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引领 | 桂立成:信息技术支持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践与思考

学术   2024-11-11 11:59   北京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随后,《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强调,要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在线教学平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运用教学平台,教师能够更好地推进思政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评价,以及集体备课、教师培训等方面的一体化建设。
一、用技术联结集体备课时空,实现跨区域、跨时段研讨
有效建设一体化课堂首先需要教师备好课。我们进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集体备课,主要解决大中小学各阶段教学的四个问题:一是学情交流,二是教材内容交流,三是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求)交流,四是教学设计交流。我们在集体备课研讨时常常遇到两个难题:一是时间问题。不同学段教师工作时间不同,白天基本上都有课,晚上大学、小学教师有时间,但是高中和部分初中教师有晚修,有晚修的教师很难参加集体研讨。二是地点问题。参与项目的学校分布在不同的市、县,很难在同一个地点集中研讨。
这种情况下,集体备课研讨只能在线上进行,还要解决不能及时参加集体研讨在会后了解学习研讨内容的问题。此时,在线教学平台的运用,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不同学段教师时空不同步的问题。
(一)创建班级,分时段参与
我们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项目参与教师分布在不同市、县。不同地区、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的集体备课,只能在线上,而且通常是在晚上进行。于是,我们利用教学平台的创建班级功能,专门创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备课组”,方便教师集体备课研讨。不过,这也存在一个问题。由于一些中学教师有晚修,他们进入班级研讨时间较晚。还有些教师可能临时有事情,或者错过教研时间,无法参加教研,但是也想要学习。为了让不同学段的教师了解完整备课过程,我们通常会运用在线教学平台的保留集体备课全程功能,并把相关文件上传至班级群,供有需要的教师阅读和下载。这很好地解决了不同区域学校的项目组成员不出门就能够在同一“地点”集体备课研讨的问题。
(二)共享资源,相互启发
集体备课之前,不同学段的教师会将自己准备的发言稿、查找的资料,以及需要分享的会议资料上传到教学平台上。根据资源的不同用途,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云盘文件夹。比如,对所有人公开的资料,可以在“授权资源”中找到;对于个人存放、只允许自己阅读的资料,放在“我的云盘”中;有关资料使用说明、课件示范资料,可以在“资料库”中找到。这样分门别类地储存资料,有利于教师根据自身需求,方便快捷地选取合适的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还能通过阅读其他教师分享的资料获得启发,查漏补缺。
本次集体备课活动中,大中小学段教师需要交流研讨四方面的问题:“改革开放”主题教材内容、课标要求(教学要求)、学情分析、教学设计。项目组大中小学段思政课教研组长准备了各自学段公开的发言材料(PPT、Word文件、视频,便于教师会前会后学习),还有仅供自己使用的、不宜公开的研究资料。有的项目组教师还准备了需要讨论的问题材料,有可以公开的,也有仅供自己使用的。
教师还可以充分运用教学平台提供的海量优秀资源,如教学素材、课件、测试题、试卷等。这不仅减轻了教师备课时多渠道收集资源的压力,而且有助于开阔教师视野,启发不同学段教师的思考,即如何在同一材料中选取适合本学段教学目标达成的内容,教学侧重点是什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互动交流,集思广益
我们的跨学段、跨区域集体备课,通常会有一个主持人组织开展研讨活动。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些分组讨论、会议代表发言等活动。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借助在线教学平台“班级”授课下的“课堂”形式开展集体教研活动。主持人会根据备课讨论的需要分组,分组后进行小组讨论。同时,设置小组负责人为联席教师,便于各小组之间的交流。对于集体研讨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会提前在“课程”的“讨论”栏目进行设置,之后大家以接龙方式呈现自己的看法,实现人人可发言、相互获启迪。
例如,我们组织的不同区域学校第一次集体备课的流程主要有四项内容:一是大中小学段思政课教研组长分别发言,交流各自学段关于“改革开放”主题的教材、课标(教学要求)、学情和教学设计;二是学段小组内部研讨(修改完善本学段的教学设计);三是个人发言(交流自己的观点及疑点);四是研讨会议总结。
笔者以“主持人”的身份根据会议讨论需要在会议前按照大中小学段把与会教师分为三个小组,设置小组负责人为“联席教师”。在“与会代表发言”环节,小组负责人代表小组从事先设定的“教材、课标(教学要求)、学情、教学设计”四方面进行交流。在会议的“小组研讨”环节,各个学段教师可以进行小组内部讨论,根据各小组负责人的发言,小组成员对本组前期研讨成果进行补充与完善。会议中,教师有疑问或者问题,可以通过“举手”、主持人“批准”的方式发言。例如,有教师在“举手”发言中提出“思政课一体化在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开展效果会更好”的建议,成为会议精彩的一环。
由于有几位教师不能参加会议,笔者设置勾选了“网页端直播”,这样出差途中和项目组以外的教师可以及时观看了解会议内容;设置勾选“录制教室”,对会议全程录制,再勾选“网页端回放”,便于本次没有参加或者没有全程参加会议的教师自己学习会议内容。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线上集体研讨的“小组研讨”“与会代表发言”和“没有及时参加的教师在会后还能够学习会议精神”三个突出问题。特别是教师可以利用“回放”功能在会后随时随地反复观看,提高研讨效果。
如果学校具有专用教室和设备,还可以运用教学平台的新一代数字化教学空间即“混合式教室”,实现集体备课线下主会场与线上分会场和个人之间的互动。这种方案设计主要适用于小班课场景。我们还会充分发挥教学平台的远程会议、教研、培训、课程录制等功能,方便其他学校教师线上参会,实现线上与线下多人同时互动。
