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就不会错过,更多精彩内容啦~
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正在国央企上演:基层员工小李正对着一份周报发愁,领导要求"体现亮点、突出创新、展现成效"。这份原本只需要三行字的工作总结,硬生生被他修改成了三页纸的"文学作品"。与此同时,他们部门领导正在研究今年的"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准备花费百万预算开发一个"智慧工作平台"——尽管现有的OA系统才上线不到半年。
这就是当下最魔幻的形式主义现状:底层忙着在"屎上雕花",管理层热衷于"造梦圆梦"。
基层的"雕花运动"
在基层,形式主义已经成为一门必修艺术。"工作质量不重要,材料包装第一位"几乎成了潜规则。一份普通的工作报告,需要配上精美插图、动态图表,甚至还要配上背景音乐。基层员工戏称自己是"PPT艺术家"、"材料美化师"。
最讽刺的是所谓的"痕迹管理"。一个简单的检查工作,需要:
现场照片(各个角度) 签到表(手写+电子) 会议记录(纸质+系统) 总结报告(领导审核) 复盘材料(归档留存)
一件事情,90%的时间花在"留痕",只有10%用于实际工作。
管理层的"造梦工程"
而在管理层,形式主义则更具"战略性"。他们热衷于打造:
"数字化转型"的空中楼阁 "智慧化办公"的表面工程 "创新管理"的形式创新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数字化转型项目:
花费百万研发APP,却与现有系统重复 强调无纸化办公,反而增加了打印量 号称提升效率,实则增加了工作量
一位基层主管无奈地说:"以前填一张表,现在要在三个系统里重复填,这就是所谓的数字化转型。"
双向奔赴的恶性循环
形式主义为什么会愈演愈烈?因为形成了完美的双向驱动机制:
领导追求"政绩工程",基层被迫配合"造假工程" 上级要求"亮点纷呈",下级忙于"包装粉饰" 管理层强调"创新转型",执行层陷入"形式应付"
最终结果是:
人人都在忙,却看不到实效 系统越来越多,效率反而更低 材料越来越漂亮,问题依然如故
破局之道
打破形式主义的魔咒,需要:
管理层回归务实,少一些花架子 考核制度注重实效,不唯材料论 工作机制简化流程,减少重复 数字转型脚踏实地,循序渐进
毕竟,再漂亮的包装也改变不了内容的本质,与其花时间在"屎上雕花",不如踏实做事。
这场形式主义的狂欢,最终受害的是组织效能和员工热情。是时候喊一声:"回归本质,务实为要"了。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