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校政治处主任婉拒处分“陈世美”。他了解完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果断拒绝姑娘提出的处分干部请求。并命令当事干部替姑娘买好返程火车票,将其送到火车站。
那年春天的一个上午,四连见习于排长与哭哭啼啼的“未婚妻”小丽,双双来到政治处主任办公室要领导评理。一个说自己完全无辜,是包办婚姻,一个说他是“陈世美”抛弃糟糠之妻,必须严惩、以正军威。
小丽骂小于是“陈世美”,当了军官就甩她。让她苦苦等了5年多。请部队首长为其做主,要么让他回头是岸与她成婚,要么严惩他、脱下军装回乡下。而小于说的是另一番情况。
从江苏乡下入伍的小于当兵前与小丽家是邻居。小于家很穷,父母担心他找不到对象,便私下与小丽父母商量让小于与小丽口头订婚。
小丽满心欢喜,小于却当大家面明确表态不同意,他还要去当兵努力奋斗,个人前途未卜,他不会处对象。当兵前,小于再次当着双方父母及小丽面拒绝了这门婚事,让小丽重觅男友。
小于去部队后,努力学习,刻苦训练,表现优秀,被部队推荐并考入军校,读军校三年他已与女孩失去了联系。他以为小丽早已另寻他人了。
没想到小于毕业当排长后从家人了解到小丽还没处对象,仍在等他。他便写了封信让家里转给小丽。小丽看了书信内容:让她不要等他,两人不合适,本来就没有开始,何谈结束?
小丽知道小于军校毕业当排长了,部队领导不会问青红皂白,就会对“陈世美”严肃处理。她便一人坐火车赶到部队告状,要么小于娶她,要么脱下军装滚回农村去。
主任了解完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没有指责于排长,而是不断规劝小丽,给她讲道理。他俩婚约是封建包办,口头协议无效。并且小于从开始就坚决不同意,与小丽不存在感情瓜葛,他不是小丽口中的“陈世美”。
婚姻自由这同样适合于部队官兵,不能不分青红皂白用道德来绑架我们的军人。主任例举了过去因为组织强求或家人包办婚姻带来不幸的事例,让姑娘内心深受振动。
在主任的耐心说服下小丽终于想通了,她表示婚恋是双方自由的,强扭的瓜不甜,她不再强迫小于了。
主任也趁热打铁让小于订好当天返回家乡的火车票,让他送其到了火车站,好聚好散,让人民群众理解咱军人。军人也是人,也有追求幸福婚姻的自由。
后来,小于在驻地城市找了名教师组成了幸福的婚姻家庭。小丽也回家乡觅到了志同道合的意中人。双方家人也没有因为孩子的婚恋影响团结,仍然是和睦友好的邻里关系。
小于是不是“陈世美”?主任这样做是不是维护了干部的婚姻自由?他劝姑娘回家重觅他人的做法是不是会破坏军民关系?请朋友们讨论留言。(文中人物系化名,勿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