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布局绿色消费 发展可持续金融

财富   2024-11-15 07:08   吉林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本文共计3648字  ▏阅读需要约5分钟


文 _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授信管理部 张明哲

  当前我国绿色消费金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机构的主体,在深化金融改革、促进绿色消费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尝试探讨商业银行发展绿色消费金融,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策略。



我国绿色消费金融发展初见成效



  我国高度重视绿色消费。绿色消费金融的基础是绿色消费理念,从理论研究分析,国内外学术界探索提出绿色零售银行、金融支持绿色消费、绿色普惠金融等相关概念;从实践角度分析,在各级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的指导下,金融机构积极探索绿色消费贷款等金融产品。
  第一,一些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政策,促进绿色消费金融发展。比如,北京市制定专门政策,加大绿色建筑消费等绿色建筑发展全链条的支持力度,其中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购买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或者超低能耗建筑的借款人,最高贷款上浮额度可达160万元。重庆市出台金融服务绿色消费指南等文件,鼓励银行业加大对绿色节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绿色建筑、绿色建材等绿色消费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海南省政府出台政策,鼓励银行丰富绿色贷款产品,加强对绿色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的金融支持力度。海口市商务局对新能源汽车乘用车购买人发放消费券,支持绿色消费。浙江湖州市出台政策,推进绿色消费等领域绿色信贷产品创新,针对公积金购买首套新建绿色建筑,贷款额最高上浮20%,积极支持绿色建筑消费贷款。
  第二,从国内商业银行看,不少银行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加大对绿色消费的金融支持。兴业银行提供的绿色按揭贷款,是指个人客户和家庭购买绿色建筑、被动式建筑、装配式建筑提供的住房按揭贷款,在还款方式、还款宽限期等方面可享受优惠。中国工商银行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了绿色汽车分期资产支持证券,基础资产端是个人新能源汽车分期贷款,获得中债资信的绿(G2)等级绿色认证。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开发了光伏发电设备消费贷款,用于个人客户购置光伏发电设备,贷款金额最高可达设备总价的70%,贷款期限最长可达五年;投资了全国首单绿色个人汽车抵押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上和2021—1期”,基础资产全部是个人新能源汽车贷款,经联合赤道环境评价股份有限公司认证,预计每年可以减少排放1.13万吨二氧化碳;手机银行上线了个人碳账户,记录客户在开立虚拟低碳卡、数币消费、转账汇款等九种场景的日常低碳减排行为,并换取积分收益。光大银行发行了“绿色零碳信用卡”,为公交、地铁、共享单车出行以及新能源汽车充电等绿色低碳行为提供额外的绿色积分奖励,持续提升客户参与的积极性。



绿色消费金融潜力巨大




  第一,加强科学布局。商业银行党委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层等应高度重视绿色消费金融,并通过制定发展战略、实施方案、行动计划等文件,把绿色消费金融纳入绿色金融治理体系;将消费信贷部、信用卡中心、消费金融公司、理财子公司等部门或子公司纳入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委员会、领导小组等;围绕旅游景点、超市、建材市场、汽车市场等消费场所,设立以绿色消费金融为特色的网点机构,积极探索实践经验。
  第二,深化政策研究。商业银行可主动拜访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等机构,深入掌握绿色建筑等行业标准、认证和标识体系,积极向金融监管部门汇报,加强银行同业交流,推动修订绿色金融统计制度,将绿色消费贷款纳入绿色金融专项范围,为发展绿色消费金融创造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加强与国内外研究机构合作,深化碳核算研究,形成绿色消费领域的碳核算方法学。
  第三,优化资源配置。商业银行应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加大对绿色消费金融的资源倾斜力度。比如,制定差异化授信政策,针对绿色建筑按揭贷款、新能源汽车贷款等绿色消费贷款,明确差异化的首付比例、贷款期限、贷款利率等要素;针对绿色消费金融业务,单独分配信贷规模和经济资本限额;实施FTP减点和差异化经济资本计量系数,激励分支机构加大绿色消费贷款的投放;将绿色消费贷款投放等指标纳入消费信贷部门及各级分支行的绩效考核体系中,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推进系统建设,探索实现绿色消费贷款的智能识别、统计监测、环境效益测算等功能。
  第四,加大产品创新。绿色消费金融产品创新范围很广,既包括信贷、非信贷等资产业务,也包括负债、中间、理财等业务。商业银行应深入调研客户需求,学习借鉴先进同业经验,抓住消费品以旧换新、建筑绿色改造等政策机遇,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形成绿色消费金融的产品体系,满足消费者绿色金融需求。比如,在信贷业务方面,给予适当利率、贷款期限等优惠服务;在非信贷业务方面,针对绿色建筑按揭贷款、新能源汽车消费贷款、绿色信用卡等零售产品,发行或投资绿色消费贷款资产证券化产品,盘活绿色消费金融资源;在负债业务方面,发行绿色消费金融债券,拓宽资金来源;在中间业务方面,开发个人碳账户、碳账本等产品,记录客户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等场景碳减排积分,和银行同业实现互通互认,给予消费折扣等金融优惠;在理财业务方面,联合外部机构,发行或代销绿色消费金融主题理财产品。此外,针对不同的消费场景,探索开展专利权质押、收益权质押等多种抵质押担保方式,支持绿色服务消费。
  第五,防控金融风险。发展绿色消费金融,商业银行要尊重金融规律,牢记风险永恒主题,坚持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主动积极对接财政、商务、金融办、担保公司等政府部门和有关机构,争取获得贷款贴息、担保增信、风险补偿等政策倾斜,适当分散贷款风险;科学合理设置授信额度、贷款期限等授信方案,加强贷款三查,特别是线上互联网消费贷款,切实防范贷款挪用、过度授信和共振风险;应用大数据、人脸识别、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精准识别绿色消费行为,防范假绿、漂绿等风险。
  第六,倡导绿色消费。商业银行应加强宣传教育,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和低碳生活方式,一方面内部要强化绿色低碳意识,提升自身绿色表现。比如,推行无纸化办公,减少办公用纸消耗;增加线上会议,鼓励员工低碳出行,合理减少员工差旅、出行等碳排放;建造、租用或者购买办公建筑时,优先选择绿色建筑,合理控制电、水、热等能源消耗。另一方面银行要积极参与绿色消费公益活动,加大绿色消费知识宣传和理念教育,引导客户的绿色低碳消费行为,主动为客户提供碳核算等增值服务。 



本文刊载于《现代商业银行·管理智慧》2024年第11期

责编:曲玲玓 设计:李佰玲

复核:赵晓璐 主编:李婉娜


关注现代商业银行,看更多原创独家资讯!


你在看吗?点一下试试!

现代商业银行杂志
宏观视角微观剖析 金融逻辑并不复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