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华教授:重症护理超声与科研——从问题的构建开始

健康   2024-09-30 16:21   中国  



重症护理超声是如何从问题构建开始的?重症护理超声的定义及其发展历程是什么?


重症护理超声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超声技术开始被应用于重症医学领域,以解决临床问题。近年来,护理同仁也开始使用重症护理超声,并在国际上提出其可行性和优势。重症护理超声是在重症医学理论框架下,运用超声技术针对重症患者,具备问题导向性、多目标整合性、动态评估以及治疗指导精细化调整等特点。它将传统的超声检查融入重症患者的诊疗过程中,通过重症医生和护士共同使用超声,从而实现对重症患者的精细化管理与治疗。同时,重症护理超声也是科研方式的一种创新,旨在将超声技术更广泛地应用于重症护理实践中





重症医学的发展历程和对护理超声的影响是什么?


重症医学从20世纪80年代简陋的ICU环境起步,尽管条件有限,但其理念如气道管理、肺部物理治疗和血流动力学监测等奠定了重症护理的基础。随着条件改善、机器增多和设备增加,每项新技术引入ICU都带来革新和研究的机会。重症护理超声作为重症医学的一个分支,在重症护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评估和早期发现病人问题、指导临床工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科研问题构建的方式,重症护理超声得以更好地融入护理工作中,解决临床难题





腹腔多发伤患者为何常伴有胃肠功能障碍?


这些患者因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循环性休克及呼吸系统问题等因素,导致胃肠功能出现远隔器官损伤,引发胃肠运动异常。因此,在评估此类患者的胃肠功能障碍时,超声检查具有明显的优势





护理领域如何合理规范并应用超声技术解决临床问题?如何将新引进的技术转化为临床实践的有效工具?


护理人员面对新技术引入时,首要考虑的是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并结合规范化流程确保超声技术能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例如,在涉及静脉通路管理、动脉穿刺等操作时,需遵循严格的科学证据体系,如CCIG提出的5P穿刺操作流程,并结合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优化。不断积累临床经验并结合超声可视化的优势,联合既往症状评估,以此指导诊疗手段。比如,通过超声评价胃肠道基础状况,形成共识和规范,推动各项技术如鼻肠管置入及胃窦渐进式注水法在护理中的广泛应用,从而逐步解决临床难题,提高治疗效果。





基于超声的证据总结如何应用于具体临床场景?


以静脉穿刺为例,通过系统地收集和评估文献资料,找出最佳穿刺角度(如45度),利用皮下距离与血管直径的关系提高穿刺成功率。此外,在肠内营养方面,护士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利用床旁超声评估胃肠道功能,辅助营养状态、吞咽功能和胃肠并发症的监测等关键环节。





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通过超声引导临床实践和科研发展?


超声在临床中主要用于实现中心静脉导管(CVC)或其他血管通路装置的可视化引导,尤其是在胃肠道操作中,通过实时监测来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同时,超声也用于改进流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例如防止胃管进入气道等潜在问题。大家可以尝试将超声技术引入临床实践和科研过程中,撰写循证文献和系统综述(定性或定量),基于临床经验与文献解读规范临床使用流程。首要问题应是针对临床需求,确定临床问题并检索相关文献以验证证据可行性,然后进一步细化为子问题,并构建解决问题的框架。





肺部超声如何应用于ICU护士的护理实践中?


肺部超声也被用于评估呼吸困难的可行性,研究表明护士可以有效利用肺部超声进行目标导向的护理干预。另外,也有研究探讨了血栓预防中VTE筛查流程的改进,尝试将超声融入日常护理常规,实现医护一体化的三流程管理,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如何通过整合超声技术和多维度信息评估胃肠功能?


在临床实践中,许多医护人员探索了如何将超声检查的结果与其他生理参数(如喂养不耐受评分)相结合,综合评价患者的胃肠功能状况。例如,在处理压力性损伤等病症时,可以通过结合不同层次的评价指标,结合超声图像上的低回声特征,更准确地指导临床工作进程。





重症护理超声是如何被定义以及在实际工作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近年来重症护理超声领域的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有哪些?


重症护理超声是指将重症超声的理念和技术融入重症护理工作中,通过可视化、定量评估手段确定护理目标,并以此为导向进行护理实践。该技术能够帮助重症监护室内的护士精准识别并解决临床护理难题,提高重症患者的整体护理质量。自2016年开始,经过一系列研讨会和专家讨论,逐步形成了关于重症护理超声的概念、技术规范以及相关团体标准。随着不断的研究和发展,重症护理超声逐渐建立了基于超声优势的评估和干预体系,并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共识与发展方向。此外,围绕重症护理超声还涉及科研课题设计、超声引导下的护理操作技术培训、院感防控等方面的知识体系。今后,重症护理超声将继续推动临床评估和护理流程的改进,并有望在更多的临床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




实际临床决策应基于全面评估,并结合最新临床指南和专业医生意见,进行个性化分析与治疗方案制定,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错误请指出,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讨论!





孙建华



北京协和医院

医学硕士、副主任护师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ICU二病房 护士长

中华护理学会重症护理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组长

中国重症超声研究组常务委员 & CCUSG高级培训师

美国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访问学者

护士进修杂志青年编委副主任委员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护理学杂志等审稿专家

中国医学科学院优秀护士

北京协和医院个人三等功

协和优秀员工、协和护理之星




往期回顾

樊楚明教授:脓毒症与免疫失衡


张西京教授:重症感染的诊疗思路


孙同文教授:脓毒症诊断与治疗指南


彭志勇教授:基于分子表型的脓毒症精准治疗


于凯江教授:脓毒症相关AKI —— 第28届ADQI专家共识解读



版权及免责声明:1.重症E线(包括但不限于公众号,视频号,网站)发布的非原创内容,我们将尽可能注明来源和作者,若无意中侵犯相关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2.重症E线发布的内容仅为传递更多重症医学相关信息,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如内容有误,欢迎指正。3.重症E线不承担因发布的内容而产生的任何责任,并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重症E线
“重症E线”专注重症医学学科发展,分享重症医学领域最新进展,传播重症救治核心技术规范,搭建重症医学会议、直播、在线教育平台,助推重症医学更加智慧化、规范化、同质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