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经过清流和嘉靖以及司礼监的精诚合作,咱们的严阁老以及小阁老等主干一夜之间被一窝端了。
嘉靖朝堂人事大地震,便出来了很多关键岗位的空缺。
比如:工部侍郎,这个位置非常重要(道长的道场主要靠它去完成,之前就是小阁老严世蕃主导),并且油水多的吓人(《大明》开局的那场殿前严党和清流的争吵就已经体现了)。
工部侍郎-徐璠
而在严世蕃之后工部侍郎的位置到了徐璠手中-徐璠是徐阶之子。普通人肯定认为这是老子给儿子谋了个肥差。那大家可真就误会了徐阶,看看原作里面是咋描述的:
另一个就是徐阶的儿子徐璠,被嘉靖钦点特意安排在他父亲兼尚书的工部任侍郎,用心就是叫他代父亲受过,好从户部调拨银子修建宫殿道观,这时和父亲同堂议事,自然连父亲的脸也不敢看,只是望着他身前那摞票拟。
奥,原来是道长亲自点的将,目的就是一个:修道观。
到了这里谜底揭开,我们来详细分析分析嘉靖为啥非得要徐璠去做工部侍郎主持修宫观呢?
无他,因为徐阶是内阁首辅,而徐阶跟严嵩不同,是个特别爱惜政治羽毛的人,严嵩能为了大明朝以及嘉靖去遮风挡雨,他徐阶压根不想给嘉靖当夜壶。
而现在严嵩已经不在了,嘉靖为了能让徐阶在修宫观上实心用事做个好下属就巧妙地任命了徐璠去主持工部,这样一来可就太妙了: 修不好道观那徐璠就是主责,而身为父亲的徐阶托不了干系。儿子不能为君父分忧,自然父亲就成了教子不善之过,你看明着是赏了徐璠个要职实际是完美控制了父子俩老老实实给自己好好修道观,天下果然没有免费的午餐啊。
通过那场殿前辩论我们知道,修道观需要从云贵深山运梁木出来,一根就是五万白银,运不出来还要走海运,中间还借调了兵部的战船,不但话费巨大(每年几百万两银子,占大明财政的一半了),中间协调是非常棘手。
而首辅的儿子去担任这个一号位,你说这些银子以及协调配合是不是就顺畅的多了?是不是就能保障道观按自己的预期完工啦。
这就是顶级的用人之道,总有办法把下属像棋子一样控制在手中,并且能让他们毫无选择地按自己的预期去行动。
司礼监首席-陈洪
再来讲讲用陈洪取代吕芳的高明之处。
严嵩之后,因为徐阶不能当夜壶用,为了在自己跟百官之间弄个缓冲带,嘉靖急需一个能镇住百官的人来给自己当手套,而心狠手辣的陈洪就进了视野。吕芳虽然好用,但是吕芳不是那种狠人,而且嘉靖看在君臣几十年的恩情上,不想让吕芳做那样的事情。
陈洪上位之后就遇到个棘手的事情:咱们的海钢峰刚到北京,就在六必居跟嘉靖杠上了(六必居当时叫六心居,因为海瑞而改叫六必居),改了道长给六必居的题词,而齐大柱和朱七因为帮海瑞说话也被看做是吕芳在背后撑腰,所以嘉靖震怒,怒斥陈洪:你干什么去了!立刻传旨,从提刑司镇抚司开始,锄草去!”
陈洪作为钦点的狠人,接到嘉靖的信号必然是把指示贯彻到底,朱七和大柱子被打的让人心疼。当陈洪带着几个受伤的裸男到嘉靖那邀功时候,嘉靖却说:“你是该想想自己的过错了。朕叫你跟他们打个招呼,也没叫你把人打成这样。”,然后他叫了大柱子:去海瑞家里吧,救命的恩人该去看看。朕知道李时珍也在他家,顺便让他治好你的伤,有好药给刘二和你师傅也带些回来。
尼玛,比渣男坏多了。
我们再来分析下嘉靖安排陈洪掌管司礼监的巧妙之处:
嘉靖看中陈洪就在一个“狠”,剧中有多处透漏,利用陈洪的狠劲彻底整治镇抚司,打破了他们之前忠于吕芳的幻想,自此之后嘉靖才是他们的依靠,他们只能依托于嘉靖。
之后嘉靖又在大柱子和朱七被打之后当着他们的面训斥陈洪,让镇府司的几个人核心对陈洪积怨更深,让他们认为皇帝是心里有他们的,只是陈洪个人太坏,为之后整陈洪埋下伏笔,这样镇府司和司礼监就对抗起来,完全打破了吕芳在时候的团结一致。这完全符合加精尿性,让下属们分庭对抗起来,自己从中靠平衡去制约他们。
而陈洪不同于吕芳,他没有吕芳那么会赢得人心,更不会有死忠追随他(参考杨金水和黄锦对吕芳),按理说镇府司应该归属陈洪领导,但是现在嘉靖把这种归属关系给打破了,下属对领导积怨便不会真心实意给领导做事情,并且会成为监视陈洪的眼线,可见陈洪之后的困境之难不难想象。
而从陈洪角度来讲,如果周边全是自己的敌人,那么自己便只能依靠嘉靖才能活下去,所以也只能对嘉靖死忠。
借着陈洪的这双手,把身边最核心的一拨人包括陈洪自己都牢牢绑定在自己手里,并且之后这些人毫无选择只能忠于自己,按自己的意愿去做事,不得不说这手段的高明。后续陈洪对百官大打出手等黑手套的操作便是力证,陈洪只能心甘情愿挡在嘉靖的前面,等到裕王继位便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总结起来,嘉靖就一招:通过人事安排,四两拨千斤,靠着分解权力和平衡术,轻而易举地拿些满朝百官。
----------感谢阅读---------
我是高梵师哥,一个直球的IT工科男,有着10几年混迹各大厂的经历,为职场人士分享职场见闻,职场规则以及职场面试经验。时而理科,时而文艺范的终身学习主义者,传统文化践行者。
(长按关注本公号吧)
遇见是福
不遇见也是