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就不会错过,更多精彩内容啦~
"通知:自本月起取消员工餐补,请广大职工理解。"小李看着食堂门口的通知,默默叹了口气。这已经是今年以来第四个"缩减通知"了:工资回到十年前水平,年终奖从拿几个月变成象征性发放,就连厕所的卫生纸都开始限量供应。
央国企的日子,确实在变"紧"。但这"紧"字,似乎总是先从基层员工身上开始。每当谈及降本增效,第一个被"开刀"的永远是普通职工的"钱袋子"。有意思的是,形式主义的报告不减,豪华的办公装修依旧,领导们的"专项奖"照发。
这种"只让基层过紧日子"的怪现象,究竟是为什么?
一、"紧日子"的两副面孔
表面上看,央国企在全面推进降本增效。但细究之下,这"紧日子"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两副面孔:
基层这边,是实打实的"紧":
工资水平直接腰斩,许多人月薪回到十年前 福利待遇连连削减,餐补、交通补贴纷纷取消 办公条件不断恶化,连打印纸都要两面使用 年终奖从"盼着过年"变成"不如不发"
反观上层,却是另一番景象:
会议该开照开,动辄几十万的"研讨会"年年有 装修该换照换,"形象工程"预算分毫不减 机构该扩照扩,平行部门越设越多 "专项奖励"照发,"总部津贴"不减
二、畸形"节流"的连锁反应
这种"上松下紧"的怪相,正在引发一系列恶性循环:
首先是人才流失加剧。有能力的人都在"用脚投票" ,特别是那些业务骨干,纷纷选择跳槽到民企或者创业。留下来的,不是还在等"三年赋税",就是打算"且过且看"。
其次是积极性全面下滑。基层员工的心态,正在从"我要干"变成"要我干"。既然付出与回报严重不对等,何不选择"能混则混"?创新创效的动力丧失,工作效率持续走低。
更要命的是组织活力衰减。基层萎靡,中层观望,领导照旧,整个组织正在陷入"死水一潭"。一些原本能在市场上打拼的央企,逐渐丧失了竞争力。
三、科学过"紧日子"的正确姿势
其实,真正的降本增效,应该是这样的:
领导层带头"瘦身"中*建投就是个好例子:总部正职以上、下属单位班子成员月度绩效减半,其他员工不变。这种"自上而下"的改革,才最有说服力。
先动"大处"再议"小处"
精简机构设置,避免"九龙治水" 压缩管理层级,提升决策效率 取消形式主义的会议和活动 严控非生产性开支
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工资与效益挂钩要从上到下 奖金分配要向基层倾斜 职业发展通道要真正打通 创新创效要有实质激励
有人说,央国企就像一艘大船,领导在驾驶舱高瞻远瞩,但真正推动船前进的,是那些在机房挥汗如雨的基层员工。如果"紧日子"总是让基层先紧、后紧、一直紧,这艘船迟早会失去前进的动力。
过"紧日子"是暂时的,但保持组织活力是永恒的。让我们期待更多的央国企,能以科学的姿态迎接挑战,让艰难时刻成为凝聚人心、重塑竞争力的新起点。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