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历史读多了会发现,权贵未必是值得让人羡慕的事情。因为从秦始皇时代以来,中国历史上的权贵很多下场堪忧。秦的李斯就是例子。此外,西汉的外戚算是顶级权贵,但往往都会在成为顶流以后遭到清洗。两宋号称善待文臣,但是卢多逊、赵普这样的政治失败者,最终也还是下场很惨的。
所以说,成为顶级权贵很难,而能够成为顶级权贵以后,还能全身而退的,就更难了。
今天本文要说的,是唐朝的郭子仪。郭子仪老令公算是典型的位高权重还能全身而退的英雄。
1、郭子仪的功劳
唐玄宗在位后期,安禄山以“清君侧”的名义在河东发动叛乱。一开始叛军在西征的时候,唐玄宗也收到了情报,但是唐玄宗给出的判断是这是有人陷害安禄山,安禄山不敢造反。但是随着安禄山大军出现在洛阳周边的时候,唐玄宗才知道自己判断错了。之后唐廷的决策昏招不断,最终让安禄山大军得以相对轻松越过潼关,攻入长安。
唐玄宗此时已经做了几十年的太平天子,对于如何翻盘早就没了主意,于是率领文武百官往四川逃亡。好在太子李亨在马嵬坡之变之后,和唐玄宗分道扬镳,并在部分文武大臣的支持下宣布称帝,而后以新朝廷的名义发号施令,对付安禄山大军。
这时候,郭子仪就在朝廷的指令之下,组织人马奉命镇压安禄山的叛军。在唐廷平息安史之乱的战争中,郭子仪居功至伟。
而且郭子仪的功劳还不止这些。唐代宗时期,吐蕃军队攻入长安。唐代宗仓皇出逃。而劝说吐蕃的盟军回纥人反水,并且光复长安,也是郭子仪的功劳。唐玄宗之后的历史上,对唐朝有如此贡献的武将,似乎除了郭子仪之外,再也找不到第二个。
2、郭子仪的隐忍
郭子仪在和回纥人打交道的时候,回纥的将领甚至表示,对于大唐,他们只认郭老令公,至于别的他们不认。其实武将如果有这样高的威望,必然引起杀身之祸。郭子仪在唐玄宗时期做官,历经肃宗、代宗和德宗,还能全身而退,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要知道西汉的周亚夫威望不如郭子仪,尚且引起汉景帝猜忌。
而郭子仪能做到全身而退,其实也和郭子仪能长期保持头脑清楚,而不得意忘形有关——要知道,不得意忘形这五个字说起来容易,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做不到。毕竟人都容易膨胀,都容易迷失自我,能做到不忘初心其实倒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首先郭子仪不居功。虽然战功赫赫,但郭子仪把功劳归因为其他因素,尽量做人做事保证低调,避免皇帝猜忌。甚至在太平岁月,郭子仪都尽量主动放弃军事权力,避免让皇帝误会。
当然单独这些还远远不够。因为作为一个皇帝来说,猜忌是一个君主的本能。其实当代社会,公司老板如果做不到防人之心,只怕公司也做不大。
其次是示弱。唐德宗时代,身为几朝元老的郭子仪,其祖坟被权阉鱼朝恩派人挖掘。鱼朝恩的目的很明显,就是想激怒郭子仪,趁机借题发挥搞垮郭子仪。但是郭子仪选择隐忍、示弱,甚至表示:当初自己的部队在战乱时候也有挖别人坟的时候,所以自己祖坟被挖也算果报。这种态度化解了鱼朝恩的阴谋,也让唐德宗刷新了对这个老将军的认识。同时,郭子仪的大度也让郭子仪的人格魅力更加有口皆碑。
这些保证了郭子仪得以善终。
3、结语
其实做人之道在于一个坚持,并且考验心境。其实郭子仪的成功之道,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很多事情都是知易行难。很多人即便是知道好的心境可以化解很多麻烦,但是真正事到临头,能做到了淡定、冷静的又有几个?
所以,想要养成好的心境,还真不是容易的事情。很多人可能终其一生都做不到。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无法从历史中取得借鉴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