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就不会错过,更多精彩内容啦~
"早会9点开始,请各部门负责人准时参加。"这个熟悉的场景每天都在全国各地的央企大楼上演。西装革履的与会者,一人一台笔记本,桌前摆着厚厚的周报。这不是工作会,这是一场精心排练的群口相声。
一、央企"戏精图鉴":谁是台柱子?
1. "假努力型"影帝影后
领导不在时:工位空空、茶水间高谈阔论、朋友圈岁月静好 领导一出现:"这个项目特别紧急"、"我正在加班处理"、键盘敲击声响彻办公室
一位央企员工吐槽:"游戏切Excel的速度,比我们部门KPI增长还快。"
2. "留痕艺术家"
早上发工作群:"请各部门配合..." 中午转发文件:"请知悉..." 下午催进度:"请尽快反馈..." 晚上写总结:"积极推进中..."
实际工作内容:**把事情分给别人,自己当"总调度"**。
3. "站队高手"
遇到空降领导: 比谁都快往上贴 遇到权力更迭: 比谁都会见风使舵 一位基层干部感慨:"不是他们会站队,是他们只会站队。"
二、为什么"戏精"能登台?
1. 扭曲的考核机制
PPT做得好 > 业绩做得好 材料写得溜 > 项目干得溜 汇报讲得妙 > 创新想得妙
"现在评先进,不是比你做了什么,是比你怎么包装做的事。"一位老员工无奈地说。
2. "空降式"用人导向新领导上任三把火:
带着"自己人" 重构"关系网" 强调"新思路"
"会演戏的人三天搞定的关系,实干的人三年都未必能建立。"
3. "唯上"的权力文化
向上负责 重于 向下担当 领导满意 重于 市场检验 包装政绩 重于 实际贡献
三、代价:央企正在付出什么?
1. 组织效能的衰减从前:3人团队,1周搞定 现在:10人团队,1个月扯皮
2人写总结 2人做汇报 2人开会协调 1人到处"对接" 最后3人累死累活干活
2. 人才结构的畸变
能干的人 要么走人、要么沉默 会来事的人 步步高升、风生水起 老实巴交的人 越干越底层
"有能力的人在纠结要不要离开,没能力的人在研究怎么套近乎。"
3. 创新能力的萎缩表面上:
会议室高谈创新 工作群刷屏转型 朋友圈晒战略
实际上:
核心竞争力在流失 市场份额在萎缩 人才储备在枯竭
四、出路:这场戏,应该怎么散?
1. 刚性的考核改革
建立 "实干指标" ,量化工作成果 设置 "虚功否决" ,遏制空谈歪风 落实 "末位淘汰" ,清退演技派
2. 市场化的选人机制
实行 "竞争上岗" 推行 "项目跟投" 建立 "成果导向" 的晋升通道
3. 文化基因的重塑
褒扬实干者 惩戒投机者 激励创新者
结语:市场是最好的考官
终有一天,这场戏会落幕。因为市场竞争不看演技,企业发展靠实力。当"演技派"还在钻研如何做好下一场表演时,实干者已在用成果说话。
正如一位央企老员工所言:"台上的戏再精彩,终究比不过台下的真功夫。市场才是最好的考官,时间才是最公平的裁判。"
希望有一天,央企的舞台上,实干者当主角,创新者唱主戏,奋斗者抢风头。那时的央企,才能真正屹立于市场竞争的潮头。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