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名将孟珙,被视为第二个岳飞。甚至岳飞没能完成的心愿,孟珙完成了一部分:岳飞渴望消灭金朝,收复中原。而孟珙带兵确实参与了灭金战争。只是因为南宋存在系统性问题,所以孟珙没能收复中原,也不能说孟珙能力不行。
对于宋朝来说,武将命运悲催似乎是一种文化密码。孟珙也不例外。
1、孟珙抗金
说孟珙是岳飞第二,其实还真不仅仅是修辞。因为孟珙的曾祖父还真的在南宋初年那会儿跟着岳飞参加过抗金战争。或许孟珙的祖先没意识到,自己的后人也会像岳飞那样成为一个英雄。孟珙家好几代都是从事武将这份工作。虽然在宋朝,武将的福利待遇比不得文官,但如果从我们这种升斗小民的视角来看,那也是铁杆庄稼。
孟珙担任将领的时候,北方的局势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当时蒙古汗国崛起。尤其是完颜永济做了金的皇帝以后,蒙古的成吉思汗更觉得金不足为据,所以加大了对金的入侵压力。金宣宗登基以后,金和蒙古的战争更激烈。
当时南宋朝廷很清楚北方发生了什么。因此南宋朝廷认为既然金陷入战争之中,那么必然顾不得要岁币。因此南宋开始压缩甚至停止输送岁币给金廷。本来对于这一情况,金廷应该稳住南宋,但是金宣宗却想出了一个异想天开还脑洞大开的想法:金兵打蒙古兵经常吃亏,但是如果锤南宋,那可绰绰有余。所以金宣宗想了个“取偿于宋”的想法:那就是金在北方丢失土地,但可以从南宋这边抢夺土地填补亏空。
其实金宣宗的信心,真的不知道从哪来的:南宋虽然北伐多次失败,但不代表没有自保能力。而金宣宗对南宋的战争,也锻炼了孟珙的军事能力。所以随着孟珙的父亲去世,孟珙在南宋朝廷的授权下,接手其父亲的职务,成为了镇守一方的大将。
2、孟珙粉碎金的图谋
金宣宗死后,金哀宗继承皇位。金哀宗想要扭转金的局面。但此时金已经回天乏术。不过,从纸面上的实力来看,金还是有可观的兵力:比如金的大将武仙聚集了十万多流民,并对金哀宗表示自己有十万精兵——其实即便是古代打仗,也并非军力越多越好,还要看部队战斗力。
武仙似乎相信自己的十万流民就是十万精兵。当时金主体部分土地都被蒙古占领。武仙于是有了想法:那就是从南宋手里夺取巴蜀地区,然后迎接金哀宗进入巴蜀地区重建金国,和蒙古、南宋维持对峙。
当时负责拦截武仙大军的,依旧是孟珙。在孟珙的指挥下,武仙的战略计划陷入破产状态。
其实武仙打算进入巴蜀是西元的1233年,金的灭亡是在1234年。换句话说,从后世的视角来看,此时的金,还真没有联络的意义和价值。所以后世认为南宋不该联蒙灭金的说法经不起推敲,因为第一,金山穷水尽的时候还想着夺取南宋的巴蜀,第二就是当时金也没有联合的价值了。
3、孟珙的功劳
南宋朝廷决定联蒙灭金,而宋廷委派的统帅就是孟珙。蒙古人也知道孟珙的名字,对孟珙也很钦佩。
当时金廷死守孤城蔡州。蒙古军和南宋军包围蔡州。最终在围攻之下,蔡州城破,金哀宗和金末帝纷纷丧生。不过之后,南宋打算利用蒙古不防备的机会,偷袭蒙古——即历史上的端平入洛。
其实金在精锐损耗的情况下能和蒙古周旋N年,根本原因在于金有着潼关-黄河这道防线。而南宋认为,如果南宋也拥有关河防线,那也不用担心日后和蒙古反目。不过,南宋的战略图谋失败,并且引起蒙古窝阔台汗的愤怒,蒙宋战争由此爆发。当时负责在黄州抵御蒙古军的,依旧是孟珙。之后很多年时间里,孟珙都在南宋的中部防线抵御蒙古军,并给了蒙古军重创。
不过,随着孟珙在军中威望过高,宋廷也开始猜忌孟珙。于是孟珙忧愤成疾,最终去世了。
4、结语
宋朝是依靠武将发动政变起家,所以不论是北宋还是南宋,都对威望较高的将领有猜忌心理。其实对于这一点,个人倒是觉得可以理解:毕竟很多时候,防人之心不可无。
但是,换个角度来说,这本身也说明部分宋朝皇帝能力有限:毕竟,无法驾驭朝廷的部将,本身就是能力有限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