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部冤案爆发了, 面对烧掉“八阿哥连夜送给康熙帝的奏折””,
一向小心谨慎的张廷玉居然把奏折给烧了》.
在不明真相的群众看来简直是一脸雾水,简直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我们来打开这个事件仔细分析下:
四阿哥一心想给自己的爹兼领导分忧,自己早就做下了要接审讯刑部的重任,性格铁面冷血的老四确实也适合这个得罪很多人的事,典型的吃力不讨好,比后来的追欠款也差不多了。
但是自己的谋士邬思道确实很反对他接这个任务,原因非常简单:刑部的事情大概率涉及到太子,如果事情严重到太子得下课,老四将在朝廷也不好交代,更是造成了手足相杀的结果,而自己的爹康熙是最反感就是做手足相残的事情。
老邬直接不干了,老邬对康熙的品性把握的精准,他的底线就是不能让四爷做手足相残的事情,因为这个底线就是康熙的底线(康熙临走之前,虽然八爷等做了那么多恶事情,但是他还是让老四保证继位后善待自己的兄弟)。眼看自己的底线要被突破,老邬拔脚就要跑。
智囊要走人,四阿哥不干了,直接半途拦住并承诺让老邬明天看下情况再决定要不要走。冷静下的四爷经过又烤火又泡冷水等操作,硬是把自己给折腾病了。老邬在四爷心中的份量还是挺高的,既然自己生病了结果是这个审讯刑部的担子就由八爷担起来了。
这也符合八爷本意,八爷党的意图就是借着刑部的事情一举把太子给扳倒了,所以八爷是太兴奋了接了这个任务,本来他对于跟四爷竞争这个差事是很不爽的,担心自己落选。
老臣张廷玉考虑事情就是全面,担心案子可能会牵涉到朝廷的根本(太子大概率牵扯其中),小棉袄张廷玉建议十三阿哥一起审讯,张廷玉识人还是厉害,知道十三爷对太子的感情且是个性情中人,是不会为了利益而对太子不管的。所以十三爷一起搞刑部审讯就能控制事情的最坏程度-再论用人排兵布阵的重要性。
而对于张廷玉的建议,BOSS康熙马上就同意了。知子莫过父啊,康熙对自己的爱子是担心的,刑部一直是太子在管理,那么多的的案子,即使太子自己没过错,但是底下的人是免不了的。
八爷党史是铁了心要整死太子,太子手下的人也是拼死抗争,毕竟到了你死我亡的白热化阶段,大家都死死咬定就是自己的错,跟太子无关,倾巢之下焉有完卵。到底都懂,自保有时候是个谬论:在一个团体里面怎么可能一个人能独善其身。想想胡宗宪,即使跟严党还没完全合流呢,致死也没真正做过倒严的事,严党倒台之后他就被朝廷给边缘化了,没办法大家就是要抱团,一条船上的蚂蚱船沉大家都玩。
八爷还是有办法,绕过了十三爷直接到了大牢提审肖国兴(太子身边贴身的人,什么秘密都知道),并且利用康熙的名义:”皇上很理解你,你也一直都很清廉,此次事件必有难言之隐, 皇上说了只要说出太子的事就既往不咎“。就这样,太子的黑料被八爷给汇总成了一封奏折。老张千防万防还是没防住啊。
一想到马上能扳倒太子了为了防止夜长梦多(这事情是自己背着十三爷搞的小动作,要速战速决),八爷便亢奋,已经等不到见明天的太阳再进宫了。迫不及待的八爷连夜进宫面见自己的爹康熙,身上带着黑料,自己已经吹响了决战的号角。
作为人精老爹,知道八阿哥来的目的,且半夜不惜惊扰自己,肯定是抓到了太子的把柄了。本来不想见,让明天再说。但是老八说除了他和肖国兴,没有第三个人知道这件事,康熙就让把供词拿给他,简单看过之后表扬了八爷几句,就打发了。而八爷没看到自己预期的结果,很失望的离开,你能想象自己已经预演了无数可能的劲爆场景,可是现实确实那么平淡后失落的心情吗,真虐心。
看过供词的康熙就不淡定了,自己拿不住,因为不管怎么做都要涉及伤害自己的一个儿子。要么站八阿哥,太子是卖官等主谋治罪下课,要么站太子,八阿哥是造谣,严惩。
于是就带着跟班到了下属张廷玉的办公室。而这个时候上书房里面还有张廷玉的忙碌的身影(这个时候就要强调一句:身居高位的人加班的重要性,领导指不定啥时候就来找你处理突发状况)。
康熙皇帝未踏入上书房的大门,张廷玉便早早跪倒在地,等候康熙皇帝出现。对此,康熙皇帝给了这样一句评价:
能听得出朕脚步声的人,不多啊!
