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就不会错过,更多精彩内容啦~
形式主义正在央国企里华丽升级。
某央企小李最近很头疼。领导突然宣布要进行"数字化转型",要求部门每周汇报"数字化创新成果"。于是,原本简单的工作报告,摇身变成了长篇大论的PPT;日常会议也披上"数字化研讨"的外衣,充斥着"数字赋能"、"智慧升级"等高大上的辞藻。但细究起来,工作内容没变,只是包装更花哨了。
这不是个案。当前,形式主义正悄然披上"数字化"的新外衣,在央国企间肆意蔓延。一场场"数字化革命"上演着,基层员工却在其中苦不堪言。
表象之下,新形式主义呈现三大特征:
首先是概念包装升级。过去讲"提高效率",现在变成"打造数字化协同平台";以前说"加强管理",如今成了"构建智慧化管理体系"。听起来高大上,做起来还是老一套。某国企基层干部无奈表示:"领导讲话,新词层出不穷,但具体怎么落地,没人说得清。"
其次是PPT导向泛滥。为应对检查考核,基层疲于制作各类汇报材料。有网友吐槽:"十个PPT做得好,不如一个数据冒得高
,但偏偏领导就喜欢看PPT。"结果,真正干实事的时间越来越少,整天忙于"美化包装"。
第三是伪创新盛行。为完成"创新指标",一些部门不得不削足适履。将日常工作流程微调,加入几个新概念,配上动态效果,就算"数字化创新"。创新变成了一场数字游戏,实质内容却乏善可陈。
这种现象背后,暴露出三大深层问题:
考核机制僵化是首要推手。过分强调量化指标,导致基层不得不为完成指标玩数字游戏。某央企基层主管透露:"考核指标定得太死,不搞点花样根本完不成。"
政绩观扭曲是重要诱因。一些管理者急功近利,热衷于制造"亮点工程"。"数字化"成为他们包装政绩的新工具,**"形式大于内容"成为隐性潜规则**。
管理能力缺失是关键症结。不少管理者对数字化认知停留在表面,既缺乏系统思维,也没有落地能力。结果就是"把炸毛的鸡打扮成开屏的孔雀",徒有其表。
这种"数字化"形式主义的危害不容小觑:
一是加重基层负担。基层员工被迫花大量时间应付各类检查评比,真正干实事的时间和精力被严重挤占。
二是影响工作效率。过度强调"数字化包装",不仅没提升效率,反而增加了沟通成本和工作障碍。
三是扼杀创新动力。当创新变成完成指标的工具,员工的创新积极性必然受挫。正如有人说:"创新不是贴标签,而是解决问题
。"
破解这一困局,需要多管齐下:
首先要改革考核机制,减少不必要的量化指标,将工作实效作为评价重点。其次要纠正政绩观,树立"实干为要"的导向。最后要提升管理能力,让数字化真正服务于效率提升。
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但绝不能沦为形式主义的遮羞布。与其花心思在包装上,不如静下心来把事情做实。期待看到更多务实者的身影,他们不靠PPT美化,而是用成效说话;不玩概念游戏,而是脚踏实地解决问题。
毕竟,实干兴企,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