(四)成果展现,共同提高
集体备课会议结束后,各项目组教师要按时提交集体备课成果,包括本学段内容与其他学段内容的关联性文件(含教材内容)、完善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视频等。教师要确保提交的内容不仅自己能够看到,其他人也能够看到。为此,我们充分运用教学平台“班级”的“文件”功能,不仅便于各学段教师了解自己所设计的教学活动是否符合学段教学要求和目标,还能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二、用技术促进思政课堂上师生互动,做到人人参与、个个动手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一般有三种情形:线下线上分学段分班教学(教师原班学生不变,如图1)、线上分学段教学(分大、中、小三个学段,人数较多,适合线上)、线上大中小学同上一堂课(如学习成果展示、同绘一幅画、共铸未来梦)。无论哪一种教学情形,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都是必不可少的。此时,我们充分利用教学平台的线上互动功能,发挥其优势。
图1 线上线下分学段教学
(一)借助小黑板,人人可展示
例如,在以“改革开放”为学习主题的大中小学生同上一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开放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家庭或者家乡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请用五句话来表达近几年家庭(或者家乡)发生的变化,将它写在“小黑板”上,分享给大家。
这个问题在教师的提示下,各学段学生都会做,只不过思维程度不同,成果也不一样。学生思考完成后,如果全部展示学习成果时间不允许,也不利于各学段学生进行比较学习。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展示更多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且让没来得及课上分享的学生的学习成果在课后还能被看到呢?教师可以运用在线教学平台的小黑板功能。
小黑板主要用于随堂测试或者主观题作答场景。课堂上,教师可分发空白的小黑板,也可以在小黑板上填写内容后再分发。它的功能区有画板模式和文本模式,学生可以画出思维导图,也可以用文字表达,独立作答,互不影响。
在学生作答阶段,教师可以切换不同学生的小黑板了解他们的作答情况,此时只有教师能够看到该生作答,其他学生看不到。教师可以将做得比较好的学生名字记下来。结束答题后,教师点击回收小黑板,既可以切换到表达较好的学生的小黑板,又可以通过“截图”将学生的小黑板粘贴在大屏幕上,展示多名学生的作答结果。师生共同分析学生答案,提高全班学生分享交流效果。
教师还可以保存小黑板上的截图内容,选择保存edb格式进行二次编辑,避免黑板空间有限被擦掉而看不到黑板上的内容,也利于学生自行查找未被分享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运用抢答器,个个有机会
我们希望建设一个人人参与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课堂,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课堂活动参与机会。为此,我们充分利用在线教学平台的抢答器功能。
教师可以在课上设置一些简单问题作为抢答题,如海南是在哪一年建省的,哪一年成为自由贸易港,哪一年进行封关运作……对于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如封关之后,你认为身边会有哪些变化?2035年,你认为身边或者海南会有哪些变化?可以以“举手”形式回答问题。
在线上,学生是如何“举手”和“抢答”的呢?依托教学平台,学生进入“课堂”,可以看到“举手”“上台”等工具,问题思考好了就可以点击“举手”,教师确认后即可发言。“抢答”问题提出后,教师点击“抢答器”,再点击“开始抢答”,待学生抢答成功后,该学生回答问题。如果学生就在线下,教师可以将抢答器快捷切换成线下模式。依托这些功能,教师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均等的参与机会,还能根据其记录的学生课堂参与情况,评价学生课堂行为,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
(三)依托“给学生授权”,师生易互动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课堂上,各学段学生同上一堂课,教师能否围绕一个共同话题,设计一个所有学生都能回答的问题或者参与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像教师一样操作教学平台界面,共同完成一项学习任务呢?
例如,在“改革开放”主题学习中,我们设计了“共绘一棵椰子树”的学习任务:海南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2025年前将适时启动全岛封关运作,到21世纪中叶,中国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请设想到2050年,海南沙滩夕阳西下的椰子树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请学生在原画基础上添几笔,画出心目中的“夕阳、海风、海滩、椰树”。学生完成后,大中小各学段教师推荐一名学生“上台”共同完成这幅图。
让大中小学三个学段的学生共同思考完成同一个学习任务,然后各学段推选一名学生“上台”绘画,如果是在线下课堂实施,则存在很大的难度。借助教学平台的“给学生授权”等功能,几名学生同时上台完成共同的任务则相对容易些。这让学生能够使用线上教室的工具参与课堂互动,如画画、打字、操作 PPT等,自由想象,描绘未来图景。
三名学生“上台”用“画画”等工具在原画的基础上添加自己的内容。这种合作绘画比学生单独线下作画难度要大得多,需要考虑画面上别人用了的空间位置不能再用,还要考虑自己画的内容与别人的内容是否协调,或者自己事先准备的内容可能用不上需要重新构思、画画工具笔“不好使”,等等。这次共同绘画活动虽然作品成果不太理想,但是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很大的帮助。
三、用技术连接讲、听、评课活动,加强课堂内外联动
(一)线下教室的线上连接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实践中,我们将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某班学生、本校中小学数班学生,以及外校数班学生组织起来,进行一节以“改革开放”为主题的研讨课。其中,一位教师授课,20多位教师听课。面对众多师生,要想进行跨学段或者跨班级教学活动,教师只能线上进行。这里面,有两所中学没有为学生配备移动终端。在此情况下,教师如何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呢?