能混出高位,那得具有通过屁味就知道领导吃了啥的能力。真不容易。
深夜见到领导来找自己,自然能猜测出了大事情导致领导睡不着,不然大晚上的哪有心情过来看你加班。
两人坐定以后,康熙皇帝又给出了这样一句话:
“你孩子的病,好些了吗?”
张廷玉一下子就猜到了今晚的主题是孩子,而康熙的孩子就是几个阿哥,最近能因为阿哥的事情睡不着觉的可能就是刑部审讯了,看来是出结果了。
两人对着张廷玉孩子的病情一番交流,然后康熙说了这样一句话:
“做父亲难呐,推干就湿、耗尽心血,看着他们平平安安成人难,教他们堂堂正正做人难,指望他们克绍箕裘、广大祖业就更难了。”
说完之后康熙将那份折子拿了出来,今晚的主题切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这有份折子,是八阿哥连夜递上来的,你看看。
于是这个难题甩给了张廷玉,果然印证了自己测测,审讯出结果了。看过折子的张廷玉脑子里飞转:
1)站队八阿哥,那就是要建议康熙去治太子的罪 2)战队太子,那就是给领导想理由去治八爷诬蔑太子的罪 3)装傻,把锅甩回去。
3)不是自己的选择,不然自己就不配在上书房了。1)和 2)怎么看都是领导自己的私事,领导大半夜过来找自己,就是抉择不了,抉择不了就是说明自己没下决心处罚任何一个儿子。这不就说明,领导不想发生影响自己名声以及影响自己家庭的事情。
(我-烧-烧-烧)
想到这里,他径直走到蜡烛烧掉了这封信,面对要暴怒的领导,张廷玉跪下说“臣并不知道有这个奏折”。就这么一句话点醒了康熙, 马上就有了后续的安排(这个场景像极了图里琛陪着康熙到鹿园发现太子跟郑春华借失手杀了何柱,领导的难题迎刃而解)。
喊来了侍卫,叫人连夜把肖国兴押送到宁古塔,不让他见任何人。就这样唯一的物证奏折被张廷玉给烧了,然后人证肖国兴又被秘密监禁起来。主动权又回到了康熙的手里,平衡依旧没被打破。
就这样刑部审讯风波就被平静地处理了,老八自然知道事情是怎么回事。
而康熙把一切布置妥当,对张廷玉说:“你说你的儿子病很难好了,朕这个儿子,他的病恐怕也是很难好了,咱们只要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就行了。” 这推心置腹的家常话又含有着对张廷玉的感激,让一个老父亲保全了自己及其儿子。
下属在领导心中的位置是通过事情垫起来的,只有那些抓住关键机会并采取行动的人才能占据那重要的位置。
全文完!
----------感谢阅读---------
我是高梵师哥,一个直球的IT工科男,有着10几年混迹各大厂的经历,为职场人士分享职场见闻,职场规则以及职场面试经验。时而理科,时而文艺范的终身学习主义者,传统文化践行者。
(长按关注本公号吧)
遇见是福
不遇见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