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日,跟费曼学习怎样避免机械式的阅读

百科   2025-01-28 00:05   广东  

许多人在受教育过程中,养成了机械式的阅读习惯。

按照这种习惯,阅读就是“认字”,读书,就是眼睛看着书上的字,大脑把字认出来,也许还在心里念出来。等眼睛把所有的字都扫描完,大脑把所有的字都认完,这本书就算读完了。

这种人似乎以为,阅读就像吃东西,食物放进嘴里,舌头自然就感觉到它的味道:吃进糖,舌头自然感觉到甜味;吃进辣椒,舌头自然感觉到辣味,等等。

他们以为,阅读时,只要眼睛把书上的字扫描进大脑,大脑自然而然就可吸收、领悟书上句子所表达的含义。

养成机械式阅读习惯的人,无论把多好的书或文章送到他手里,他都受不到好处。“开卷有益”对他们不成立。

我讲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很多年前的事了。一位朋友(做老贾的朋友太惨了,常常会成为他文章中的反面素材)要我推荐一本我觉得好的科普书,我金斯的一本书送给了他。一段时间后,我去他家做客。我问他:“读了金斯,觉得怎么样?”——因为我觉得这本书好极了。

他好像不喜欢我的问题,说:“那天读了几页,后来没读了。以后空了再读。”

我立刻明白怎么回事了,立刻开始心疼我的书。我叫他把书拿来,翻开,从前几页随便挑了一段,给他读起来。我每读一两句,便停下来,评论一下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再读两句,又停下来,指出,后两句讲的事情,与前两句是什么关系,等等。

我把一段读完后,赞叹地说:“你看他在一段里教给我们多少东西!”

他嘴角上扬,显出欣喜的神情,说:“真是!这一段原来有这么多内容!我读的时候没有想这么多。”

原来他读书时脑子是不“想”的。

第二个例子,是今年的事。一位老师看到我在文章中一直推崇杜威,引用杜威,参考杜威,他对杜威也有兴趣了。他立刻买了一本杜威的《我们怎样思考》。

两天后,我们又聊天,他说:“《我们怎样思考》我已经看了一半了。”

我下巴差点掉下来。我想起,我读那本书时(英文版),好几天才能读完一章。

费曼在很多地方讲过他怎样阅读。他的秘诀说出来其实很简单。不过,另一方面,我想,很多人恐怕从来没用过这种方式阅读——他们一直都是用机械的方式阅读。

教会费曼阅读艺术的,是他父亲。费曼小时候,父亲常常把他抱在自己腿上,带他读《不列颠百科全书》。他们会读到类似这样的句子:“霸王龙有25英尺高,它的头有6英尺宽。”

在大部分人看来,这句话很简单易懂,对吧?有些有心人还会把这数字背下来,以后可以向人重复“霸王龙有25英尺高,它的头有6英尺宽”。如果考试时考到这知识,他们会成功拿到分数。

可是,我们来看费曼父亲是怎样做的。

他读完那句话,不再往下读,而是停下来,对儿子说:“来,我们看看这句话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什么?不就是说霸王龙多长多宽吗?还能什么?

父亲接着说:“那句话意味着,如果霸王龙站在前面的院子里,它的脑袋可以够到我们的窗户。”(费曼家住在2楼)

那句话一下子与“我们”联系了起来,一下子有了真实感,是吧?

他父亲的下一句解释更绝。他接着说:“但是它无法把脑袋从窗户外面伸进屋里,因为它比窗户还宽。”

费曼父亲总是把给儿子读的每样东西,想方设法(从单纯的文字)翻译成具有真实感的东西。

费曼说:我从父亲那里学会了翻译,无论我读到什么,我都要努力弄清楚,它到底意味着什么,它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科学的故事
一直学习,一直变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