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个战友明干事与妻子结婚又分居再和好的经历告诉我们:爱一个人就要接受他的家人,否则婚姻生活会亮起“红灯”。幸好中校主任出面调解才挽回危机。
明干事是1987年从农村入伍,他到部队后刻苦训练,各方面表现突出。连队推荐他报考军校,他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军校,军校毕业后任排长、副连长,后因他有书画艺术特长,调到政治处担任上尉正连职俱乐部主任,负责团里文化艺术等工作。
明干事任副连长时,指导员家属在部队驻地给他介绍了个对象。女孩与明干事一见钟情,相识相知并坠入爱河。女孩是独生女,家庭条件宽裕,父母均是医护人员,女孩是公务员。
明干事家里经济条件差,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与女方家庭悬殊较大。刚处对象时,明干事就把家庭实际情况和盘告诉了女方,门不当户不对,要女孩另寻他人。可女方信誓旦旦地表态:她会全力支持小明建功立业,决不嫌弃他的家人,当一名优秀的军嫂。
相处半年后,两人便走进了结婚的殿堂。婚礼及大部分开支由女方家庭承担。明干事父母卖了头肥猪赶来参加儿子的婚礼。明干事成了上门女婿,家里有现成的车和房,他每个周末除值班外都要回家里。
转眼结婚两年,儿子呱呱落地。女方及父母都要上班没人照料。于是双方便邀请明干事的母亲来带孙儿。明干事母亲很难适应城市生活,与亲家及儿媳的生活习惯很不一样。他养婴儿的方式方法与儿媳那边完全不一样。全家都埋怨她这不对那不对,整天念念叨叨的,搞得老人无所适从。
婆媳矛盾因一次晚饭婆婆做的饭菜不合儿媳妇口味而爆发了。儿媳妇骂婆婆农村人没见识,还不讲卫生,不可理喻。婆婆骂她没教养,不懂礼貌。俩人大吵一架,老人一气之下说不带孙儿了,连夜跑到部队找儿子。
明干事把他的单身宿舍让给了母亲住,挤到我的单身宿舍住。一日三餐给母亲打菜送饭。母亲天天诉苦,说儿媳妇这不对那不对,怎么也劝不回去,并扬言有儿媳就没她,让明干事做出选择。母亲长期住在部队既不方便,又影响他工作。只好答应母亲与媳妇一刀两断,住10多天后,便把母亲送到车站回老家去了。
从此,明干事与媳妇堵气,近半年周末没回家。其间媳妇儿打电话他拒接,跑到门卫要见他也拒见。他只给媳妇家带个口信,请个保姆带娃娃,开支由他来付。
一个周末媳妇又找到门卫室,明干事又拒见。她便直接打电话找到值班首长政治处中校主任。主任便把明干事及媳妇叫到了一起,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他既严厉地批评了女方不懂礼貌,不尊重老人,缺少教养,同时也指出了明干事不应该消极处理,逃避现实,遇到了家庭矛盾要主动解决。
女方声泪俱下当着主任的面表示一定会痛改前非,要专程去明干事老家看望婆婆,诚心诚意道歉。主任特许明干事休一周假,陪媳妇回老家安抚母亲。
明干事带着媳妇回了老家,媳妇儿竟跪下向婆妈道歉,表示以后一定会孝敬婆婆。婆妈破涕为笑说:“我无时无刻地都在想我孙儿,我要回去!”即刻便收拾行装与儿子儿媳返回部队驻地家中。
自此一家人和好如初,再也不吵架不和了,享受幸福美满的天伦之乐。(文中人物系化名,请勿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