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779年,大唐的最高权力再度完成了一次交接:大唐的代宗皇帝在长安驾崩,太子李适继承皇位,这便是唐德宗。
让大唐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在唐代宗时代结束。按理说,代宗天子留给太子李适的江山,应该是太平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安史之乱的彻底终结,是建立在双方妥协的基础上的——唐廷没有力量完成除恶务尽,当然,河东藩镇也知道继续和朝廷打下去没好处。所以双方各退一步:河北藩镇保持半独立地位,但是名义上依旧向唐廷称臣,而唐廷默许这个局面的存在。
当然,这个局面,代宗天子已经尽力了。
而李适做了皇帝以后,则考虑扭转这个局面:那就是让藩镇彻底服从朝廷管理,而不是半独立状态。
1、唐德宗与藩镇之间的冲突
李适(唐德宗)做了皇帝没多久,就打算找藩镇的 麻烦。碰巧唐德宗登基没几年,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病故。李宝臣的儿子李惟岳向朝廷上奏折,希望德宗皇帝能够委任自己接任节度使。当然,李惟岳的奏折是客套,因为强势藩镇父死子继算是一种常态现象了。
唐德宗觉得这倒是一个契机,于是表示不同意。并且表示节度使的职务不是你们的私产,你想父死子继就父死子继啊?你还把不把唐廷放在眼里?
李惟岳一听也愣了:好家伙,老子客套客套,你还当真了是吧?于是李惟岳联系上魏博节度使田悦以及其他几个强势节度使一起起来武装对抗唐廷。
唐德宗于是责令幽州藩镇朱滔、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出兵镇压李惟岳等人的叛乱。在朱滔等将领的镇压下,叛乱很快被平息。不过,朱滔和李希烈如此积极响应唐德宗的号令,倒也有各自的如意算盘:那就是李希烈等人希望朝廷能扩大自己的地盘。
这无疑和唐德宗的想法抵触:唐德宗希望消灭这些割据势力,所以对于李希烈等人的要求直接否了。
李希烈等人于是不爽起来。于是和原先的叛军联合起来,一起造唐德宗的反。就这样事态变得更加恶化。唐德宗于是从唐朝的西部地区调集泾原军东出镇压叛军。
泾原军在出发的时候,本来应该得到犒赏。但是这些上次并没有落实到位,甚至该由朝廷提供的吃喝都没能落实,这导致泾原军将士感到又渴又饿。而这时候,有人在泾原军里面挑拨,声称将士们去打仗不一定能活着回来,朝廷如此刻薄,实在不能容忍。泾原军将士的情绪很快被带动起来,于是发动兵变,把京城长安围住了。随后不久泾原军就攻入长安。唐德宗仓皇出逃。
泾原军原本是太尉朱泚的旧部,而朱泚和朱滔是兄弟关系。朱滔叛乱以后,朱泚也被唐德宗囚禁。泾原军攻占长安以后,少不得把老领导朱泚从大牢里放出来,而后朱泚索性宣布称帝,并派兵追杀唐德宗。
好在这时候,朔方节度使李怀光等唐军将领得知长安的变故以后,立马兴兵勤王,就这样,在李怀光等将领的镇压之下,朱泚的叛乱才得以被镇压下去。
2、虎头蛇尾
唐德宗之后对李怀光又有了猜忌心理,李怀光深感这皇帝猜忌心太大,自己没办法继续当忠臣,于是索性和朱泚搞到一起继续造反。好在还有将领李晟等人忠于唐德宗,才勉强稳定局面并诛杀了李怀光、朱泚等人。但此时,朱滔、田悦等人的叛乱还在持续。唐德宗眼看指望武力解决叛乱问题已经没希望了,只好找机会和朱滔等人讲和。就这样,唐德宗的削藩计划,以虎头蛇尾而告终。
并且在这一系列事件的冲击之下,唐廷的威望进一步下挫。并且,唐德宗对文臣武将的信任度也进一步下滑,这让唐德宗开始信赖宦官,之后唐朝的宦官弄权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