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认知的人不可能成为好父母,也不可能成为好人

百科   2025-01-22 15:53   广东  

如果一个人一面想叫电扇转动,一面却拔掉了它的插头,我们会作何感想?

如果鸟妈妈一面想叫小鸟学会飞翔,一面却剪掉小鸟的翅膀,我们会作何感想?

我有时觉得,有些父母在对孩子做着同样的事。

昨天晚上坐公交车回家,我后面的小孩一直问她妈妈:“那是什么呀?”“那是干什么的?”

他妈妈回答儿子的语气透满了不耐烦,几乎像是呵斥。一开始,她还会用简单的两三个字回答儿子的提问,后来的语气简直是在说“你问这么多干嘛?能不能给我安静?”

我心里暗暗诧异。妈妈怎么会如此对待孩子呢?

可是,过了一会,我又听到她在教儿子写字。她让儿子用手指把字写在她手掌上。她批评儿子把字写歪了,没有横平竖直。

儿子解释说,妈妈的手掌是歪着放的,他是顺着她手掌的方向写字。妈妈听了,很欢喜,继续考察其它的字。

我感到吃惊的是,她教儿子写字时,非常有耐心,语气也充满温柔。与刚才那个凶巴巴回答儿子提问的妈妈,简直不像是同一个人。

我知道她的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差别。写字是孩子进入小学以后要考的,是文化,是知识,是了不得的东西。而孩子对于看到的东西问她的“那是什么?那是做什么的?”,学校根本不考,所以根本没有价值。

我又想起几年前的一件事。我在一座山脚的广场上休息,几个刚能走路的小孩子在广场上玩,他们的妈妈坐在亭子下玩手机。

天突然暗下来。云把太阳遮住了。

“妈妈,妈妈,怎么突然黑了?”小孩惊异地问。

“太阳钻到云里当然就黑了。”妈妈没好气地回答。

“妈妈,妈妈,怎么突然又亮了?”小孩子又惊异地问。

“太阳从云里钻出来,当然又亮了。”这次比刚才更加没好气了。

“妈妈,妈妈,怎么又黑了?”小孩又惊异地问。

“哪有那么多问题!玩你们的!”

这位妈妈难道不知道,对于刚学会走路的小孩,周围突然大片地变黑和变亮,是多么让人惊奇的事情吗?他们多么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没有人用这个问题考他们,没有人用这个问题来难为他们。他们自己想要知道。

许多人爱说,当自己做了父母后,才理解他们的父母。我却想:你们都曾经做过孩子,为何却不理解您的孩子呢?

广场上的那位妈妈,难道不爱她的孩子吗?她是爱的。我还相信,当她的孩子上学以后,她会请老师给他们补课,每次课几百元也在所不惜。

可是现在,当她的孩子“求助”地向她请教问题时,她却不肯耐心对待他们。虽然这样做用不了几分钟,虽然这样做不用花一分钱,虽然这样做对他们的发展会有无穷大的好处。

父母们除了希望孩子上学后考高分之外,是否还希望自己的孩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我不敢代表他们回答。我只想提一下,杜威在《我们怎样思考》一书中列出了形成良好思维习惯需要的“原始资本”。他列出第一种原始资本就是好奇心。他又专门谈到“好奇心是怎样消失的”(他提醒说,这种天赋的素质很容易消失)。

如果孩子的好奇心一直遭受到大人的粗暴对待,它们会很快消失。而好奇心一旦消失,无法再被唤起,就像死人不能活过来一样。救治一个人的生命,只有在生命还未消失之前。对于好奇心,情况也是如此。

科学的故事
一直学习,一直变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