如关于教学设计能力方面的内容,笔试可通过选择教学设计题等进行考核,面试过程中的试讲也涉及对教学设计能力考核,因为备课、进行教学设计是试讲的基础与前提。
笔试+面试是全国统考采用的测评方法,具有显著优点,能够满足每次举办数百万人参加的大规模考试实际需要。多年来,考试卓有成效,运行安全平稳,建立了系统化操作实施规范。问卷调查表明,笔试+面试方法得到了调查对象广泛认同,98.20%的考官认为“必要”和“十分必要”,92.45%的考生认为“必要”和“十分必要”,90.98%的学科教学论教师、行政部门和考试机构人员认为“必要”和“十分必要”。在没有其他替代性测评方法条件下,测评内容更新调整必须与笔试+面试方法相匹配,用长避短、相得益彰。更新完善的内容,或适合笔试测评,或适合面试测评,或二者都适合。由于笔试、面试也有其自身缺点,如果测评内容无法操作实施,则难免失去了现实意义。例如,关于对高阶思维、深层次情感、好奇心的考查,笔试、面试局限性比较大,测评效果显而易见。考试的缺点与生俱来,因为考试毕竟不是社会实践,所能检测的只能是教育过程中的部分内容,且有片面性、偶然性。考试优缺点一体两面、相伴而生,因此,不要迷信考试,以为考试万能。
二
测评内容更新的主要路径
(一)适时修订考试标准
考试标准是确定测评内容的依据,修订更新的方式方法与措施建议有如下三项。
一是增新与去旧并举。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自2011年公布以来,尚未进行过整体性修订更新,其中的一些内容明显陈旧过时,需要删除、修改,并增补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教师素养新要求方面内容。其中的核心要求和重点内容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例如,关于“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教育家精神等论述内容与要求,修订考试标准时需要予以系统化体现。此外,教育部2022年印发了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考试标准中原来所要求的中小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旧课标)已不再执行。对考生教学设计素养的测评不能脱离中小学课程标准,但显然不能继续按照旧课标中关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来进行考核,而要体现新课标要求。新课标的主要变化是完善了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设置、细化了实施要求,强调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育人为本。各门课程基于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明确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修订考试标准,既要修改、剔除旧课标的相关内容,也要融入新课标内容。对考生的教学设计素养考核,必须紧紧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来进行。
二是依法合规,避免随意性。修订考试标准要有理有据,遵守法则,防止随意化、机械化、空泛化现象,保障考试公信力与权威性。我国教师资格考试政策性要求高,新发布的关于教育发展与教师队伍建设法规政策是更新考试标准内容的重要依据与来源之一。例如,2021年4月29日,经过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修改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以立法形式确立了党的教育方针。再如,教育部2018年印发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要求进一步规范教师职业行为,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改进师德考核方式方法,避免形式化、随意化。完善师德考核指标体系,提高科学性、实效性。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及有关新要求,应按照考试标准编写格式规范,对相关内容进行具体化、细化与转换,关键是解决内容的可测量评估问题,要避免简简单单地照搬法规条文。
三是合理设定修订时间周期,大修与小修相结合。我国高考、研究生考试、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医师资格考试等,每年举办一次,每次以新修订的考试大纲或说明等作为考试标准。例如,司法部发布的2023年司法考试顺利举行公告表明,司法考试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要考查内容并加大考查力度,全面考查考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政治素养、法律专业能力和职业操守,把好法治人才选拔的政治关和法律职业入口关。
