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机关化,正在吞噬央国企的市场活力

科技   2024-11-22 08:01   山东  
新来的朋友,可以点击上方“头像卡片关注,

这样就不会错过,更多精彩内容啦~

"先开个处室预备会研究一下,再上报部门办公会讨论,最后提交党委会研究决定。"一笔不到100万的市场营销费用,某央企市场部主管老张正对新来的下属"传授经验"。"小李啊,记住,央企最重要的是'程序合规',至于市场机会错过了,那是另外一回事。"

看着一脸迷茫的小李,老张想起自己刚从民企跳槽过来时也是这般困惑:那时还以为央企既有资源优势,又有体制保障,干起事来应该更有底气。谁曾想,一纸文件要反复修改,一次会议要层层传达,一个方案要会签无数部门...... 匆匆五年,他也从一个"市场闯将"变成了"流程专家"。

这不是个例。大量央国企正在经历从"企业"向"机关"的无声蜕变。业务部门被束缚在繁琐的行政审批中,基层员工被淹没在无休止的材料制作里,市场机会在一份份"严格按照公司发〔2024〕XX号文执行"的公文旅程中悄然流失。这种"重流程、轻效率,重格式、轻效果"的机关化怪圈,正在吞噬央国企的市场竞争力。

一、过度机关化是如何"潜入"的?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做好此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是某央企一份关于开展市场营销的文件开头。这种充满行政色彩的表达,正是央企机关化的缩影。

机关化像一场"润物细无声"的雨,悄然改变着央企的气质:

1. 话语体系的行政化项目汇报变成了"专题研究",业务会议变成了"工作部署",营销策略成了"实施方案"。一份简单的营销计划,要先谈政治高度,再讲战略意义,最后才说具体业务,仿佛不加上"意见很重要、建议很关键"这样的行政词汇,就显得工作不够重视。

2. 管理模式的科层化"跨部门协同"变成了"会签流转",效率让位于层级。一个基层员工反映:"以前谈个业务,直接找对口部门沟通就行。现在呢?先找主管领导,领导找分管领导,分管领导找主要领导,等层层审批下来,黄花菜都凉了。"

3. 考核导向的形式化"材料论英雄"成为潜规则。述职报告比业绩重要,工作纪要比成果关键,总结材料比实干漂亮。 一位基层经理无奈地说:"现在评先进比的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你把做的事情包装成什么样。"

二、为什么机关化会大行其道?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这种心态正在央企蔓延。究其原因,是体制与市场的错位激励导致的:

1. 考核机制存在偏差业绩不是唯一标准,却把"材料痕迹"当硬指标。"你干得再好,不会写总结、不懂包装,照样评不上先进;你业绩一般,但善于'述职',反而容易出头。"  这种导向必然催生形式主义。

2. 问责压力催生防范"背书越多越安全"成为共识。"现在谁还敢拍板决策?集体研究、会签背书、留存文件,这是保命三件套。" 一位央企中层这样形容。风险防范压倒效率追求,成为机关化的推手。

三、机关化的代价:央企正在付出什么?

1. 市场响应速度严重滞后"对手拍板一天,我们审批一月"已成常态。一位央企营销主管透露:"上个季度损失了三个大客户,不是价格不优,而是审批流程太慢。等我们'研究'完,人家已经和民企签完合同了。"

2. 创新动力被层层耗散"创新?先过了规章制度这一关再说吧。"基层创新意愿正在消退。一个新产品从构想到立项,往往要经过"部门初审、专家论证、委员会评议、集体决策"等多个环节。等项目"通过研究",创新的窗口期可能已经错过。

3. 人才活力持续流失"能干事的在纠结,会做PPT的在升迁"。这种尴尬正在让央企失去优秀人才。有统计显示,近年来央企市场类岗位的人才流失率持续攀升,"机关化带来的职业倦怠"是重要原因之一。

四、如何破解机关化困局?

1. 重构权责体系应该让"有为者有位,有位者有责,有责者有权"。把经营指标作为考核主导,让"干成事"比"做留痕"更有价值。一些改革先行的央企已经开始尝试"授权+容错"机制,效果值得期待。

2. 精简审批流程"能授权的授权,能下放的下放"。比如某央企推行的"首问负责制",让首个接触业务的部门直接统筹协调,将原来需要"层层请示"的流程变成"平行处理",效率提升明显。

3. 改革考核机制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业绩为核心"的考核体系。一些央企已经开始尝试"末位淘汰+市场化薪酬",用"竞争压力"代替"行政约束",效果初显。

五、未来:在市场与机关之间找到平衡

央企既要守住国有资产安全的底线,又要保持市场主体的活力,这是一道难题。但"机关化"显然不是出路。正如一位央企高管所说:"与其把企业办成机关,不如把机关的优势和企业的活力结合起来。"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

  • 在制度设计上,为效率留空间
  • 在流程优化上,为创新开绿灯
  • 在考核导向上,让市场说话

结语:回归企业本质,重塑市场活力

回到开头那位老张的故事。在今年的述职会上,他破天荒地没有讲"高度重视"、"深入贯彻",而是直接摆数据、谈市场。"央企姓'企'不姓'机',我们首先是市场主体,其次才是国有资本的管理者。"这番话在会场引起不小震动。

事实上,机关化就像"大树上的藤蔓",不及时清理,终会影响大树生长。央企要在新时代实现更大作为,必须重拾市场主体意识,走出"以流程取代效率、以格式代替效果"的怪圈。

毕竟,市场竞争不会因为你是央企就放慢脚步,时代发展也不会给"机关化"留出过多观望的时间。对央企而言,现在就是破除机关化、重塑市场活力的最好时机,也是最后窗口。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END---
 戳这里 ,更多新鲜好文等你解锁!

                            
                             点点 “在看” ,给我充充电吧~


三水代码说
欢迎关注“三水代码说”!我们专注于分享最新的编程技术干货、实用技巧和实战经验,涵盖Java、Python、C++等热门编程语言,帮助你在编程道路上不断成长和进步。共同探索编程的无限可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