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空间:信息技术助力海岛特色跨学科项目式学习

学术   2024-11-29 13:45   北京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要求:加强课程综合,注重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用不少于10%的课时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像科学家、工程师、作家、数学家、新闻工作者那样对遇到的真实问题进行思考。夏雪梅在《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一书中构建了五类项目活动实践形态,即社会性实践、技术性实践、调控性实践、审美性实践、探究性实践。这五种实践形态并不是截然区分的关系,而是有一定的交叉与融合。对于浙江舟山的学校而言,开展具有海岛地域特色的项目式学习活动,不失为促进学生素养提升的途径之一。笔者依据上述五种实践形态,基于舟山群岛数千个岛屿、岛礁,将地理、物理、数学、艺术等融为一体,以“舟山岛·礁模型世界”为主题开展跨学科教学。为了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入认识舟山群岛地形、地貌,从未来建设者的视角探索海岛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笔者基于多元的实践空间,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开展不同形态融合的项目式学习活动,引导他们在研讨空间查·算·画,进入制作空间择·建·调,最后在展示空间写·讲·赏,以实现学科育人目标。
一、研讨空间:研之有道,在探究中思辨交流
在研讨空间中,学生要完成的活动任务主要包括调查背景、提出问题、查询资料、设计图纸等。笔者为学生提供以下物品:用于记录数据的交互式电子白板、用于查询收集资料的平板电脑、用于小组合作式探究的课桌椅等。此阶段,学生的实践形态主要表现为探究性实践、社会性实践和调控性实践(见表1)。

表1 学生在研讨空间的主要实践

(一)引问题,查资料
“舟山岛·礁模型世界”项目式学习的起始阶段,师生需要明确任务(需求)。此项目的实际背景是区政府为更好地向游客展示(介绍)舟山群岛,公开征集舟山各岛礁模型及介绍材料。笔者问学生:承接该项目,要做哪些准备?解决哪些问题?在学生讨论后,笔者带领他们结合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教育(STEAM)理念梳理问题与需求(见表2)。

表2 项目启动阶段的准备

学生在研讨空间利用平板电脑、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调研和查询,收集背景资料,并预算造价,准备材料,这是探究性实践。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认真聆听,参与小组讨论,这是社会性实践。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引发对学习的兴趣,相信自己能完成项目任务,这是调控性实践。
(二)定岛礁,算比例
学生在确定要制作模型的岛礁后,收集相关资料,包括岛礁的清晰地图和三维地理数据等。笔者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对照图例看地图。比例尺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概念,它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笔者引导学生根据公式(定义)计算岛礁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并计算岛礁模型的山峰高程(见表3)。

表3 岛礁比例尺计算单

笔者借助交互式教学一体机,讲解电子地图,分析数据模型,指导学生理解地图比例尺并计算比例尺。当然,教师也可以提供计算器来帮助学生完成复杂的运算。
(三)明方案,画图纸
在做好资料收集工作和学会计算比例尺后,学生可以针对自己选定的岛礁设计模型(图纸)。设计过程中,学生需要确定岛礁模型大小,描绘岛礁轮廓,定位最高峰(海拔数据)。这些工作,学生可先在白纸上完成,再将岛礁轮廓拓印到雪弗板上。
此阶段,学生先整理前面环节收集的资料和计算结果,并通过小组研讨确定岛礁模型设计方案,再在小组成员合作的基础上,完成岛礁设计图的绘制任务。
二、制作空间:制之有法,在实践中合作优化
在制作空间,学生要学习像工程师一样将平面图纸转化为立体模型,这离不开信息技术工具的支持。教师应为学生配备一些基础性的设备与工具,如操作台、剪刀、美工刀、锯子、胶枪等。针对“舟山岛·礁模型世界”项目特点,笔者还为学生提供了白胶、塑料桶、画笔、颜料盘、水景膏、草粉等物品。从准备材料工具到完成岛礁模型作品制作,学生参与了五种实践(见表4)。

表4 学生在制作空间的主要实践

(一)依需求,择材料
选择制作岛礁山体的材料是制作前关键的准备工作。学生在绘制好图纸后,在众多具有不同特性的材料中选择最适合制作山体的材料。此环节学生在制作空间对材料的特性进行研究(见表5)。笔者适当提示与引导:如材料是否易塑形,干燥时间、稳定性、粉尘量是否合适等。

