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志勇教授:基于分子表型的脓毒症精准治疗

健康   2024-09-26 18:22   中国  



脓毒症病理生理的基础是什么?当前对于脓毒症治疗的主要挑战与方向是什么?


脓毒症主要由感染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其中涉及病原菌如LPS(脂多糖)释放引发中性粒细胞激活,并促使其转变为巨噬细胞进行局部吞噬作用和免疫介质(如炎症介质)释放。然而,过多的炎症介质会形成“免疫风暴”,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全身各器官毛细血管壁,造成内皮细胞损伤并引发多种器官功能障碍。目前针对脓毒症的传统治疗主要依赖抗生素控制感染源、液体复苏维持循环、细胞功能支持等对症处理措施。然而,对于脓毒症引发的复杂病理生理变化,尤其是炎症风暴导致的全身多器官功能损伤,现有治疗方法效果有限。学术界正积极探索新的治疗策略,如针对炎症因子源头(如内毒素)进行清除的研究,尽管早期部分尝试显示具有潜力,但由于样本量较小等问题并未得出明确结论。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寻找特定亚组患者对新型血液净化治疗的有效性,以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




不同个体对脓毒症反应存在差异的原因有哪些?


个体对脓毒症反应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其免疫系统的基础状态及是否具备足够的免疫防御能力。例如,青少年由于免疫系统较健全,对感染的抵抗能力较强;而老年人因其免疫功能下降或因长期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导致免疫反应减弱或消失,从而无法有效应对感染。




精准医学在治疗策略制定中的作用是什么?


在面对不同原因引起的疾病或综合征时,传统的治疗方法可能无法取得理想效果。因此,引入精准医学的概念至关重要。例如,在ICU内,患者并非因单一疾病而入院,而是由多种并发症构成的综合病症。这意味着对症下药的干预策略必须基于疾病的具体病理机制才能产生显著疗效。同样地,在进行治疗策略的制定时也需要精准定位目标群体,并根据不同病种的特性设计相应的解决策略。




什么是炎症风暴以及其两种亚型的特点?为何现有药物在某些炎症风暴亚型中无效?


炎症风暴是一种严重的生理反应,可由多种因素触发,包括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其中有两个主要亚型,分别是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引发的急性风暴和继发于补体系统激活失控的远程风暴。MAS源于机体清除过度激活细胞的能力不足,导致巨噬细胞持续激活并释放过多炎症介质,进而引发严重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其他功能紊乱。而补体激活失控导致的远程风暴则源于抗原抗体反应过度强烈,造成一系列严重的器官损伤,包括溶血、肝肾功能损害及神经系统功能障碍。针对炎症风暴的一种治疗药物——白介素抑制剂,理论上应该有助于恢复免疫细胞的功能,从而消除过度激活的巨噬细胞并减轻炎症风暴的症状。然而,在过去的研究中并未发现明显的效果差异。尽管如此,在一项对大量患者的二次分析后发现,仅有一小部分病例属于MAS这一特定亚型,且这些患者的死亡率极高、并发AKI休克比例高、常伴有DIC表现。经过区分,研究结果显示使用白介素抑制剂对这类符合MAS亚型的患者具有显著改善生存状况的作用。




如何通过临床症状识别可能存在细胞综合征的患者?


在临床上,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严重肝功能损害、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以及伴随的功能障碍等症状来判断他们是否患有特定类型的炎症风暴。例如,在亚洲人群中发现的一个病例显示其所有炎症因子指标极高,如铁蛋白、纤维蛋白原等,并伴有肺部症状,这些特征均表明患者很可能出现了炎症风暴。




什么是基因型与表现型的概念及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基因型指的是由个体遗传所决定的DNA序列,它决定了一个人的基本属性或特征。而表现型则是基于基因型在特定环境下表现出来的生物特性。在寻找疾病亚型时,通过结合基因型(内表型)和临床表现(外表型),能够更准确地诊断和区分不同类型的疾病,并据此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基因型差异如何影响炎症风暴患者的具体病理情况及治疗效果?


一项研究选取了六位符合炎症风暴特征的病人进行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其中一位病人的C3基因存在问题,对应的表现可能是Hashimoto's病或部分特定类型的炎症风暴。针对不同的基因型,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例如针对溶血性尿毒症综合症患者可能需采取抗补体药物或其他相应疗法。此外,还有一项前瞻性关键研究将炎症风暴相关的基因通路(如B细胞识别能力、淋巴细胞记忆能力和代谢通路等)详细分为了四个亚型,每个亚型具有独特的基因表达模式,并通过比较不同亚型在合并休克比例、代谢平衡状况和死亡率等方面的差异,验证了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存在的潜在联系。




Dota组的临床表现及死亡情况如何?


Dota组的临床表现为整体器官功能损伤比例较高,导致较高的死亡率。通过对比数据,该组的生存率低于其他组别。此外,在基因型层面,炎症相关的白介素6 (IL-6) 及TNF-α在Dota组中表达最高,进一步证实了其较高的MODS评分和较高的死亡风险。




如何通过热图分析深入了解Dota组的相关特征?


研究人员进行了更为精细的热图分析,将分子表达异常、内皮细胞损伤、炎症表现和肾脏损伤等四大类共分为若干子项,并发现Dota组在这其中的所有相关指标都处于高位。这意味着这类患者容易出现内皮细胞损伤,进而引发功能障碍、严重风暴(如急性肾损伤)等症状,这也是其MODS评分较高、死亡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未来是否有望通过不同免疫状态进行精准治疗?


未来研究计划通过深入探索更多与炎症风暴或免疫瘫痪相关的标志物,实现更为精准的治疗策略。例如,通过检测特定标志物(如HDRN91D2)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免疫瘫痪或炎症风暴。对于不同类型的免疫状态,可采用相应的药物疗法,如使用伽马干扰素对抗免疫功能亢进,或拮抗剂针对炎症风暴。此外,虽然当前的小样本研究初步展示了这一理念的有效性,但仍需扩大样本规模并与其他治疗方法结合以提高疗效。




实际临床决策应基于全面评估,并结合最新临床指南和专业医生意见,进行个性化分析与治疗方案制定,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错误请指出,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讨论!






彭志勇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危重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分会常委

美国重症医学会科学评审委员会委员

欧洲重症学会急性肾损伤/CRRT专业委员会委员

国际指南/共识 (ADQI及KDIGO)的执笔者和参与者

Joural of Critical Care (USA) 、Blood Purification (Europe)编委等




往期回顾

钱传云教授:人工智能在机械通气中的应用展望


傅小云教授:如何推动基层重症医学科的发展


严静教授:基层ICU如何同质化发展?


沈锋教授:机械通气中如何设置压力支持水平


秦秉玉教授:ICU日常查房,应该关注什么?



版权及免责声明:1.重症E线(包括但不限于公众号,视频号,网站)发布的非原创内容,我们将尽可能注明来源和作者,若无意中侵犯相关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2.重症E线发布的内容仅为传递更多重症医学相关信息,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如内容有误,欢迎指正。3.重症E线不承担因发布的内容而产生的任何责任,并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重症E线
“重症E线”专注重症医学学科发展,分享重症医学领域最新进展,传播重症救治核心技术规范,搭建重症医学会议、直播、在线教育平台,助推重症医学更加智慧化、规范化、同质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