教师资格考试每年举办两次笔试、两次面试,其中笔试按照学段和学科分为35个科目、面试为40个领域(学科)。如果与司法考试等每年考一次的项目保持一致,教师资格考试于每次考前公布修订后的新标准,则对考试机构的施考能力提出巨大挑战,命题与题库建设能力很难跟进。实际上,由于教师素养的形成发展具有稳定性与延续性,上下半年或年度之间,不太可能出现颠覆性变化,每次考试都修订考试标准实无必要。比较切实可行的修订办法,不妨借鉴我国法律修订经验,区分大修、小修,前者对法律进行全面修订,后者只进行部分条款修订。针对年度出现的法规政策变化对教师资格考试提出的新要求,通常进行小修就能够解决问题。小修简便易行,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开展。在统筹考虑需要修改内容的范围、新法规政策影响程度、社会反馈意见等多方面因素后,再进行大修。时间周期可选择与国家五年规划、教育强国规划、新的教育法律等发布节点保持同步。“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教育强国规划发布在即,要积极准备把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大修提上日程。
(二)在业务平台开设专项内容栏目
教师资格考试在报名、命题与题库建设、考试组织实施、考生自助查询、评卷等许多环节,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专业化管理水平。其中,开发建立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业务管理与服务平台(以下简称业务平台),设置考试介绍、日程安排、报名流程、考生服务、考试动态、项目政策、资料下载等栏目,为考试机构和考生提供服务。其中,考试动态主要发布每次考试的时间安排等通知及提示,考生服务还包括网上报名、成绩查询、合格证查询打印、教师资格认定等。
教师资格考试的测评内容总体上比较稳定,但每年也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要求与变化,这些调整变化所占考核比重一般不大,但也需要提前告知考生。业务平台是考生了解考试信息及政策要求的主要渠道,他们只有通过网上报名才能参加考试,可以把根据新要求而修改更新的测评内容汇集起来,作为考试标准的补充,在业务平台上增设专项内容栏目,予以公开发布提示。依托该栏目,可以把每年每一次测评内容的更新变化及其依据,如2022年测评内容调整提示、2022年上半年测评内容调整提示等,及时进行公告提醒,为考生适时学习备考提供便利。栏目上集中展示公开发布的内容,保障了考试公平公正性和严肃性,能够有效避免可能产生超标超纲疑虑与争议,一举多得。
(三)拓展参考样题范围
教师资格考试题库建设是长期不断积累的过程。题库里存储的试题试卷,通常不是为当次考试准备的,每次考试启用的试题试卷从中随机抽取。2011年以来,题库满足了历次笔试、面试的实施需求。从命题与题库建设过程来看,试题试卷是提前生产入库的,有些试题可能是在几年之前开发的,内容客观上存在延后性、时间差问题。化解这一矛盾的方法,一是在试题试卷启用时,通过审核来删除过时内容,增补体现新要求题目;二是谋划在题库中设置反映新要求的独立题目模块。对于新纳入的测评内容尤其是当次考试提示公告的内容,同步开展题库建设。教师资格考试坚持立德树人导向,强化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对各方面新要求的落实与体现是循序渐进的。可以根据笔试、面试需求,采取针对性措施逐步研发试题,储备于题库独立模块,以备灵活使用。
编写并公开发布参考样题是许多考试项目通行做法。高考、研究生考试、自学考试、法考、医师资格考试等公开出版的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中,每一种题型都展示了参考样题,有些还附录了过去几年试卷及试题参考答案。例如,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科目《经济类综合能力考试大纲》对数学基础、逻辑推理、写作等各方面的考试内容,编写了若干试题示例及参考答案,附有2021年和2022年试卷及试题参考答案。业务平台上公开的教师资格考试大纲里,每一种题型都有示例。这些参考样题及答案所呈现的内容并非可有可无,而是考生必须深入学习的内容,是举一反三、深刻领会测评要求与命题立意的关键媒介,能够起到以考促学作用。
学习借鉴其他考试项目全面公开参考样题的做法,进一步拓展教师资格考试题型示例范围至所有方面的考核内容,组织编写并公布新的参考样题来展示修改更新后的测评内容及要求,可以使考生预先知晓考核新内容试题的真实面貌。公开展现新内容参考样题,或许是众所期待的服务项目,为考生提供了窥一斑而知全豹的契机和通道,能够促进他们融会贯通地全面领会考试的测评目标、政策导向和时代性要求,丰富了以考生为本的理念内涵。
(作者冯加根,系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研究员;杨卓,系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助理研究员;鱼杰,系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助理研究员)
END
文章来源 |《中国考试》,文章有删减
微信编辑 | 李中华 侯惠敏(实习)
微信监制 | 赵满树
往期回顾
读懂教材 | 人教/鄂教版义务教育科学(一~六年级)新教材简介
读懂教材 |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艺术 戏剧(含戏曲)简介
读懂教材 | 人教版义务教育数学(七~九年级)新教材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