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谈点教育模式,多讲些教育常识

文摘   2024-11-24 22:46   重庆  
教育从来不缺少改革,但是千万别打着改革的旗号瞎折腾,否则只会贻笑大方。
01、被挟裹的教师群体
作为教师,每年或多或少会参加一些培训,学习一些教育新理念和教学新模式,从杜郎口模式、导学案模式、翻转课堂、5+2模式、思维导图模式、衡中模式到如今的大单元教学模式等,每个理论总能实施几年,而几年后就会被新的概念所淘汰,老师们被挟裹其中,艰难前行。
在佩服相关教育专家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为如何实践教育理念而发愁,时常更新,反而把自己所擅长的教育传统给丢了,以至于不少老师直言道:教书这么多年,反而不会教书了。
不可否认,社会在发展,学生在变化,教师也要学习新知识和新理论,然而部分教育理念是某些脱离教学实践的专家们提出来的,名字高大上,概念很难懂,不符合一线教学的实际,很难得到一线教师的认同。然而一些学校领导为了紧跟时代潮流,打出学校的名气,往往会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派遣相关老师加以学习,然后予以实践,完全没有顾及教师的心里想法。
就如当前比较热门的大单元教学模式,思路肯定是对的,着力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然而身处教学一线的老师,每天忙于非教学工作,很难真正抽出很多时间来搞懂专家的意图,不能像专家一样把握这个“大单元教学”中的“大”,反而将很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超出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效果难以保证。
因此,在培训的时候时常在想两个问题:全国那么多学校,有那么多老师和学生,情况都不一样,能用一个模式走天下吗?专家在推广某理论和模式的时候,是否进行教学实践,而不是仅仅基于理论研究和设想,会不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
天下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也绝不会有包打天下的教育模式。或许各种教育理念和模式的碰撞,不但不会产生教育真理的火花,还会让更多一线教师思维模式趋于慌乱,丢掉自己的“特色”,让很多老师不会教书了。
02、人人都比老师懂教育
互联网时代,教育门槛最低,人人都是“教育专家”,人人都能够随意指点,评价老师的教育方式和理念,以至于因为不认同教师教育理念,动不动投诉老师和学校的现象,在各地各校已经很常见,甚至出现一些家长专门跑到学校教老师如何管理学生。
仿佛除了老师之外,人人都成了“教育专家”,于是乎,网络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教育理论和育儿方法,并得到不少家长的认同。
即使是一些新手爸妈,遇到育儿问题的时候,去网上一搜,出现各种各种的应对方法,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倘若再读几本书、听几场讲座、处理几起育儿难题,被人称为“老师”,很容易自封为“教育专家”。
一旦学校或老师的教育理念与自己不同时,往往借以家长的身份干预学校的教育行为。当家长盲目参与学校的管理和评价,或者对老师的工作随意指责和干涉时,校长疲于应付投诉,老师则趋利避害、避重就轻地去工作,孩子的教育从何谈起。
有人说孩子不能打骂,要对孩子实施快乐教育、赏识教育,于是相关部门出台了的相关规定,严禁体罚、变相体罚学生,老师们立即改了,再也不打骂学生了,有时候连罚站都变得小心翼翼,戒尺更是不能出现了。
有人说上班忙没时间接孩子,于是就有了“5+2”课后服务和寒暑假托管服务;然而又有人说孩子放学晚,不利于身心发展,又提议取消课后延时服务。
……
可以说,人人都可能成为“教育专家”,人人都可以对教育指指点点,只有实施教育的教师被牵着鼻子走,没了教育的自主权,被外界各种理论和观点挟裹着,很难有真正安静的环境实施教学,其效果可想而知。
一个专家一个理念,一个校长一种模式,来来回回地瞎折腾,早已与教育的本质相去甚远。
03、切忌瞎折腾,让教育回归本真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学生在变化,教师群体不该固步自封,应该紧跟时代潮流,做终身学习型教师,参与各种培训是必要的。然而教育理论的提出应该是从教学实际中发现,并经过理论提炼和教育实践检验才行,而不是坐在办公室,读几本书,将以往的旧理念和模式,赋予新名字,然后冠冕堂皇地推行,成了教师群体磨难,也成为某些“专家”的狂欢。
要知道,教育改革不在于谁的方法新,谁的理论强,而在于谁的方法有效,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学有所成,这就足够了。各地学校和学生的层次和水平不同,自然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自然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这让一线教师积累了不少行之有效却与别人不同的教学方法。
倘若一味地追求高大上的教育理念和模式,非要教师抛弃自己多年来形成的教学思路,强迫他们接受外来的一些方式方法,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这种南辕北辙的做法确实应当慎重。
教育需要时间和过程,需要静待花开,而不是花里胡哨的教育理念和空洞的教育口号,让教育趋于纯粹,回归本真。只要能脚踏实地,润物无声,因材施教,让学生学有所获,就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教育从来不缺少改革,但是千万别打着改革的旗号瞎折腾,否则只会贻笑大方。将课堂还给老师,将时间还给学生,别总是搞一些莫名其妙的理论,给教育以安静的环境,就是对教育最好的尊重和重视。
即使这个呼声很快就被淹没在喧嚣的滚滚大潮中,但我依然想再呼吁一次。
最后,推荐一个非常棒的深度历史类公众号,我也有经常看哦!
喜欢今天的文章,别忘了在文末右下角点个“在看”,让我们一起陪伴孩子的成长,并转发给更多人看。

往期回顾


那个冲上主席台的学生,确实很勇敢


突然发现,有些老师被“小蜜蜂”困住了


对教师群体的不实举报,或给教育蒙上阴影

为防失联,欢迎关注
晨阅浮一白,教育问题的思考者。深度分析教育热点话题,关注最新教育资讯,了解前沿史学动态,发布权威教学思考。因为懂得,所以真实;因为真实,所以坚持。

荣老师的有光课堂
立足一线做教育,站在未来思成长。一名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