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本文共计3269字 ▏阅读需要约4分钟
文_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
近年来,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总行工作要求,强化科技赋能与网点赋能,积极推进普惠金融资金供给“增”、融资成本“降”、产品服务“新”、帮扶政策“实”,全力提升实体经济服务质效,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截至2024年6月末,广东工行普惠贷款余额近3400亿元,是2020年末的3.2倍,年均增长率40%;服务客户较2020年末合计净增12万户,年均增长率达31%;普惠贷款增量和余额均同业领先。
完善组织架构,
统筹推进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工作
为加强全省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拓展适应“三农”特点的县域乡村市场,扎实做好新时期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广东工行设立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业务推进委员会,统筹协调全行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服务工作,指导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
一是有序推进普惠网点建设。根据辖内网点普惠业务发展情况和发展潜力持续做好网点分类划分,将全辖网点划分为旗舰网点、标杆网点、普及网点三类,对不同网点设置不同要求。2021年以来累计建成旗舰网点118家,建成标杆网点241家。
二是推动普惠业务下沉,扩大普惠营销专员队伍。目前拥有超过2000人的普惠金融专业人才队伍,同时制定业务标准化指引,配套小额标准化产品,实现普惠业务网点全覆盖,为广大客户提供专业优质的普惠金融服务。
三是不断延伸乡村振兴服务触角。为强化对县域和乡村等薄弱地区的金融支持,截至2024年6月末,广东工行实现网点县域全覆盖,建设“兴农通”服务点超280个。在地处偏远的汕头南澳县深澳镇,当地工行依托“兴农通”服务点不断探索服务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支持建设“小镇大脑”产业互联网智慧平台,满足当地政府在社会治理、基层治理、智慧党务、产业互联等方面的信息化改造需求。在惠州,当地分行建设起了当地金融机构首个智能化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乡村振兴远维服务中心、七个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点,有效提升乡村金融供给能力,在惠州重点乡镇金融服务覆盖率由2021年末的38%提升至近60%。
做好机制设计,加大机制体制配套支持
一是推进集约运营模式改革,适应普惠业务拓面提质及小额化、标准化的发展要求,在重点机构试点建立普惠金融线上运维中心,推进线上客户批量营销、案头业务增效处理、部分贷后管理“三个集中”,提高风控水平和业务处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为网点减负赋能。
二是落实专门的普惠领域尽职免责管理办法,明确尽职认定标准与尽职责任认定程序,建设内部问责申诉通道,健全小微贷款容错纠错机制,提高对小微、“三农”领域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减轻基层行业务发展的后顾之忧。
三是坚持网点赋能,服务下沉,推进小微、“三农”等普惠客群范围逐渐向下沉市场覆盖的同时,增配、选好普惠专职人才队伍,优化专业人员配置,壮大网点普惠专员队伍,推动普惠业务“全员办”“全行办”。建立“培训+交流”人才培养机制,加大上下交流和实战培训力度,通过深学习、实调研、抓落实,提升队伍专业能力。
创新特色产品,提升融资的可得性与便利性
深化科技赋能,持续扩大影响力
广东工行依托工行金融科技手段和信息数据资源,重塑普惠业务模式,构建全流程一体化的数字普惠经营管理体系,持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可得性、直达性。截至2024年6月末,线上融资业务在全行普惠贷款余额占比超过85%,有效满足了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
基于广东市场实际,广东工行创新开发“工银i普惠”微信小程序、普惠业务场景化系统、智慧审批系统、全图慧眼智能风控系统等系列工具,可为小微企业提供额度测算、贷款申请、业务跟踪、普惠资讯等综合服务的线上营销工具,也为基层提供业务处理、研究分析、风险控制的管理工具,打造“工银i普惠”金融数字化生态系统,并荣获2022年第十一届广东省金融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强化内外合作,协同联动共促发展
坚守风险底线,推动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文刊载于《现代商业银行·管理智慧》2024年第10期
责编:赵晓璐 设计:李佰玲
主编:李婉娜
关注现代商业银行,看更多原创独家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