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秋冬
远离传染
2024年秋季传染病预防小知识
卫生须知
秋冬季是一个气温变化较大的季节,
气温明显是忽冷又忽热,
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为增强传染病的防控意识,预防传染的发生,
径幼提醒您共同做好秋季传染病的防治,
以下是秋季常见的传染病预防保健知识,
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常见疾病
01.流行性感冒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对人类危害较严重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共分为甲、乙、丙型三种,其中甲型流感病毒致病力最强。
主要症状
流感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达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结膜轻度充血,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
传播途径
流感的传播途径以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传播为主,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02.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通过密切接触及呼吸道传播。手足口病为自限性疾病,轻症儿童多在1周以内恢复。需要注意的是,因肠道病毒含有多种亚型,儿童可因感染不同亚型的肠道病毒而多次发病。
主要症状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易发生集体感染。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
03.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主要发生在儿童及青少年,幼儿园、中小学等集体机构易发生聚集疫情。
主要症状
感染后表现为皮肤、黏膜上分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发热、瘙痒。
传播途径
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或被污染的物品传播。潜伏期为12-21天,平均14天。自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
04.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性肠胃炎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传染性强。
主要症状
诺如病毒感染后起病很急,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部分患者还伴有低热,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
传播途径
感染来源主要是病从口入,也可通过气溶胶、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如小学和幼儿园小朋友互相拿、摸物品。
05.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目前发现的能够在我们自然界中独立存在的最小微生物。肺炎支原体属于支原体的一种。
主要症状
1.潜伏期1-3周
没有任何症状, 发病后会有感染表现,多见于5岁及以上儿童。近年来,3岁以下婴幼儿感染也有发生。
2.早期
以刺激性的干咳为主, 有些幼儿会发低烧;随着感染加重, 咳嗽症状也不断加重, 发烧加重。
3.后期
剧烈咳嗽, 逐渐出现白色或黄色浓痰;部分宝宝有喘息、呼吸加快的表现。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飞沫传播,以发热和咳嗽为主要的临床表现。
06.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柯萨奇病毒及肠道病毒所致,是常见的一种具流行性的病毒性咽炎。
主要症状
潜伏期(3-5天):可无任何症状,但病毒会在体内大量复制。
前驱期(1-2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可达:38°C=40°C,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
水疱期(2-3天):除高烧外,口腔上腭黏膜出现水疱。
溃疡期(3-4天):低烧或退烧,水疱破溃形成浅溃疡,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现象。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进食被肠道病毒污染的食物,密切接触患者的疱疹液、呼吸道分泌物以及被其污染的手、玩具、床上用品等而发生感染。
07.细菌性结膜炎
细菌性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性眼病,又称“红眼病”,多发于春季和秋季。儿童患细菌性结膜炎多为流感嗜血杆菌或肺炎链球菌引起,流感嗜血杆菌性结膜炎易在学校和家庭中传播感染。
主要症状
1.眼痒2.眼红3.结膜肿胀
传播途径
结膜炎致病菌常通过接触患者用过的毛巾、玩具、水龙头、门把手等传播,也有可能经呼吸道分泌物传播。
08.轮状病毒肠炎
轮状病毒肠炎是感染轮状病毒引起的肠道传染病。轮状病毒性肠炎又叫秋季腹泻,每年的9月到次年的1月,是该病的流行季节,其中10-12月是流行高峰期。
主要症状
主要症状为呕吐、腹泻(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发热等,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
传播途径
主要是粪-口途径,也可通过人-人接触传播,直接与感染者接触或者接触其粪便感染,空气飞沫也是可能的传播途径。
预防措施
1.接种流感疫苗是目前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在流感季来临之前要及早进行流感疫苗接种,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常少聚集,科学规范佩戴口罩,同时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3.定期对孩子的餐桌、玩具、门把手等物品进行清洁消毒,做好卫生清洁工作。
4.勤通风,室内应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5.勤测体温可以及时掌握孩子的健康情况, 如孩子发烧应及时进行就医。
6.不要与他人共用眼部药物、眼部化妆品和其他可能接触眼部的药品或用品,不采用集体滴眼药的方式预防眼病。
7.当孩子发生痉咳时,需侧卧或趴在家长肩上,防止呕吐物误吸,同时拍背帮助排痰。
温馨提示
1.近期各类传染病高发、频发,请家长尽量不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2.如果孩子身体不适或出现上述症状时,请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若医院确诊孩子为疑似传染病时,请第一时间告知班级教师。
3.遵医嘱对孩子进行治疗,痊愈后方可返园上课。
4.在孩子观察和治疗期间,家园需做好沟通联系工作,以便教师及时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
【END】
编辑/排版:大二班
审核:保健室
终审:园长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