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就不会错过,更多精彩内容啦~
"小王,领导让你立刻去开会!"
"啥?这会议怎么说开就开?"
"别问了,15分钟后就开始,要求每个部门准备10分钟工作汇报......"
这一幕,在国央企上演得太频繁了。仿佛所有的工作任务都带着"紧急"二字,今日事,今日毕,能当天完成的,绝不拖到明天——哦不,是今天下午能完成的,绝不能拖到今天晚上。
"又来了又来了!"办公室里一片哀嚎。"这都什么时间观念啊!"
一位在国企摸爬滚打20年的老员工听到这抱怨,却露出了"见怪不怪"的表情:"这算啥?我上周收到一个通知,到手的时候截止时间已经过了2小时......"
"提前"这个词在国央企可太招人烦了。记得那次上级要求30天完成的项目评估,到我们基层就变成了3天。整个部门累得跟狗一样,结果做完才知道,上面压根还没来得及看。
为什么会这样?让我们扒一扒这个"时间困局"的真相:
第一重困局:层层加码的"提前病"
就像叠加盖饺子一样,每一层领导都想给自己留出"缓冲时间"。集团给30天,大区压到20天,分公司变15天,支公司降到10天......等到基层,恨不得让你穿越时空提前完成。
举个典型案例:某央企年度项目验收,上级给了45天时间。结果呢?
集团留15天审核 省公司留10天把关 市公司留7天统计 最后基层只剩13天这活儿真能干好?只能是"差不多得了"。
第二重困局:重复劳动的"复制病"
市场部要,综合部要,办公室要,人力部要......一份材料改头换面,伺候各路"婆婆"。
有位基层主管吐槽:"上周我统计了一下,同一份工作总结,改了8个版本,发给了6个部门。光改报告的格式,就花了我3个晚上。"
第三重困局:形式主义的"应付病"
时间紧,任务重,形式主义就成了无奈之选:
"先斩后奏":先把报告交上去,实际工作慢慢补 "拿来主义":去年报告改改日期就搞定 "凑字游戏":3000字要求?复制粘贴它不香吗
一位老国企人说得好:"不是我们不想认真做,而是认真做的时间都被'提前'给挤没了。"
第四重困局:考核错位的"政绩病"
更讽刺的是,这种"速度至上"反而成了某些领导的政绩。
"我们部门效率高,今天下发的任务今天就能完成!"
真是讽刺,低质量的高效率,究竟算不算效率?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困局该如何破解?
树立"质量优先"的工作导向
建立合理的工作时间评估机制 严控"层层提前"的比例上限 设置任务下发的提前量红线
推进"信息整合"的管理改革
建立统一的信息报送平台 推动部门间的数据共享 避免重复的材料报送
改进"过程管理"的考核方式
不唯时间论英雄 把控工作质量底线 强化实效性考评
其实每个国央企人心里都明白:真正的工作效率,不是靠"掐表"出来的。
但愿有一天,我们能在机构改革中看到这样的场景:合理的工作时限、科学的管理机制、务实的考核导向......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整天处在"救火"状态。毕竟,与其让基层疲于奔命地应付,不如给他们一个能够静下心做实事的机会。
这,才是我们该有的工作常态,不是吗?
人间烟火气,最抵不过这一声叹息。欢迎评论区留言,说说你经历过的"时间困局"。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