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获奖教学设计和课件不出售,不私发,资料统一发布在“高中语文灵动课堂微信群”,进群条件后面的“编者按”里有说明。
跨时空对话,思时代担当
------《与妻书》说课稿
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第一中学 蒋正杰
【以文为根,明目标】
(一)教材分析
《与妻书》选自必修下册第五单元。此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抱负与使命”,归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要求学生把握不同文体的特色,品味作品中先辈顺应历史潮流,勇担时代使命的精神,体会革命先烈对时代使命的深刻理解,在探究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时代价值观,使之思考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抱负与使命。
(二)教学目标
1.诵读文本,感受文章中蕴含的真挚情感;
2.揣摩文章字句含义,体会作者对妻子与国家的深情;
3.理解对面时局的选择,思考新时代下的时代使命。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揣摩文章中作者的“爱”与“悲”。
难点:理解作者对时代使命的认识。
【以生为本,定方法】
(一)学情分析
学生优势:高一下学期学生已接触并书写过不少书信,对于文体特质较为熟悉,且通过之前的学习,解读文言文的能力已有较大提升,而本文虽为文言文,但语言浅近易懂,情感质朴动人,能较好的引起学生共鸣,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阅读不足:面对较长的文言文,在阅读上存在一定畏难心理,在体会作者对时代使命的理解上,还存在难度。
(二)教法学法
教法:情境法、跨学科学习法。
学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二)学习任务
任务一:围读“方巾”,定场景
本期《语文书里的中国》选择《与妻书》进行对话林觉民先生,请从“方巾”来确定对话的场景。
点拨:
(1)文中出现的情景有哪些?可否将情景进行整合?
情景:泪墨齐下、生死先后论、月下诉请、逃家复归……
场景:泪墨齐下书离别、往事回忆抚悲情、时局分析明抉择
(2)结合林觉民先生生平的重大事件思考对话场景的顺序。
12岁的林觉民曾在考场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1899年)
17岁的林觉民在锦巷七星君庙,站上了演讲台,高呼“中国非革命不能自强”。(1904年)
20岁,家庭美满自费赴日本留学,提升自我。(1907年)
24岁,以日本学校放樱花假了为由,回国参与黄花岗起义失败被捕,后被杀害。(1911年)
对话场景的顺序:时局分析明抉择——泪墨齐下书离别——往事回忆抚悲情
【设计意图:《与妻书》虽为较长的文言文,但语言较浅近,学生基本能通过借助书下注解较好的把握文本意思。而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可找出较多情景,教师再引导学生对所得情景进行整合得出对话场景,再结合作者生平确定对话场景,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减弱学生在面对文言文时会产生的畏难情绪,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思考能力,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体。】
任务二:穿越“时空”,悟深情
从所确定的对话场景中,可初步体会林觉民的深情,接下来,请同学基于此,小组合作任选场面进行古今对话,以声融情,深入感受信中的“情”。(小组合作)
(1) 时局分析明抉择
(2)泪墨齐下书离别
(3)往事回忆抚悲情
通过小组合作,教师点拨完善对话作品,并对选出最优对话作品,推举对话人,进行对话展示,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到林觉民诉于信中的爱意与悲情。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深入文本对话作者,理解作者对时局的认识,让学生在对话中深刻感受作者对家国的“爱”与“悲”,体会作者对时代使命的认识与理解。】
任务三:立足“时代”,明使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当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时;当国家被侵略国不似国之时;当国家受科技围困之时……总有人身怀抱负,身担使命,为国为民请愿,为国为民奋斗。正因为有了他们的努力,才有了如今和平安定的新中国。
但习总书记曾指出“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这是新时代赋予新青年的考题?同学们,你们该如何解答这一考题?
厚植家国情怀: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牢记时代使命:将个人抱负与时代使命相结合;
学习刻苦认真:知识永远是一把钥匙,是能通往各扇大门的钥匙,是成功的法宝。
【设计意图:青年是国家与民族的希望,青年兴则国家兴。新时代赋予了青年新的时代使命。依托文本进行拓展,让学生思考个人抱负与时代使命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时代价值观。】
(三)结语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要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鲁迅
【设计意图:以《热风》为结语,让学生再次体会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四)作业布置
结合本单元所学内容,完成单元学习任务一以《我们的使命》为题的演讲稿。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抱负与使命”,且从本单元单元导读可知本单元的学习重在加深学生对“抱负与使命”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结合单元任务,布置学生完成作业,加深学生对其的理解与认识。】
附: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比较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