对此,我们充分发挥在线平台的“混合式教室”功能。主讲教师充分利用本校的多功能教室,一个班级学生现场上课,其他班级学生(大学生除外)利用本班电脑登录教学平台线上听课,其他教师用自己的电脑进行听课研讨。利用这一功能,教师开展的以班级为单位的跨班级、跨学段同上一节课的教学活动,就打破了时空限制,保障了教学效果。
利用“混合式教室”,教师还可以设计“双师课堂”,让多个班级同上一节课,或开展以学校、学段为单位的跨区域教师听评课活动。这样,虽然大家在不同的会场,但是能够看到彼此会场的场景,参与主会场活动,将线上与线下教学研讨跨区域地连接起来,方便、快捷地开展教学活动。
(二)线上课堂与线下活动的远程连接
在教学实践中,为了创设生动、真实的教学情境,教师有时会在课堂上连线“环卫工人”“交通警察”,让他们谈谈改革开放以来自己工作岗位发生了哪些变化(课堂上要进行这样的校外实地采访,教师需要提前沟通联系)。运用教学平台的“多向屏幕共享”,教师则能很好地满足这一教学要求。教师不仅可以将自己的屏幕共享给实地采访的学生(或者是被采访者),也可以将实地采访的学生(或者是被采访者)的屏幕共享出来,让大家都能看到,营造真实的课堂气氛。双方可以相互协助操作彼此的屏幕界面,教师也可以限定操作权限。
四、用技术衔接教学评价全过程,给予及时、全面、准确评价
(一)双向及时评价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中,各学段教师经常进行同课异构。我们就围绕“改革开放”这个学习主题,组织大中小学教师根据自己学段的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对本学段学生上了一节同课异构课。从学生视角分析,教师的这节课上得如何?学生是否满意,是否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有什么建议和想法?如何才能更好地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从教师角度看,学生表现如何?这些涉及师生的双向评价。对此,我们充分利用教学平台的“课后评价”功能。学生可以在“评价教师”项目中,写出本课学习收获和对教师的建议;在“我收到的评价”中,教师对学生表现给予评价。借助教学平台这种双向便捷的评价方式,我们的思政课堂会不断完善,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程的育人作用。
(二)实施综合全面评价
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基于在线教学平台,我们能够比较客观、全面、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分析和评价。
每节课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学情分析、能力行为和学习活动等模块,了解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回答问题准确度,及时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比如“形成性教学数据反哺”功能,不仅包括教学过程数据(课堂互动参与度、工具使用、评价),涉及教师授课分析28类数据、学生学习分析14类数据,还提供对学生学业质量进行评价的阶段性数据(日常作业、测验数据),涉及课后作业、试题分析23类数据。同时,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行为进行评价的成长档案数据(考勤、奖惩、记录),提供学生学习成长13类数据。利用这些数据,教师在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中对自身行为和学生表现进行全面、客观、立体的评价。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制订个性化评价方案,设置评价量规和自动评分规则,生成学生的个性化评价报告,从而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
数字时代,现代信息技术日益融入教育教学领域,更新着教师的教育理念,优化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我们要不断探索在线教学平台与教育场景的适切应用方式,努力构建更加便捷、高效的思政育人课堂。

桂立成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乐东黄流中学教育科研部主任,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海南省卓越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海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海南省教育厅优秀硕士生导师团队成员,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特聘教师,海南省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一项,海南省重点课题、专项课题各一项。2022年“中学政史地学科核心素养跨学科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荣获海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发表多篇文章。秉持“学科融合”的教育理念,研究跨学科培育核心素养,提出“融合思政”的教学主张,投身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育人实践。


END


文章来源 |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4年第11期

微信编辑 | 李中华

责任编辑 | 孙建辉

微信监制 | 赵满树


往期回顾

中小学如何开展高质量校本教研

陈芳烈:跨界思维与科学教育

欢迎订阅2025年《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CN10-1490/G4)系教育部主管、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的专业性期刊,主要服务于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的中小学教师、教研员、校长,以及师范院校师生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本公号是刊物“纸数联动”的支撑平台之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