表5 材料特点记录表

学生针对制作对象(岛礁山体)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制作材料,在教师指导下,研究材料特性,最终确定选料。
(二)按方案,建模型
在正式制作岛礁模型前,学生根据之前设计方案中提出的需求,列出制作所需工具清单。基本工具包括剪刀、美工刀、胶水、即时贴等。堆积地貌工具包括塑料桶、白胶、废报纸、餐巾纸、搅拌棒、吹风机等。地貌普染工具包括水粉画颜料、刷子、草粉、颜料盘等。装饰工具包括KT板、灯塔模型材料、船模材料等。学生熟悉工具的使用方法后,由组长根据组员的各自所长进行分工,合作建模。
此阶段,学生根据前面设计的方案,依次完成整理所需工具—掌握工具使用—讨论分工合作—建立岛礁模型的任务。这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掌握多种工具的使用方法,还要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长处,提高制作效率。
(三)查过程,调细节
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学生边制作边检查各项数据,包括山体最高峰的位置与高度、山体内材料的充实度、干燥后模型的变形度,以及岛礁周围的灯塔和船只模型摆放位置等,根据检测情况讨论分析偏差成因,在调整成功的基础上认真记录调整情况(见表6)。

表6 制作调整记录表

制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学生要学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通过思考和研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反复调整,不断优化。学生调整、优化方案正是调控性实践的重要表现。
三、展示空间:展之有方,在表达中提升自我
展示空间是项目式学习成果的展示平台。该空间不应仅展示精美的作品,也要兼具成果的交流与讨论,展现的是学生在该项目中的成长与体验。成果展示环节,学生的主要实践形态有探究性实践、审美性实践和社会性实践(见表7)。笔者公开展示学生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历程,同时使学生的学习成果变得可视化,充分发挥项目式学习活动的价值。

表7 学生在展示空间的主要实践

(一)查资料,写解说
在学生制作岛礁模型后,笔者要求他们根据查阅的相关资料,为岛礁附上解说词。学生整理研讨准备阶段收集的岛礁资料,并为其制作解说卡片(见表8)。解说内容包括岛屿的地理位置、海岸线长度、最高峰、岛上风光或特色,岛上新开发或建设的项目及进程,以及舟山新区在规划中对该岛的定位及未来发展构想等。

表8 解说卡示例

此阶段的教学旨在提高学生资料收集整理能力和撰写能力。学生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岛屿相关资料,包括在图书馆查阅书籍、网上查询岛屿资料、口头询问本地居民等,在收集资料后撰写一份逻辑通顺的解说词,并制作卡片。
(二)面观众,讲作品
学生完成岛屿的解说卡制作后,要向同学展示并介绍自己制作的岛礁模型。笔者要求学生在不看解说词的情况下,自信、流利地与观众交流,同时接受提问,解答项目设计与制作过程中的问题。例如:材料费用是多少?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岛礁模型是否反映现实?等等。
此阶段,学生积极演练解说,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学生不仅要做好解说准备,而且要预设同学可能提出的问题,在交流中顺利展示作品。
(三)汇全校,赏成果
学生完成活动任务后,“聚小匠”展示空间内有足够的作品。笔者在全校范围组织学生线上线下赏析作品,让学生互评互鉴,增强学生的信心和荣誉感。在形式上,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分批组织学生观赏,并邀请学生家长在特定时间进入学校聆听孩子介绍自己的作品。展示空间不仅仅展示了学生的作品,更是对学生完成项目学习任务的肯定与鼓励。
多元的实践空间不仅仅是空间上的分割,也没有严格对应学生参与不同阶段项目式学习的活动场所。笔者所说的多元指提供多元的条件和场所,它具备了传统教室不具备的便利性和灵活性。教师让学生在多元空间参与实践,有利于不同实践形态的融合发展。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生参与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活动更接近真实的问题和情境,跨领域合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作者林浩系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桃花镇中心学校教师;张玲燕系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第四小学教师)





END



文章来源 |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责任编辑 | 祝元志

微信编辑 | 李中华

微信监制 | 赵满树


往期回顾

教师成长的关键,在于做好六个“研究”

曹培杰:从经师到人师,新时代教师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尤炜:以“稳”为主,系统提升,全面把握新修订统编初中语文教材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CN10-1490/G4)系教育部主管、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的专业性期刊,主要服务于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的中小学教师、教研员、校长,以及师范院校师生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本公号是刊物“纸数联动”的支撑平台之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